APP下载

“两山论”中体现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

2020-11-18陈诚

中国市场 2020年30期
关键词:两山论生态文明绿水青山

陈诚

[摘 要]立足于习近平提出的“两山论”,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角度分析现代化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进一步从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统一对自然生态优势是经济社会优势进行分析,论证“两山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与发展。

[关键词]绿水青山;生态文明;“两山论”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0.089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2015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将“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视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理念”,强调“绿水青山”所代表的是人类所必需的生存环境,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意识到自然生态的价值;2017年《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中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章程,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作为必须坚持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将发展生态文明视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将“两山论”体现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观念视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的文明发展道路。

从理论角度上来看,习近平的“两山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实践中知与行的统一性、本体论的有机整体性和实践论的辩证性,指出了正确处理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的方法和路径。

1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始终在发生变化。最原始的文明时期,人作为自然界中普通的物种,人对自然缺乏认知,只能单纯地适应和屈从于自然的力量。到了农牧业文明时期,人通过使用工具的方式,可以开始从自然中主动地获取生存和生产的资料,并且通过生产和劳动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到了工业文明时期,蒸汽机的诞生以及此后一系列大型机器的发展满足了工业化对自然资源大量攫取的要求,工业文明导致的环境污染也远远超过了自然界能够代谢和循环的能力,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开始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活。到了后工业时代,这种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逐渐在成熟资本的运作之下变得更为隐蔽,较早拥有优势资本的发达国家采用倾倒和转移的方式将生态环境恶化的苦果转嫁给不发达的国家和区域。但事实上,整个地球的生态是一个循环的共同体,表面上的掩盖并不足以解决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事实。

在马克思主义观念中,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一个生态经济整体,自然生态系统通过作为生产资料的一部分和作为人的生存环境而参与到经济系统中来,成为与经济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存在。生态系统本身具有自我循环和调解的能力,人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兼顾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在理想的状态下,人类可以将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调和成统一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这一点在马克思看来需要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共产主义制度的确立这两方面来保障。

2 “两山论”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补充与发展

习近平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补充与发展。“绿水青山”正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中所说的具有动态平衡和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而“金山银山”则是对经济系统的通俗化表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味着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引导下,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可以达到相互协调和促进的状态,生态文明观不仅能够保障生产力的发展,还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将自然生态优势合理地转化为经济社会优势。

2.1 生态文明观与保护生产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统一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这段话体现了生态文明观的态度实际上是保护生产力可以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态度,经济的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破坏自然生态的经济发展实际上是透支了未来经济发展的可能,严重情况下还会危及人的生存。“两山论”的提出意味着生态资源与产业发展本身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唯有以生态资源作为依托,产业才能够得到长久的发展;而倘若沒有产业发展作为支撑,生态保护也成为空谈。

为了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共存发展,必须将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统一起来:所谓产业生态化,就是通过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资源消耗型和环境污染型的产业通过技术升级的方式转化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态驱动型、生态友好型产业;而所谓的生态产业化,则是指通过将生态资源量化为合理的市场价格的方式,以推动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法把优质的生态环境转化成市场认可的经济价值,实施生态权、排污权等环境资源产权的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从而从市场和法律层面做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将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统一起来,可以有效地拒绝“先污染、后治理”或者“边治理、边污染”的状态,引导市场自身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进行双赢调节。

2.2 生态文明观与发展生产力——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优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观也同时指出:贫穷不是生态,发展不能破坏。基于“两山理论”,我国提出了绿色减贫扶贫的创新实践,基于区域实际境况、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补偿扶贫、新型能源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旅游扶贫、绿色农牧业扶贫、文化产业扶贫等绿色扶贫项目,将偏远地区的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优势,将“绿水青山”与当地人民保障绿水青山的努力转化为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金山银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所说的那样:“现在,许多贫困地区一说穷,就说穷在山高沟深偏远。其实,不妨换个角度看,这些地方要想富,恰恰要在山水上做文章。”这也就是说,如果引导得当,绿水青山可以通过将自身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方法,支持整个地区的共同富裕。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应当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加强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三大要求,根据城市不同的自然格局,基于当地实际的“山水脉络、气象条件”等因素,对城镇各类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对乡村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对海洋开展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实际上都是针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出发,将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转化为优势,再将当地的自然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东西,从而在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的前提条件下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3 结论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势情况复杂,各个城市面临的实际环境问题和拥有的环境优势都各不相同。为了切实做到因地制宜,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试点方案,首批在江西、贵州等地进行生态文明试点,切实结合当地环境情况和经济状况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创新区和生态扶贫共享发展示范区,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推广做出了样板案例。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涌现了一批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案例地区,譬如依托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休闲产业的浙江省丽水市、以适宜生态环境发展大数据产业的贵州省贵安新区和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雄安新区等。

参考文献:

[1]施根宝. 践行“两山”理念 落实“四个最严”[N].中国市场监管报,2019-10-10(005).

猜你喜欢

两山论生态文明绿水青山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读懂习近平在安吉首倡的“两山论”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的理论依据及现实路径
论“两山论”的现实意义和哲学意蕴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