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意义及其路径

2020-11-18张杨

时代人物 2020年22期
关键词:培育劳动习近平

张杨

摘要:劳动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着学生的成长成才。当代大学生劳动认识不深,劳动意志薄弱,缺乏创新和吃苦耐劳精神,本文试图通过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对其进行劳动精神培育,以便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要:劳动精神;困境;解决对策

一: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内涵

劳动精神凝集了劳动人民对实践活动的理性认知,是以劳动为基础的精神信仰,是对劳动者劳动实践的高度总结和具体概括,是劳动者的精神需要。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1]马克思认为劳动改变着自然界,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人类通过劳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的交换。新时代的劳动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三方面对其进行解释。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劳动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人类与社会不能离开劳动而独立存在。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劳动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来源。劳动促进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经济的发展。从政治学的角度出发,劳动是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积极引导党员们尊崇劳动,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揚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科学的育人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2]新时代劳动精神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中国具体建设道路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功典范,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者提出的要求和希望。它包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勤奋勇敢、乐于奉献,珍惜劳动成果、踏实做事的实干精神是劳动者的基本劳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唯物史观,将马克思经典作家的劳动思想与中国新时代国情相结合,赋予劳动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劳动的范围扩大,本质得到了升华。

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意义

首先,是实现高校劳动教育目标的内在需要。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尊重劳动、崇尚劳动、艰苦奋斗等是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具体诠释。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是高校以使其成为能够担得起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大学生为目标,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劳动精神观为思想引领,根据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现实条件和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教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对大学生进行有目标的劳动精神培育。失去劳动精神培育的劳动教育就像无源之水。劳动精神是劳动实践活动的行为指南,每一劳动实践活动都需要正确的精神思想给以支撑。随着多元社会思潮的出现,乐于享受、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等不良思想在学生之间蔓延,一些学生为了牟利,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些错误的行迹与错误的劳动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不想参与劳动、不愿付出只想收获、不珍惜劳动成果等是大学生劳精神缺乏的集中体现。只有通过加强大学生劳动精神理论建设,才能帮助大学生真正认识劳动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才能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化被动为主动。

其次,落实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需要。崇尚劳动、尊重实干、创造伟大等劳动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劳动教育,指出将劳动教育作为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在一系列实践中积累经验,取得一定的成果。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党和政府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础上,赋予劳动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中,高度强调了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劳动技能的提高,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4]这段话代表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期望,是新时代对中国教育和新青年提出的新挑战,丰富了新时代党的教育内涵。

最后,培养高水平人才的迫切需要。马克思说:“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5]综观大学生的现状,不难发现,现在的大学生虽然完成了初高中的课程知识,实现身份的转换,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个人独立的能力并不乐观。辅导员、生活阿姨被学生成为“保姆”,从侧面反应出,当代大学生的劳动素质、劳动意识、劳动能力的欠缺。新时代高校劳动精神培育紧紧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培育高素质人才这一主题展开,从而最大努力的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劳动精神包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勤劳勇敢、尊崇实干、创造创新”等为主要内容。鼓励大学生认真学劳动精神,将其内化为理论认知,最终通过行动表现出来,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培育时代新人的根本任务。

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劳动精神培育路径

首先,加强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社会环境的完善,注重舆论引导,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判断。大到全国,小到以社区为单位,每年举办一次劳模表彰大会,弘扬劳模精神,集中体现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6]每两个月举办劳动分享会,让良好劳动行为走进人们的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劳动行为。同时,社会各界加强宣传,通过宣传标语、口号、优秀文学作品等形式弘扬劳动,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劳动氛围,加强人们的劳动意识、劳动认识。最后,要加强网络引导监督,网络以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著称,因此影响力之大,要杜绝错误劳动行为,劳动思想等不良劳动现象流传于网络,严格把守。学生除了受学校教育的影响,校园外的社会环境也是非常重要,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只有为学生的劳动精神培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树立劳动模范,引导学生,从而有利于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

其次,完善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校园环境,高校要营造重视劳动精神培育的校园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7]进一步肯定了劳动精神的重要性,但是,当前关于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理论研究较少,理论体系不完善,人们对劳动的认识出现偏差,在有些研究中,将劳动精神培育纳入劳动教育,认为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就是进行劳动精神的培育,并未意识到劳动精神的真正含义。劳动精神培育与劳动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的教育方法和目的不同,但两者之间存在着联系,不能将劳动教育简单的总结为劳动精神培育。目前学术界对劳动精神培育的关注少,因此其实践活动的开展方向难辨,因此需要革除传统劳动理念,树立重视劳动精神培育新理念。树立培育全面发展人才劳动精神培育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学生精神素养,增强其尊重劳动的意识,使其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劳动技能,更需要锻炼意志、增强体魄,培养创新和吃苦耐劳精神,提升综合素质和劳动能力,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最后,除了学校,家是学生待的最多的场所,对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劳动氛围对学生产生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同阳光一般,默默付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是孩子成长成才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之一,父母的三观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的形成,因此,父母良好的教育方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无疑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助推器。但是由于物质条件的提高,再加上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的溺爱会导致孩子劳动能力差,劳动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父母要与学校密切合作,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在家里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及時与学校沟通交流,家长转变劳动观念,增强劳动精神对孩子成长重要性的认识,用自身积极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去引导孩子,营造一个爱劳动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成长成才创造一个有利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

[3]卓晴君,徐长发.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育美[N]光明日报,2018

[4]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习近平.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

[5]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

猜你喜欢

培育劳动习近平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热爱劳动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