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素养的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协同模式初探

2020-11-18乔秋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应用型协同思政

■乔秋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面向所有学生的。高校思政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从当前教学效果看,普遍不理想。主要原因有:学生对该课程重视程度低;教学模式创新不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考核方式单一导致学生消极应付考试,仅以获得学分为主要目的,缺少学习动机;实际上,思政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法律常识的综合引导与培养,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成功实现社会化、职业化奠基坚实基础。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有助于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提高时效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思政教育协同模式的内涵

思政教育协同模式,顾名思义,是协同论在思政教育领域的运用。这项应用适应了系统科学逐步发展的趋势,对于解决信息化环境下思政教育碎片化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提高了思政教育的科学性。近年来针对思政教育协同模式构建的各项研究不在少数,从理论到实践都有所涉及。但是局限性在于多数研究相对浮于表面,对于内在的问题缺乏有深度的思考。

想要更为细致的了解思政教育协同模式的内涵及其构建方法,首先需要落脚到思政教育本身。近些年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建设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国务院下发的相关文件中也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思政教育工作与高校的内部工作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高校思政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是学校党组织和学生们直接沟通的重要渠道。思政课堂的开展往往涉及学校组织的各个部门,除了与学科老师和辅导员有关外,甚至与社会以及学生的家庭都有一定的联系。虽然要素众多,但是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是,在思政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乏协同,在管理工作中片面强调了职能分割,而忽视了合作配合。如何整合思政教育体系中存在的多重要素,让他们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思政事业的发展,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立德树人,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正能量青年。思政教师肩负着引导学生价值观树立的重要任务。但这并不意味着仅需教师个人的努力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除了学生自身应该加强内心的反省与思考之外,高校内部也应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为教育的开展保驾护航。

二、应用型高校的职业素养培养

职业素养的形成主要是依靠后天的培养。它的涵盖范围很广,既指能够表现出来的外在条件,如职业技能,也可以指内在的思想水平,如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工作单位定期的培训,更需要高校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高校在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要抓住各职业之间对素养的要求的共性,注重引导学生形成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职业素养的培养开始的越早越好。另一方面,职业素养与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密切相关。高校思政课堂成为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平台。目前部分高校在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出现重技能而轻道德的倾向,这种行为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

三、构建基于职业素养的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协同模式

(一)建立健全思政教育协同的规划、运行、创新机制

思政教育协同模式的构建需要体制机制的配合。随着现代教育规划理论在当前教育领域的推广,思政教育规划也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高校的管理层应当联系本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思政事业的开展进行合理规划。做到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让思政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学校党组织要加强领导,严抓意识形态工作。教务部门可以根据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文件来制定思政教学的目标和工作安排。着重解决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割问题,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在具体的举措上,可以定期召开思政工作研讨会,针对思政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和处理。在运行过程中,哲学与社会学的相关学科教师可以加入到思政教学的队伍中,加强理论体系建设,提高思政课堂中教学逻辑的缜密性和思辨性。既要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又要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协同创新机制建立的前提是各个子系统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通过创新组织形式来加强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推动思政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对接实习公司,立足职业素养培养

对于应用型高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校企合作能够给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是广受学生青睐的合作形式。但是双方之间的对接时而因为学生的职业素养不足而产生合作上的不愉快。因此基于职业素养的思政教育协同模式的建立既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学校在思政课堂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敬业精神、诚信意识等品质的培养。让企业能够更加认可本校的毕业生。这也有利于校企之间的长期合作。

四、构建基于职业素养的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协同模式的意义

不同于研究性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高校的主要目标是落实学生的就业问题。就业问题是指挥棒,指引着应用型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思政教学也无疑受到就业导向的影响。因此,将职业素养融入到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和教职工的思想水平

通过对协同论的研究,我们发现,协同效应能够发挥的关键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合作配合是否达到应有的标准。构建思政教育协同模式离不开高校内每个人的努力。在各方协调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一个良好的思政环境正在形成。因此,构建思政教育协同模式的意义是巨大的,广泛的,不局限于学生本身。该模式的构建对于教职工的思想水平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论,有效整合系统内部的诸要素能够产生部分功能大于整体功能之和的效果。

(二)有利于高校内部教育系统的完善与协调

担负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力军主要有两部分群体,一是专业老师,二是学生的辅导员。在传统的思政课中,教师的主要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引导,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关注度不足。而辅导员自身承担着其他的各项事务,精力不足,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这些都是阻碍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的现实问题。我们通过构建思政教育协同模式,明确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各自所应肩负的任务,合理协调辅导员的工作量,使其能够更有精力处理学生事务。

(三)有利于转变对于思政教育的刻板印象

受到先前思政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们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不足,思政教育的效果也较差。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思政教育中的理论思辨性不够强,说服力较弱,很难让学生有发自内心的认同感。而当下这一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的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该模式的立足点是职业素养的培养,面向学生们最为关注的就业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关系较为密切,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此外,该模式集合了校内的众多力量,大大拓展了思政教育开展的时间地点,相对于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模式,这种协同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有意无意的受到思政教育的影响。这样就搭建了一个氛围浓厚的思政学习环境。能够显著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使思政教育真正的能够与我们的预期教学目标相符合。

猜你喜欢

应用型协同思政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