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与生涯发展教育相融合的实践探讨

2020-11-18秦慧玲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詹天佑生涯学科

秦慧玲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第一中学,山东青岛 266300)

0 引言

2014 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核心素养的概念予以明确,同时也提出了高中生生涯发展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将其转化为学生适应社会、实现终身发展的关键品格及能力等,是对学生进行生涯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家廖世承认为:“无论是为学生前途考虑,还是为社会发展考虑,都应该在中学课程中加入职业预备及职业选择相关的指导内容。”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融入职业发展规划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从职业发展方向中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也能促进学生从历史学科内容中实现自我认知,强化职业认同,彰显责任担当。而如何将历史教学同职业发展教育相融合进行教学实践,在如何让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职业发展教育也得到推进,是摆在很多历史教育研究者面前的难题。笔者结合资深教学经验及相关思考,尝试如下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历史学科老师提供理论参考。

1 高中历史教学与生涯发展教育相融合的教学实践解析

1.1 紧扣学科内核,挖掘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实现自我认知

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要求之一就是紧扣学科内涵,这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历史学科与“人”相关,古今中外,经济、思想文化、政治、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历史人物数不胜数,他们有的是饱含哲理的思想家,有的是引领时代、推动改革的政治家,有的是促进技术革新的国之工匠,有的是潜心探索、拓展人们认知的科学家。这些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不同,选择方向也不同。不难发现,历史人物的职业选择同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等息息相关,而这些历史人物的性格、出身背景、时代环境等都能给现在的学生提供一些参考[1]。

例如,出生于医生世家的李时珍,幼年时就对医学非常感兴趣,经历了三次失败的科举考试之后,他以现实为出发点,对自己的人生及前途进行了全面审视,最终决定走向医学这条道路,最后成为了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在教学时,为了更好的在历史课堂上融入生涯发展教育,老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1)具有医学世家背景的李时珍为什么连续三次都没有通过科举考试呢?(此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当时的时代环境、人物兴趣对择业的影响)

(2)经过三次科举考试之后,李时珍为什么没有继续坚持科考?当时的医学被认为是不入流的学科,为什么李时珍选择了医学?(此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家庭环境、人物性格对择业的影响)

(3)在太医院任职院判一年之后,李时珍为什么会主动辞职,还乡重修《本草纲目》?(此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工作环境、历史人物品格对择业的影响)

由此通过三个设问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时代中的人”来把握历史学科内涵。在分析李时珍的职业选择与时代环境、出身背景、工作环境、个人品格以及性格等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更全面且深入地审视自我,进而分析出现时代中的“我”,从而萌芽出生涯发展规划的意识。

1.2 立足生本课堂,精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实现职业认同

“我要做什么”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生涯意识,随后,可以通过“我该如何做”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奠定基础。心理学家指出,先观察,后模仿是中学生认知的重要步骤。历史人物在最关键的时刻如何作出抉择,在遇到诱惑的时候如何坚守自己,在遭遇困难的时候如何坚定选择,在面对失败的时候如何调节内心等,都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

例如,为我国铁路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詹天佑,他的坚持、坚韧、不轻易向困难低头的职业精神非常值得后人学习。老师在教学时应立足学生发展,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认真挖掘教学资源,通过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等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进入历史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问题来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让学生结合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职业选择等进行综合演绎和分析,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与历史人物“对话”,在“对话”中充分并深入地感受到历史人物的职业精神,由此逐步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老师在课堂上可以提供下面一些材料:

材料一:盛宣怀曾经说过:“当时的时代环境下,中国要新建铁路会遇到三个难题:第一,资金缺乏,这样必然会借洋债;第二,材料缺乏,这样必然会购买洋货;第三,人才缺乏,这样必然会招募洋人工匠。”

材料二:詹天佑说过:“精密是技术的第一要求,绝对不能含有半点轻率,对于工程人员而言,应该避免‘大概’、‘差不多’这些说法……我国如此地大物博,而如果因为建铁路而求助于外国人,我感到很羞耻。”

材料三:王金职在《詹天佑生平事略》中这样描述:1905 年正是英国和俄国争夺我国华北路权最为激烈的时期,清政府为了摆脱两国的压制和纠缠,提出让中国自己出资建设铁路的决定,并任命总工程师詹天佑来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勘测、设计、修筑及管理等工作。詹天佑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在面对各种技术难题时,立足于铁路修建所处的地理环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找到解决方案,并在三个关键问题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艰苦奋战四年之后,京张铁路于1909 年9 月全线完工[2]。

三个材料的依次呈现,会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对詹天佑及其职业责任感形成认知。材料一充分说明了当时的我国多么落后,而在这样艰难的时代背景下,詹天佑并没有产生畏难情绪,这一点体现了詹天佑的坚强意志。材料二展示了詹天佑对待科学技术的严谨踏实的态度,彰显了詹天佑性格的沉稳,这些都为后面的技术创新、推动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材料三相对全面地介绍了詹天佑修建铁路时所处的时代背景,通过描述当时的困难来烘托出詹天佑勇于担责、不畏艰难的精神。由此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从詹天佑身上理解和感悟时代、个人、职业间的相互关系。当时中国处在艰难时代,詹天佑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不屈的探索精神,这些都对詹天佑的职业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由此层层深入地展开历史教学,不仅能润物细无声地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也能将生涯发展教育有效渗透到历史学科中,帮助学生认知自我,产生职业认同感,由此确定发展目标,并根据目标逐步调整自身学习策略。

1.3 培养生涯理念,彰显家国情怀,唤醒学生责任与担当

生涯理念为学生走入幸福人生提供重要支撑。在生涯发展教育中,引导学生选择职业、教会学生坚守职业都相对简单,而促进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寻找职业的归宿则不太容易。从职业生涯教育的总体发展方向来分析,高中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目标不只在于培养他们学科选择能力及职业规划能力,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深远且宽广地透视生命历程的条件下,掌握适应社会所需的态度、知识及技能,让学生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能够主动地适应环境,使得自我发展、终身发展得以实现。这种发展能够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思考自身同社会、自身同国家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培养家国情怀及责任担当[3]。

老师可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历史人物的言行中汲取人生智慧和经验,从而循序渐进地建立社会责任感及历史使命感。例如詹天佑说过:“我如果在建铁路这件事上失败了,这将是我国工程师及我国国人的不幸,而并非我一个人的不幸”;孙中山说过:“你我生命数十年终会死去,国家根基亿万年不会倒下……所以希望诸位能够将振兴中华的责任置于自身肩上”;陈独秀说过:“青春就像初春、像朝阳、像萌动的百卉、像刚要发出的利刃,是整个人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对于社会来说,青年就像是身上新鲜活泼的细胞一样的存在”……这些素材都能很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百年前的我国处处荆棘,历史中的人物在困境中有着相同的爱国情怀和不同的选择方向[4]。如今,我国发展日月可鉴,青年一辈在如此盛世下更应具备责任担当。在引导学生畅谈理想的同时,老师也应该启迪学生认识自我、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合理定位自身的基础上确立职业发展规划,从而促使学生个体的生命价值得以实现。

2 结语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融合生涯发展教育的方式是现阶段高考改革的迫切需求,是现代化教学理念及课程改革更新的大势所趋,是使得历史教学从知识本位转移到育人本位的根本要求。历史学科教学中融合生涯发展教育不仅能够将历史学科中的人文关怀、社会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促进对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得学科教学空间得以拓展,也促进学生对自我形成正确的认知和定位,从而逐步获得进步,最终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发展。

猜你喜欢

詹天佑生涯学科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我的教书生涯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16 Years in the Mines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艺术家生涯》开启莫华伦导演之门
“超学科”来啦
詹天佑还书签
詹天佑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