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预防策略研究
2020-11-18秦法跃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秦法跃/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前言
职业道德不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建设水平的关键环节。通过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但可以改善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群体的社会形象。目前,随着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一些教师出现了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不但给教师队伍群体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给学校和自身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了进一步探讨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原因,现就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常见问题简单探讨如下。
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常见问题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阻力与问题,这也是导致教师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影响因素,现归纳总结如下。
(一)过分关注理论、轻视教学实践
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经历与过程,而教学实践就是其过程的核心。只有通过日常教学活动中职业道德规范信念有效内化,才能够将其逐渐转化为教学道德行为进行实践。由此可见,一旦出现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过分关注理论而轻视实践,势必会出现职业道德践行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而导致机制上的问题,严重阻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基本都存在课程开设数量充足、要求全员参加的状态。在该过程中,由于课程本身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安排,学校领导参与布置的,所以大多数教师都会参与,但是其参与的过程效果却并不明显。从老师个人角度上来看,参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被动、例行公事,缺乏主体意识与行为。当知识的接受出现被动型,必然会导致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存在自主意识与能动性无法充分发挥的问题。这样一来,即便接受再多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也无法提升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匮乏、层次不清晰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开展至今,在内容、层次上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教师培训没有实施分层教学。由于未实行分层教育,导致大多数教师无法结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来接受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许多培训者在培训引导过程中更关注教师职业道德的知识内涵,通过知识政治化的方式来进行分享,存在教条化教学模式的问题。由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层次感不强,也就无法实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教育模式,许多案例过分理想化,与教师的真实职业感受存在较大差异,使得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形同虚设,实际效果难以发挥;其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追求齐步走、整齐划一的教育习惯,容易忽视个体的差异以及接受程度。教育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模式,更是导致许多年龄较大、接受能力较差的教师短时间内无法实现思想上的转变,出现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低效化的问题;最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层次感不清晰。由于层次感不清晰,容易给学习者留以随意、刻板的课程学习印象,从而导致学习的专注度下降。另外,层次感不强,也容易导致学习知识无法充分消化吸收的问题,阻碍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
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需要教师自觉遵从基本道德规范,而这个过程中制度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职业道德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完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成本。然而,由于大多数学校更关注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内容与引导效果,忽视了学校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要求,出现制度建设不完善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际成果。一方面,学校的管理制度明显缺乏人文关怀精神,这也使得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变得十分脆弱。为了提升评价水平,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往往更关注一些客观的评价,包括分数、升学率等等,而对于教师职业的热情、理想关注不多,导致教师队伍的职业信念遭受侵蚀。另外一方面,受到西方现代管理思维的影响与渗透,一些学校采取定岗定编定责管理的模式,过分追求效率的同时却丧失了民主,缺乏人文主义关怀,使得教师丧失了教育事业的热爱,导致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难以实现。
三、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原因
教师出现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往往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原因,现分别从三个方面就其原因进行探讨。
(一)个人层面原因
从个人层面上来进行分析,根据调查研究的相关数据显示,但凡出现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往往普遍存在个人综合素质不高、对于教师职业道德认知不强的问题。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对于职业道德的认识不全面,再加上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得过且过的工作习惯与工作态度,导致了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发生。个人层面上的原因往往与个人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相互关联,同时也会引发群体上的认知缺陷。通过分析个人层面上教师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个人层面的因素往往与社会、学校等多个层面的因素相互连接、相互影响。所以,仅仅消除个人层面上的问题是不够的,容易出现反复违反、屡教不改的问题,所以要想解决教师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问题,就必须从根源上解决。
(二)学校层面原因
教师出现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在学校层面上具有复杂的影响因素。首先,从学校基本教育氛围上来看,如果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研讨氛围,所有的教师都会形成良好的职业规划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也就不会出现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所以学习氛围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遵守产生较大的影响;其次,学校内部的制度建设水平也会影响到教师职业道德的遵从率。制度建设完善、执行要求高,教师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执行度就高,出现违反规范的情况也会相应的减少;最后,学校高层领导的认识水平也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度,通过自上而下的形式进行影响。
(三)社会层面原因
从社会层面上来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不遵守,往往体现了社会集体价值观念的问题,这种问题来源于社会多元文化背景下一些不良文化的侵蚀与冲击,包括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这些文化的影响导致了教师出现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
四、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预防策略
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引导是避免教师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关键,构建预防控制策略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日常教学反馈,关注职业道德的践行品格
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只有实践才能够促进品德的形成。所以,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需要关注教师职业道德的现实根基,从而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开展教育引导活动。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要积极进行感悟与反思,通过不断理解和践行,使得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成为日常工作的常态。这个过程中需要避免出现脱离学习状态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知水平。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需要引导教师熟悉学校的运行机制,包括人际关系、制度规范相关内容,以此来深化教师职业道德的认知。通过积极渗透到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班团活动、班级活动以及教堂教学等环节,使得教师能够从教规教训中摆脱出来,在实际的职业活动中感知、提升;另外一方面,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有深度的职业道德实践活动,通过引导教师真实职业道德情境,深入交流探讨的方式来加深职业理解、感悟,在系统化的学习后,真正反思自我,认识自我,从而达到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境界的效果。
(二)积极推广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宣传工作,需要推广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突出知识的重要性,也要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师职业道德形成机理我们发现,职业责任感与职业良心往往需要建立在高度自律的精神条件下,这需要教师通过主体自觉的方式来实现教育过程的反思,从而达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效果。在该过程中,应该避免教师主体忽视的问题,通过凸显教师的主体个性才能够调动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动性。在教师职业教育过程中,必须要避免一味的知识灌输与训导,而需要遵从教师的主体地位,由接受者成为设计与发展者。此时教师才能够形成角色上的转变,更关注职业道德意识以及自我反思能力,关注职业道德教育的自律过程。通过创造和谐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环境,则可以进一步让教师领悟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意义与价值,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进行职业规划,在自觉互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认知与体验,从而为更好的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关注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提升教育方法的层次感与针对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丰富且涉及众多细节,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不同类型教师的个性与共性,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来进行引导。教师在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职业道德水平的发展特征与需求都是各不相同的。在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与评价时,需要将教育根植于职业特征环境当中。只有通过认识职业特性,才能够认知到不同阶段的教师发展的情况与特点,设计出更适应于教师职业生活的教育引导方案。另外,还需要关注受教育者的兴趣与习惯,从而做出个性化的引导工作。教育的功能价值主要体现在受教育者的兴趣,这些内在动力可以为激发其学习欲望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进入到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理解并接受相互之间的差异,避免一刀切的教育评价模式,才能够更好的引导教师职业道德形成,为提升教育实际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关注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满足违反职业道德规范预防控制的阶段性要求
制度是践行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外部条件。在学校内部实施科学的管理制度建设,能够有效提升教师遵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意愿。教师在学校管理制度当中既是受益者,也是执行者,所以教师管理制度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起到引导工作,关注教师全面道德修养的同时,也要关注学校管理制度的影响效果。一方面,需要构建科学的职业道德评价机制。通过积极开展正确客观的职业道德评价,为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提供良好的帮助,引导教师真正实现自我认知、自我教育。与此同时,还需要避免以分数替代教育行为评价的问题,关注教师职业道德的整体认知水平,关注全方位评价的结果,在进行道德量化的过程中,实现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模式,通过科学引导的方式来提升评价机制的合理性;另外一方面,根据校园教育实际情况,创设宽松的校园环境,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中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在构建管理制度过程中,也需要引导教师加强彼此的资源利用与内部协调合作,创设和谐的校园环境氛围。实际上,学校管理制度并不仅仅是为了规范教师行为,更重要的是以此来引导教师职业认知水平的提升,认识到职业的意义与价值,这样才能够激发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水平,为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积极遵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不但会对个人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更是会给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带来不利影响,阻碍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避免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发生,必须从个人、学校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同时继续加强日常的教学反馈,关注教师的职业道德践行过程,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通过提升教育方法的设计水平、针对性,可以进一步满足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的客观需求,并通过制度化建设来提升预防控制的监督效果,为净化校园环境,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质量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