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民航空防安全体系的思考
2020-11-18北京首都机场航空安保有限公司李志斌
北京首都机场航空安保有限公司 李志斌/文
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民航安全,或者说民用航空器飞行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乎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关乎民航快速发展。作为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支撑一切成绩及目标的基石,民航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已上升到了新高度。截至2019年底,运输航空实现连续安全飞行112个月、8068万小时,运送旅客42亿人次,并连续17年7个月保证空防安全。从统计数据不难发现,飞行安全决定了运输航空的发展质量。实现飞行安全,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空防安全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国际民航公约附件17对“航空安保”的定义是:“保护民用航空免受非法干扰行为。这一目标由各项措施、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总和加以实现”。本文所用“空防安全”的概念,是结合了我国民航安全保卫的发展史与现实特点,对“航空安保”内涵的延伸。因此,笔者认为,所谓“总和”,并非简单的加总,而是包含了联系、融入与合作的深层含义。目前,国内的民航空防安全管理工作是由民航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公安(民航公安)、民航安检、航空公司、地面服务代理机构以及边检、海关等多家单位各司其职。然而,由于上述单位分属不同的行政体系,且运行机制与管理要求各不相同,要在同一个空防安全管理目标下,实现相互融合并充分发挥“总和”效用,打造民航空防安全体系,是本文想重点探讨的内容。
什么是民航空防安全体系
2020年6月11日,北京市报告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之后的22小时内,北京市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迅速行动,借助信息化等手段,仅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即锁定了疫情风险地区和风险因素。从报告病例到流行病学调查再到锁定目标风险,表面看,“专业人员、多部门联动、信息化手段”功不可没,但实际上,“一致的目标信念、完备的管理流程、充足的物资保障和健全的责任体系”才是核心中的核心。
视线转回我国民航领域。民航局公安局局长魏亚军曾表示,受境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民航安全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多,安全形势日趋复杂,特别是受“9·11”事件的影响,利用航空器或民航设施制造事端已成为不法分子实施犯罪、恐怖组织发动袭击的主要途径之一。传统的恐怖威胁和新型的安全威胁相互交融,特别是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发布恐怖威胁信息、干扰空管信号,通过极端暴力手段表达诉求甚至报复社会,个别民航业的内部人制造事端;危险品甚至爆炸物经过技术包装呈现出新特点等等,都对民航空防安全保卫工作提出了极大挑战。要应对如上挑战,关键在公安、安检和航空公司。长期以来,这些单位内部闭环管理非常完善,但外部联系不足、沟通不畅,资源的协同效应还没有实现最大化,民航空防安全管理长期处于被动防御状态,缺乏实施主动甄别和精准干预的能力。
借鉴北京疫情流调的行动模式,通过统一认识、建立机制、完善流程、明确责任等,将执行空防安全管理的“点”串成“链”,再通过“链”贯穿至全流程和各方面,从而形成为实现共同的空防安全目标持续保持良性运转的体系。这就是民航空防安全体系。
如何构建民航空防安全体系
提到华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自创立之初,华为就非常重视人才。可以说,华为并不缺少顶尖的专业技术人才。然而,华为成功的关键却并不在于此。正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所说,“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的管理能力才是”。能长期保持专业人才的创新热情和工作活力,能始终保持一线部门与总部机关之间的良性合作运转,实为华为成功的独到之处。
举一反三。实现民航空防安全管理的目标,是多个专业单位和部门通力协作的结果。这些单位和部门就好比是华为的专业人才。在实现国内民航空防绝对安全的大目标下,通过塑造“安全文化+责任拼图+系统建设”的基因链条,将这些单位和部门串联形成“空防安全管理链”,这条“链”就好比是华为对人才的管理能力。图1简要示意了空防安全管理单元由相对独立的状态(现状)到紧密联系、相互交融形成管理链条的变化。
建好了管理链,再来考虑如何“以链带面”。从前的空防安全工作大多采用被动反应式的管理模式,工作往往不连贯、不协调、标准不一致,存在着点线之间的缝隙。如果以“航空器”为核心,通过物理资源及有效防控措施的集合,将控制区与公共区进行有效隔离,按照空间和物理区域,以及安全防御性质和机场各个安全管理层级之间的相互包容与影响关系,由内向外构建由航空器、控制区/隔离区、机场/航站楼、公共区/社会面/情报等多层级组成的封闭环路,形成“空防安全环”。
每一级安全环都需要由承担相应职责的一个或多个专业队伍,借助专业设备和技术手段协同作业,以保证不被突破。比如:在“公共区/社会面”层级中,航空公司和公安系统的协同联动,能够多维度从社会治安面的角度收集、分析、通报信息。又如:在“控制区/隔离区”层级中,安全检查是最直接的防御手段,但实际上,安全检查的有效实施也离不开与公安、航空公司以及边检、海关的密切配合……管理链条协同作用的重要性凸显无疑。由此产生了图2模型,即:“空防安全管理链”纵向由外而内贯穿各级安全环,横向分别覆盖各层级安全环的内部;同时,“空防安全管理链”又在既定机制和规则下保持着良好的自运转。举例来讲,旅客从航空公司订购机票,航空公司与公安机关共享相应信息。借助信息化手段,公安机关专业人员通过分析订票人在订票至出行当日期间的行动轨迹,甄别确定“重点人”,并将相应信息共享至航空公司和机场,以便后续环节实施有针对性的排查和防控。机场在配备并应用满足防卫需求的物理设施设备的同时,也需要依据信息情报,分别在值机、边检、海关、安检等环节适当调整查控策略。同时,安全环的各层之内也要依靠信息共享、协同联动、数据分析等方法和手段,防控安全环不被突破。抓好“链”,管好“环”。一个由“点”成“链”,由“链”带“面”的一体化网格式防御和管理模式初具规模。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打造民航空防安全体系的过程中,除了民航业所要做的工作外,也不能忽视行业外部要素作用的发挥。在不断完善升级行业内部系统管理、协同运作机制的同时,要切实发动社会一切可用的力量和资源,尤其是广大旅客乃至全体社会公众。要通过多渠道的广泛宣传和多形式的动员引导,将防范和抵御空防安全威胁转化为广大民众的自觉意识和基本能力,从而在空防安全管理链条的外围形成一道坚实的群防阵线,在全社会范围中开辟群策群力守空防的良好局面。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里,民航依然是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或攻击的对象。守护民航空防安全,不能将安全压力全部集中于管理链条上的某一环节,也不能单凭民航各个业务单元的单打独斗。要以构建民航空防安全体系的视角,破除行业壁垒、组织壁垒、群体壁垒,合力抵御和防范小概率恶性事件导致的严重后果,协同共防,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