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黄河文化试论

2020-11-18李晓燕

参花(下) 2020年11期

摘要:黄河穿兰州而过,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兰州黄河文化。本文通过分析黄河对兰州人们生活的影响,总结兰州黄河文化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兰州黄河文化 日常性 具体性 现时性

黄河干流流经甘肃境内,甘肃段全长913千米,是整个黄河总河道的16.7%。黄河流域甘肃段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兰州段处于盆地,东西走向,河段枯水河槽宽窄相间,河道宽度变化较大,最窄处约120米,最宽可达700米。

作为中华文化摇篮和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其在我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黄河在奔流过程中,对沿途的环境、自然风貌、社会文化发展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下游黄土的形成,主要是黄河水的冲刷,形成开阔的冲积平原,从而为中下游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也给沿途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在早些时候,人们聚水而居,靠着黄河水的养育。由于黄河水的冲刷作用,黄河沿岸土壤和物产并不丰厚,导致人们长期争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在此过程中,也逐渐建立了初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在长期发展中的完善,也为我国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黄河文化不但是一个地里概念,更是包含了中华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在内的一个综合性概念。

具体分析黄河文化的概念,人们对其研究较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来讲,黄河文化主要是黄河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及人文优势,以及以生产力发展水平等为基础的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文化体系,这是黄河流域内文化特征及集合的总和和集聚。简单讲,黄河文化主要是黄河流域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和最终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包括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但是也不仅局限于此,还体现在社会生产力水平等方面。从狭义上来讲,黄河文化主要指的是历史学意义上的一种文化。

可以说黄河文化具有多层次和多维度等特点,其内涵较为丰富,包括了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社会学等在内的多方面内容,即文化概念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等。黄河文化概念中,兰州位于大概念中的三秦文化区。

据调查,旅游者对兰州旅游形象感知排序第一位的是“黄河上的城市”,在地方特色上感知最突出的是“黄河背景”,由此可以看出,黄河文化对兰州的重要意义。

黄河一路到海,先后流经的大型城市有西宁、银川、兰州、太原、洛阳、郑州、开封、济南,其中只有流经兰州时是穿城而过。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兰州的黄河文化和其他城市相比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

这些城市和黄河都有密切的关系,是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出的颗颗明珠。但由于黄河距离主城区比较远,黄河文化对这些城市而言主要是概念性的,具体贡献侧重于地理、农业、气候等方面的影响,和城市的日常生活关系不甚密切。

兰州与其他城市不同。兰州河段人们最开始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在历史发展中,常会出现洪涝等灾害,在黄河两岸会形成大面积的滩涂,这些滩涂可用于耕作。在秦代之前,兰州地区逐渐形成了原始的河谷农业,且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兰州城市的形成和演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黄河具有航运功能,由于河水含沙量与水位季节差异较大,河道多滩险,历史上黄河兰州段并不具备发达的航运能力。现在,上游盐锅峡、八盘峡、刘家峡水电站的建成,为开发航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今,黄河兰州段的主要功能不仅是提供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排污泄洪,随着滨河整治开发与航运的开通,其经济、生态、旅游功能也得以进一步显现。

从兰州的建城看,黄河本就是兰州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得水而兴,弃水而废”。从地理角度看,兰州是黄河穿城而过的唯一省会城市,黄河为兰州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历史上兰州水车就借助黄河实现了对万亩良田的灌溉,促进了兰州农业和城市的发展。即使现在不需要水车灌溉,黄河也极大地改善了地处西北的兰州干燥的空气状况,使得兰州冬暖夏凉,气候宜人,为建设旅游城市、山水城市、宜居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兰州是典型的带状城市,“两山夹一河”就是兰州人的生活范围,兰州人的交通、日常生活都和黄河息息相关,黄河就是兰州人的“母亲河”。正因为如此,雕塑“黄河母亲”才在兰州人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成为兰州的城市象征。

与黄河经过的其他城市不同,黄河在兰州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兰州,黄河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文明的摇篮”,黄河文化是鲜活生动的,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兰州三宝”中的羊皮筏子常年在河面上航行,成为旅游者近距离体会黄河风景的必选。黄河百里风情线是兰州重要的景点,这一景点不是单纯为旅游者所设,而是兰州人自己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春天,风情线上垂柳依依,鲜花盛开,人们在河边寻奇石、放风筝、打水漂。炎热的夏季,在河边的茶摊上约三五好友,泡一杯本地特产“三泡台”,打牌、聊天、乘凉消磨时间,是兰州人最喜欢的消暑方式。兰州市区内的黄河河面不宽,以中山桥为例,桥长仅234米,2004年改为步行桥,平时就是黄河两岸的民众交通往来的要道,到了夏天的夜晚,在桥上看夜景、观航船、吹凉风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河面上还有游船夜航,吸引了不少游客。虽然禁止人们在黄河里游泳,但夏天还是经常有人下河消暑,每年元旦的冬泳活动更是声势浩大,成为兰州人冬天的一大体育盛事。一年一届的兰州国际马拉松比赛2011年开始举办,主赛道就是紧挨着黄河的滨河路,又恰逢兰州一年中气候最舒适的6月,一路跑来,绿树成荫,风景如画,给国内外参赛者和观众都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政府也非常重视对黄河的管理和规划,除了百里黄河风情线,在近两年还建成了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滨河健身步道。健身步道紧邻黄河,又远离马路,沿河蜿蜒而行,绿荫遮蔽,和风拂面,成了很多兰州市民早晚休闲健身的最佳去处。很多路途不远的上班族也放弃乘车,由健身步道步行通勤,既锻炼了身体,又实现了绿色出行。之前建成的健身步道主要集中在黄河南岸,现在,城关区黄河以北的健身步道也基本完工。2014年6月,利用黄河穿城而过的水资源优势,兰州市建成并开通了水上公交巴士,在每天的早晚高峰运行,使很多市民免去挤车和拥堵之苦。

黄河是兰州城市的结构主轴、景观主轴和文化主轴,兰州城市旅游文化的建设也和黄河息息相关。2000年开始建设的百里黄河风情线,以中山桥为中轴,以黄河两岸风光为依托,依山就势,被称为“兰州外滩”,是目前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路。在百里黄河风情线上,相继建成诸多的沿河景观,兰州许多重要的旅游景点就分布在黄河两岸,集中展示了黄河对于兰州人的意义和价值。兰州老八景中的“白塔层峦”“梨园花光”“河楼远眺”“古刹晨钟”“虹桥春涨”“莲池夜月”,2012年评选出的兰州新十景中的“铁桥踏波”“黄河母亲”“水车唱晚”“读者大道”也都在黄河之滨。目前,黄河两岸主要的景点有雕塑、公园等。

雕塑方面,目前,我国众多表现母亲河雕塑的作品中,黄河母亲是最为漂亮的一尊雕塑。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现已成为兰州的标志性雕塑,也代表了兰州的城市形象。

筏客搏浪,兰州从清光绪年间兴起羊皮筏子的摆渡方式,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筏客搏浪再现了昔日黄河上以皮筏为渡的交通方式,是兰州黄河文化的重要内容。

丝路古道,刻画的是盛唐时期的丝路盛况,体现了兰州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是兰州丝路文化的重要表现。

平沙落雁,取材于兰州新十景之一的“芳洲思雁”和雁灘的传说,寄寓了兰州人希望生态恢复平衡的美好愿望。

伏羲女娲,借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形象,体现的是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柔美,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代表着我国传统文明的延续和传承,其底座的腾龙柱,代表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寓意着与黄河母亲文化的汇聚贯通。

公园方面,兰州水车博览园,国家AAAA级景区,是展现水车文化的主题公园。12架大水车沿着黄河两架一组依次排开,随着黄河水的奔腾旋转,成功再现了50多年前黄河两岸水车林立的壮观景象。

银滩湿地公园位于黄河湿地,包括四湖(候鸟湖、鱼跃湖、玉洁湖、水禽湖)、一水(3000米水系)、一道(2000米木栈道),是甘肃省唯一的黄河湿地公园。公园一期堤坝以北的城市绿化带内建有“华夏始祖园”主题文化公园。

兰州水车园,国家AA级景区。白塔山公园,国家AA级景区。

兰州龙源园,是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将“龙”作为主题的公园,通过雕塑等不同形式,来展现“龙图腾”的中华民族精神。

兰州国际马拉松主题公园,以雕塑和雕像展示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形象。

综上所述,兰州黄河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日常性。兰州黄河文化不是书面所说的抽象概念,而是在兰州人的日常生活中,随时体现在兰州人的生活细节里,和兰州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2)具体性。兰州黄河文化不是抽象的广义的各种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而是与兰州人的交通运输、气候水源、工农业生产等生活内容密切相关,具体化为健身、休闲、娱乐、通勤等活动。

(3)现时性。兰州黄河文化有传统、有历史,但不是仅仅存在于历史中,而是在兰州人的身边延续、发展,是现在进行时的。

参考文献:

[1]桑彬彬.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2]阮文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阮文辉作品选·铁笔泥刀[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9.

[3]徐凤.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4.

[4]高月红,高承珊.兰州刻葫芦的历史渊源及其三大家族艺术成就探析[J].丝绸之路,2015(16):60-61.

(作者简介:李晓燕,女,本科,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