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传》的民族神话性初探
2020-11-18陆玲玲
陆玲玲
摘要:就盘古神话来说,茅盾在他的《神话研究》中曾经指出,这一神话是远古时期的南方民族所产生的,后来到三国时期才有著录,但是这样的解释仍然难以弥补历史神话与具体文献记载之间的差距,后来便有诸多的学者在为这一论断不断的提出各种假设和依据。虽然存在各种说法,但是无不透露出同一种信念,那就是虽然这种神话的流传时间出现的较晚,但是它的原型肯定是上古时期原始人类思想意识领域的一种精神的
积淀,有着极为早期先民的懵懂精神意识。
关键词:《黑暗传》;民族神话
基金项目:湖北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基金项目 鄂西地区的民族神话《黑暗传》艺术审美研究,项目编号:2017KF06。
在鄂西北的神农架地区,深山密林,人口相对稀少,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文化的交流相对延迟,能够将传统文化较为完整的保留下来,这里在很长时间内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因此也为这里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神农架林区文化馆于1983年编印的《神农架民间歌谣》中出现了长篇历史神话叙事诗歌《黑暗传》,它的出现在学界引起重大反响。《黑暗传》在神农架地区的传承多以口头和手抄本的形式,目前得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有三千多行,整体叙事性从盘古开天辟地一直到明代,它用民间叙事诗歌的形式来描述了一系列古老却又宏大的历史神话传说。
英国著名的文化史和民族志学进化论学派的创始人泰勒就曾经在他的《原始文化》中指出,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时期,尚未开化的原始人类在面对疾病、死亡、梦境以及生活中发生的种种现象,在还没有科学的产生的时候,必然会对面前的景象有所思考,或者是按照逻辑进行一系列的猜想和假设。因此在这个前提之下,原始人类在理性和逻辑的基础之上创作出神话最初的形态,既是对于现实一知半解的猜想,同时也是对于这些令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期望得到一种答案。因此,泰勒指出:神话萌生之时,人类尚处于野蛮状态,神话是原始人当时日常生活的一种投射,在没有科学的背景之下,原始人类愿意相信,他们眼前的万事万物皆为神袛所掌握。因此,我们现在看上去类似于幻想的神话中的产物,实际上却被原始人类笃信不疑。神话便在万物有灵论中传播开来,但它又是原始人类纯粹理性思考的一个结果,我們不妨将其定义为原始时期的科学,人们通过现实的观察加上逻辑的思维,在融入自身对于事物的美好期望,便出现了神话的主题,而这些又成为原始文化甚至宗教的起源。
其中盘符开天辟地一幕:
久闻歌师有学问,能知地理与天文,今要与你论古今。什么是黑暗与混沌?什么时候盘古来出生?盘古拿的什么开天斧?日月又怎么上天庭?歌师如果知道这根古,今在鼓上拜师尊。
歌师问起黑暗与混沌,我今与你说分明。说的是远古那根痕,无天无地又无日月星,一片黑暗和混沌,天地茫茫无一人。乾坤暗暗如鸡蛋,迷迷蒙蒙几千层。盘古生在混沌内,无父无母自长成。那时有座昆仑山,天心地胆在中心。一山长成五龙形,五个嘴唇往下伸,五个嘴唇流血水,一起流到海洋内,聚会天精与地灵,结个胞胎水上存,长成盘古一个人。
不知几万几千年,盘古昏昏如梦醒,睁开眼睛抬头看,四面黑暗闷沉沉,站起身来把腰伸,一头碰得脑壳疼。盘古心中好纳闷,一心想把天地来劈分……
盘古一路奔波行,行到西方看分明。西方金星来变化,变一石斧面前存。盘古一见喜十分,不是金来不是银,也不是铁匠来打成,拿在手中万金重,下载眉头笑在心。开天辟地有了斧,拿起斧头上昆仑。
盘古来到昆仑山,举目抬头四下观,四下茫茫尽黑暗,黑水沉沉透冒寒。手举斧头上下砍,声如炸雷冒火星,累得浑身出大汗。观看清气网上升,那就成了天;浊气往下坠,那就成了地。天地清空风云会,阴雨两合雨淋淋……
盘古开了天和地,缺少日月照乾坤,谁个出世立功勋?后山又把盘古请,差他咸池走一程,相请日月上天庭。
盘古忙忙往前行,一路逍遥欢喜心。来到咸池把话论,相请二神上天庭。二神听罢全不理,叫声盘古你是听,我们不肯上天庭。盘古连忙念咒语,日月二神无计生,夫妻只得上天庭,一月夫妻见一面,普照乾坤世上人。
盘古已把天地分,世上独有他一人。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一命归了阴。死于太荒有谁问,浑身配与天地形。头配五岳巍巍相,目配日月晃晃明,头东脚西好惊人,头是东岳泰山顶,脚在西岳华山岭,肚挺嵩山半天云,左臂南岳衡山林,右臂北岳恒山岭,三山五岳才形成。毫毛配着草木枝枝秀,血配江河荡荡流,江河湖海有根由。
这是《黑暗传》中对于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的完整性描述,既想象丰富又别具一格。盘古作为开天辟地的巨人形象,他的出生就充满了神奇色彩。昆仑山中流淌出的血水与海洋汇聚一体,结成原始的胞胎在水上生出盘古。盘古诞生之初,不知过来多少年之后想要站立起来,哪成想脑袋就被压抑的天顶撞了一下,因此,他便一心开天辟地。因此他不辞辛苦奔波到西方,终于找到了一个神奇的武器,一把石斧,用它完成了开天劈的计划。随后他又去咸池请来了日月二神这对夫妻,赋予了天地以太阳和月亮,这世间便有了白天与黑夜的区分。通篇都是质朴却又赋予人性的想象,将盘古的诞生也想象成是人类婴儿诞生的过程,在他完成了开天辟地,并赋予了日月白天黑夜的壮举之后,他的身体又变成了巍峨的五岳和浩荡的江河湖泊。而这其中涉及到的地域恰恰是整个大中华具有地标性特点的方位,因而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与中华民族传统文脉的起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整段诗歌朗朗上口,又具有一定的情节,引人入胜,富有奇趣。
就盘古神话来说,茅盾在他的《神话研究》中曾经指出,这一神话是远古时期的南方民族所产生的,后来到三国时期才有著录,但是这样的解释仍然难以弥补历史神话与具体文献记载之间的差距,后来便有诸多的学者在为这一论断不断的提出各种假设和依据。虽然存在各种说法,但是无不透露出同一种信念,那就是虽然这种神话的流传时间出现的较晚,但是它的原型肯定是上古时期原始人类思想意识领域的一种精神的积淀,有着极为早期先民的懵懂精神意识。
《黑暗传》中出现的各种神话传说由各种上古神话综合而成,可以说是一部集大成者,从文献上考证来看待《黑暗传》,其中叙述的关于盘古开天辟地以及在其死后化身成世间万物的各类情节都与汉代典籍《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和《述异记》中记载的盘古神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黑暗传》在神农架地区的流传就像盘古神话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流传的情况一样,鄂西北地区流行的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肯定与历史上某个时期的宗教,尤其是这一地区盛行的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明代的中后叶,由于统治阶级的需要,推行道教,鄂西北地区著名的道教圣地武当山就在此时兴建而成,而盘古开天的神话在道教中也被当做是创世主神之一,宗教在当时社会的大力传播极其容易促使对于历史神话的改编和整理,尤其是在《黑暗传》中最后截止的时间点正好是明代,这就不难推断是当时社会对于盛行宗教的另外一种方式的流行传播途径。
历史神话作为文化传承的一种载体类型,是由于特定的文化要素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催生出来的综合产物。神话的产生肯定是由多种途径来源,但这其中肯定包涵的某种特定的文化思想,围绕某一种主题,展开陈述,旨在表达一种主题,这些要素是自然人在社会形态的环境中,将人类赋予了超人的本质,并将其与现实社会联系在一起,让人感觉既现实,又浪漫,又具有一种英雄主义的形态,而这些便是中国古代神话形成的思维模式。神话本身并不是生产力低下的一种产物,它并不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的不断深化而消逝,现代社会依然有新的神话故事的产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往往会给自己的出身编造各种神话;人们也会将宗教中的各种故事与神话相结合,以方便宗教能够更好的传播,例如佛教中关于九色鹿的故事。总之,神话是宗教情绪的一种产物,只要宗教这种意识形态还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神话的形式和神话的现象便永远不可能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