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机场安检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1-18民航桂林监管局
民航桂林监管局 韦 翔/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民航每年的客运量也在逐年增长,2013年至2019年每年的旅客运输增长量均在7.9%以上,民航其他运输指标也在不断增加。随着国家战略规划布局的不断深入,民航业快速发展,民航机场总量初具规模。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共有颁证运输机场238个,比上年底净增加3个。其中年旅客吞吐量在1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有106个,比上年度增加了11个,占到了总数的44.5%。
伴随着民航机场总量的增加,安检机构和从业人员也在逐步增多,安检培训工作势必成为安检业务水平和岗位能力的重要保障。但是,近年来机场安检漏查、漏检导致旅客携带违禁品、无证登机等问题频发,这也导致安检培训的有效性引发了业内的质疑。
安检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国内部分机场安检站进行调研,通过人员访谈和抽样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安检培训工作方法、考核以及行业内的相关法条进行调查研究,目前国内机场安检培训工作存在以下现状:
(一)重现场教学,轻理论培训
根据现有的安检站内部培训安排,分为每日一训、月考、季度考三种。
每日一训,顾名思义是每天由所在班组抽选当天的时间组织,针对当前需要强化或上级要求的内容组织现场练习,班组长根据组员不同级别和岗位,分别布置不同的现场实操的练习内容,练习完毕后由小组进行讲评。
月考则是由所在科组织,每月集中安排时间,对科内所有安检人员进行实操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员工绩效挂钩。
季度考是由站组织,每季度组织全站安检人员进行理论和实操的上机考试,考试结果则与岗位安排直接挂钩。
从以上考核方式来看,每一个季度中,涉及到理论的考核仅有站一级组织的考试,而其他的考核则全部是实操考核。根据对不同级别的安检员进行访谈,也会发现,安检员工培训的侧重点也在于实操,而对理论知识,比如对《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等规章标准内容所知有限。
(二)教员数量有限
安检培训教员数量有限也是目前安检培训工作中面临的一大难点。笔者在部分机场调研时发现,部分机场安检教员,特别是专职教员人员有限,例如某机场2020年初上报的定额定员总人数为299人,目前也有280人左右在岗,但是整个站内专职教员仅有2人,虽然培训工作还有兼职教员辅助,但是仍难以满足培训需求。而有些小机场的安检站直接没有所谓的专职教员,有培训资质的安检员往往还需要兼职其他工作。所以在培训中,工作经验尚浅的安检员更多的是依赖于班组长或者老员工的指导。
(三)培训质量不高
笔者调研发现,部分机场安检培训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培训课件或者试卷中存在错题现象。在部分机场进行了抽样调查,随机选择了20名工作三年以上的安检员填写调查问卷,针对培训课件和试卷中有无错题现象,有6名安检员选择了有,占到了总数的30%。此外,在对部分机场安检培训课件和试卷随机检查时也发现了存在错题现象,甚至有的错题还进入了站内部的题库。进一步进行调查,发现导致错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一是出台新规则或要求时没有及时更新,还沿用老的条款;二是公司内部职责调整后,没有及时更新。
(四)培训内容和员工实际需要有偏差
在部分机场进行抽样调查时发现,部分机场安检培训内容和员工的实际需要有偏差。笔者针对安检员工在岗培训需求内容、入职培训需求内容与实际培训内容进行了20份抽样调查问卷,对比结果如表1、图1。
如图1所示,可以清晰看出,员工对于法规文件的学习需求和对外语的学习需求,均与实际培训内容出入较大。
表1:培训需求和实际培训内容对比
通过对初级、中级、高级安检员工分别进行了访谈,员工对于法规文件的需求主要在于需要弄懂要求的来源和现行行业内标准的具体说法,这点对于新入职员工的需求尤为强烈,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样在面对提出质疑的旅客时也可以直接说明,而不是含糊其辞;员工对于外语的学习需求,更主要是在于机场的定位,特别是国际机场,需要面对较多的国际旅客,难免会需要用到外语对话,而安检作为机场的门户之一,还要兼顾服务质量的好坏,服务质量高,旅客满意度也高,反之,则会导致旅客满意度低,甚至会导致影响正常的安检秩序。
但是实际情况是,机场安检部门对于法律法规文件的学习基本上是蜻蜓点水,简单带过;而对于外语教学则几乎没有,较多安检员工反映外语学习只能依赖于自学。
(五)部分培训重复
在调研中也发现,机场在对安检人员培训时存在重复培训的情况。例如安检员工在进行入职培训时,其培训的内容包含了安全意识教育、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机场控制区管理规定等内容。而安检人员作为机场控制区的守护者,必须要申请机场控制区通行证,但是对机场控制区通行证的申领人也要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安保意识教育、机场控制区管理规定、安保责任与警示教育。可以看出,这两个培训有很大的重叠之处,并且员工的岗前培训和申领控制区通行证往往事件间隔很近,在短时间内重复接受相同或相似内容的培训,势必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
安检培训工作问题分析
(一)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1.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缺失
有关民航安检培训的规则和标准,在近十几年来持续进行了更新,如《国家民用航空安全检查培训管理规定》《民航安全检查从业人员在职教育培训大纲》等。但是其中内容较为宽泛,存在部分内容的缺失。例如培训教员的人数要求,在安检各类规定中均无明确数量规定,《民用航空安全检查工作手册》中只是规定了专职教员与兼职教员的比例,至于《民用航空安全检查人员定额定员(试行)》只是简单列出“采用按劳动效率方法核定定员人数”,而“劳动效率方法”并没有在文件中明确,因此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有较大的自由幅度,而局方则缺少对应的执法依据。
2.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存在重叠部分
在前文描述的问题中,关于部分培训重复的情况,追根溯源,在相关标准中也有体现。在《民航安全检查从业人员在职教育培训大纲》1.1.3安检从业人员入职公共培训内容里包含了安全意识教育、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机场控制区管理规定等内容。而在《国家民用航空安全保卫培训方案》附录7第三部分申报机场控制区证件人员中第四项目培训内容中包括安保意识教育、机场控制区管理规定、安保责任与警示教育。可以看出,从标准层面就有重叠部分,因此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重复培训的情况。
(二)公司认识层面仍有待提高
目前,安全与效益的问题仍是很多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部分企业为了追求效益往往会在安全投入上打折扣。比如有些机场,在定额定员中上报的安检专职培训教员数量为4人,但是长期按照一半的人数运行;有些机场名义上安排了一到两名专职教员,但是仍然安排专职教员从事其他工作。
还有的公司注重工作效率,在培养员工时只注重“该怎么做”,制定的一套工作指引和工作规范都是明确“该怎么做”,至于“为什么做”几乎没有企业会去为员工做深入解释,大部分内容需要靠员工自己摸索。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员工的知识体系较为零散,对以往的知识模糊或混淆,容易导致工作中出错的概率增加。
(三)员工的需求体系没有有效建立
在《国家民用航空安全保卫培训方案》中关于培训质量这部分的内容,在正文中没有明确提及,但是在附录1《民航企事业单位航空安全保卫培训方案范本》中有提到质量评估部分。在各单位执行质量评估时,都忽略了《评估反馈表》的作用。很多时候《评估反馈表》都只是收集课程培训效果、教育培训水平,忽略了培训意见收集,没有很好地收集被培训方的诉求,因而学员的培训需求就没有办法及时反馈到教员手中,导致培训的内容和学员想听的内容有偏差。
教学部门与学员之间缺少沟通渠道也是需求体系没有有效建立的另一个原因,学员向教学部门反馈需求的渠道较少,导致教学部门收集的信息量不足,仅仅依靠培训后的《评估反馈表》和部分学员课后的交流,没有办法形成一种量的需求,久而久之也就不会对教学部门的培训计划产生较大影响。
(四)教员水平高低不一
功以业成,业以才广。教员能力水平决定了培训水平的高低,是培养员工的核心关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培训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单位还存在错题等现象,这些现象与教员水平高低有密切的关系。
1.内部培训管理机制的缺陷会限制教员水平的提高
笔者在部分单位调研时发现,各单位在狠抓员工培训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教员的管理,特别是培训管理机制的建立上相对于日常培训工作而言缺乏力度。例如对培训教员选聘后的持续管理,公司层面更看重的是教员的资质,主要的考核依据是培训的效果,至于培训的创造性、沟通性和变通性则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公司或部门级的方案中也很少出现。
2.内部培训机制不健全也会导致教员水平不高
除了内部教员的管理失位外,内部培训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教员水平难以提高的另一个原因。首先,部分单位因为体量原因,教员数量本身就不多,从内部管理的角度来说本身就难以自成体系,内部缺乏足够的人才对教员进行培训,也就更难以形成内部提升的机制了。其次,部分企业对于内部教员培训更多的是依赖于外部培训机构的培训,不论是公司级方案还是部门级手册都有要求教员要取得资质,按时参加复训等,但是针对教员要提升自我水平却很少提及,在实际工作中也较难操作。
安检培训工作改进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
民航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更新相应规章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部分内容,特别是针对安检培训中员工需求反馈、征求意见以及教员培训机制等方面的条款应当尽快完善。
此外,民航主管部门也应当加大深入一线进行调研的力度,对民航安检工作进行实地考察,听取一线员工和管理岗位人员的意见,有针对性地制定法律法规,使立法更加贴近于实际。
(二)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安保意识
1.积极营造企业内部安保文化氛围
冯正霖局长在2020年全国民航航空安全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强调,良好的安全文化是一种软实力,直接关系安全工作的效能,能够推动“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更高安全管理层次转变。企事业单位应当从系统层面来营造企业的安保文化氛围,通过搭建企业内部安保管理绩效平台,明确各岗位责任,通过建立良好的积极的安全文化,给予员工必备的岗位及安全技能培训,进行适度有效的安全宣传,营造良好的安保文化氛围,积极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给予回应。
2.严格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
任何一起安保事件都可能导致企事业单位地动山摇。民航企事业单位应当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以法定自查为抓手,深入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的安全生产要求,把领导职责和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层层压实责任,同时还要前移安全防范关口,对安全隐患零容忍,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这样才能从管理上解决安检培训中存在的人员不足、管理失位、制度缺漏等问题。
(三)积极构建员工培训需求平台
1.完善培训工作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工作制度是企业的核心价值导向的最终体现,是引领工作导向的重要保障。完善工作制度,一方面是完善培训的制度闭环,另一方面就是从制度层面构建企业的培训需求平台。有了制度的保障,才能确保各项措施有据可循。
2.完善培训的闭环管理
各单位在重视培训效果、重视培训质量的同时,却忽视了一线员工的实际需求。因此,完善培训的闭环管理,实际上就是完善企业培训中忽视的环节。构建员工的培训需求平台,核心是构建企业培训管理层和一线员工的培训沟通桥梁。例如在培训后的《评估反馈表》增加员工培训需求项目一栏,而不是简单标注“其他”;也可以在培训质量考核中增加学员需求满意度考核,针对培训中员工是否满意培训内容等问题进行统计考核,从而反向促进培训教员与培训学员进行互动。
3.搭建员工培训的需求平台
安检培训工作由于点多面广,培训往往自成系统。民航企事业单位在安检培训工作中,除了制度层面要进行保障外,还要目光长远,注重员工培训体系建设,特别是员工的需求平台建设,比如说在收集完《评估反馈表》后,针对员工培训需求项目(培训大纲范围内)设立数据库,定时录入和更新数据库信息,动态掌握员工培训需求变化;同时数据库结果要及时向员工公布,培训管理层要根据数据库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下一阶段的培训内容。
(四)着力提升培训教员的业务能力
1.设立内部教员选聘考核机制
针对企事业单位中的培训教员,不论是取得了安保教员资质的教员还是内部选聘的兼职教员,民航企事业单位应当设立内部教员选聘考核机制,通过邀请专业人士定期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或者考核及格制,将淘汰引入教员中,激励教员不断提升自身水平。
2.设立教员比武平台
以往的局方、企业举办的比武竞赛,更多的是面对广大员工,而针对教员的比武则较为少见。因此,民航主管单位或者企事业单位高层,应当适当转变思维,针对教员在一定范围内组织比武,以促进互相学习,增进交流,提升培训质量。
3.建立培训课件交流平台
培训课件作为培训内容的载体,也体现了培训教员备课水平能力,培训课件中的案例和讲课顺序,也体现了教员的讲课水平,不同的教员之间讲课、备课风格也各有差异。因此,建立培训课件交流平台,一方面可以更为直观的学习他人经验,取长补短,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教员思路,做到经验共享。此外,民航主管单位或者企事业单位高层除了在一定范围内建立课件交流平台外,还可以出台奖励机制,定期进行课件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