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

2020-11-18李鲲鹏

时代人物 2020年22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本文深刻剖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渊源的六个方面,从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逐步递进到中华文明5000年的传承发展。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渊源;中国共产党

作者简介:李鲲鹏(1979-)男,回族,河南鹿邑人,博士,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是多种因素的合力。任何理论的形成,都有其产生的深刻的理论渊源,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来源。但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它既来源于我们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也来源于我们党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继承中。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自于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40多年前,安徽凤阳18名农民私下签订的“生死状”,无意间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从此,中国的经济改革走上了一条渐进式的改革道路。

1978年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 D P)只有155美元。在过去的40多年中,我国超过7亿人脱离贫困,占全世界减少的贫困人口的70%,这是我国对世界减贫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40多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约9.5 %,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步入小康。从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改革开放,创造出震惊世界的中国奇迹,使中国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意义非凡,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然而,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改革开放走过了一段并不平凡的光辉历程。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传统观念还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因此,改革开放首先要解放人们的思想观念,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标志着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迎来了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历史时期。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1994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基本内容,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了“市场经济起决定性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2017年黨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转变。从计划走向市场,从贫困走向小康,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

从当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如今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梦”。“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4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个中国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将改革进行到底。改革开放再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新时代给出了新目标,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正是在4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与时俱进,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也必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以来国家四分五裂和人民生活贫困的局面,亿万中国人民从此扬眉吐气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71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不仅彻底抛掉了从前“东亚病夫”的帽子,还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力争上游的奋斗史。从建国之日起,特别是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之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十分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中国共产党只能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借鉴外国的模式,在实践中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新中国71年的历程,是光辉的71年。我们曾经经过1956年到1966年的10年艰辛探索,经过1966年到1976年的10年“文革”内乱,经过1976年到1978年的2年徘徊中的前进,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在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中,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70多年来,我们历尽磨难、艰辛探索,期间有过曲折有过辉煌,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道路。70多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仅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而且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发展道路。这条正确发展道路,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带来了一个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的中国,带来了一个更加自信、奔向光明前途的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71年,就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71年。今日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各项事业新发展。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持续增进人民福祉和更多幸福感。继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行为,不断向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迈进,使两岸一家亲、共筑中国梦,继续保持香港和澳门的繁荣稳定。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中国应有的贡献。71年艰苦创业,42年革故鼎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国梦实现就是必然。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自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近100年的实践中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地位,不是固步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99年来,经过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从成立之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逐渐发展到今天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成为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和完全信赖的领导核心。99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从一个四分五裂、积弱积贫的国家,一步步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99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实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是在于99年的风雨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敢于在挫折和曲折中奋勇前进,不畏惧任何困难和挑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出现了严重曲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性决策,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新时代,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自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99年的伟大实践中。

99年来,中国共产党发愤图强、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就取得了西方发达国家需要几百年才能取得的发展成就。历史已经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自于近代中华民族由衰而盛180年的历史进程中

以1840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史。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危机空前加剧,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1842年8月,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被套上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枷锁。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1895年的《马关条约》和1901年的《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中国的独立、主权已经跌到不可能再低的程度,半殖民地社会正式形成。

在屈辱和危亡中,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觉醒。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地主官僚阶级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长处来抵抗外来的侵略。随着各种矛盾的日益尖锐,1851年到1864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农民阶级开始救亡图存,提出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社会。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曾国藩、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启了洋务运动,开辟了中国的近代化。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光绪皇帝支持下,发动戊戌变法。1900年又爆发了反帝反封的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1911年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宣告了腐朽的清王朝的灭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从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探寻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道路有过很多尝试,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他们的救国方案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新文化运动,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揭开了思想启蒙的序幕。五四时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终于使中国历史有了伟大的转折,这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不断探索的最终归结。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联合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来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逐步走上了“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武装反抗国民党为主要政治目标”的民族民主革命道路,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妄图侵占全中国。在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在国共联合抗日的作用下,加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1945年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和平谈判协议、发动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解放了全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巨大成就。历史已经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救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来自于近代中华民族由衰而盛180年的历史进程中,在新时代,指导中华民族顺利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自于世界社会主义学说500余年风云激荡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教训中

1516年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的发表,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开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如今,世界社会主义学说已经走过500余年的历程。在漫长的500余年中,世界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从单一到多样,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1917年11月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1922年12月30日成立了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先后有十多个国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在短短几十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只是意味着一种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等同于社会主义的全部失败。从实践角度来说,社会主义事业作为人类崭新的事业,尚处于幼年的探索阶段,并不成熟,难免遭受挫折和失败。与资本主义相比较而言,资本主义制度已建立和发展了三百多年,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因而,苏联模式是人们最早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但人民经受了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着社會主义的终结,当今还存在着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人口将近占世界总人口20%的社会主义大国,通过改革开放和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向世界有力地证明,社会主义充满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代表着人类社会前进的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作为世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不是某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人类的事业。中国模式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榜样,立足本国的具体国情和特点,选择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即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中国,实际上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使之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当代,就是要全面正确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社会主义非但没有灭亡,反而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获得了勃勃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每一步发展,都代表着社会主义在不断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吸取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适时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的正确方向。正是由于对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深刻理解和反思,在中国土壤里形成了更具生命力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自于对中华文明5000年的传承发展中

中华文明光辉灿烂,源远流长5000年,但中华文明从未中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博大精深的文明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吸收了中华文明5000多年积累下来的文化营养成分,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心聚力的精神纽带,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语言上吸收了中华文化中的成语典故、民间谚语、寓言故事,在价值上更是提升了中华民族民惟邦本、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层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并赋予其新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 经过5000年漫长岁月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重深远,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蕴含着“崇仁”、“尊礼”、“尚义”、“贵和”等思想,有助于促进世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共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大量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古语诗词、名言警句来表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观点。比如,在2016年1月《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唐代杜甫的“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说明要从严治党,除恶务尽。在2017年1月《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引用《荀子·大略》的“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需要经历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才能实现。在2017年5月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引用《兰亭集序》中的名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来说明会议盛况,欢迎各国来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更是对中国传统治国安邦、修齐治平思想的转化与超越。比如,中华民族“崇尚和合”、“重视民本”的思想,把它们发展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协和万邦”、“天下大同”、“以和为贵”的思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点。近年来,从“一带一路”倡议,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不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色。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根脉。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简单照抄照搬,而是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创新,并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科学内涵和内容。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9。

[3][5][6][9][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第18页,第33页,第66页,第352页,第426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383页。

[7]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欧洲四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时的演讲》,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0一21。

[8]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119一120。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做人美德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季札挂剑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