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2020-11-18哈尔滨商业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权 欣/哈尔滨商业大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以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多元化日益加剧,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辅导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辅导员应当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学习,在剖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困境的过程中,积极挖掘解决问题的渠道,提高工作实效,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人际交往问题

在大学,同学们来自祖国各地,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不同的价值取向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中出现人际关系矛盾的主要因素。大学是一个群体性场所,班级和寝室都是大学生活的基本单位,有些同学第一次经历住寝室,缺乏集体生活经验,有些同学性格内向、不善于沟通交流,这些都无可避免地会导致人际关系矛盾。一旦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往往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恋爱问题

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的个人交往不再受到父母和学校的限制,在生活和交往方面有着更多自由,学习压力较小,时间更加宽裕,因此,很多大学生开始追求与异性的交往,达到情感上的满足。但此时的大学生们由于恋爱经验不足,没有掌握恋爱的技巧,缺乏正确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在恋爱中容易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导致出现情感困扰,甚至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而产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

(三)学业问题

大学的学习模式、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远不同于高中,大学更加考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缺乏合理规划学业的能力,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严重的学业危机。当成绩出现问题,往往会引发学生沮丧、悲观、自卑等消极情绪,如不及时进行干预,会引发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就业择业问题

近年来,我国大学招生呈现出明显的扩招趋势,大学生的“含金量”已经不高,并且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对高校毕业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因素都迫使大学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和找工作的失利,大学生会感到迷茫无措,压力倍增,并产生消极情绪,当这种心理压力无法得到释放,就会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二、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辅导员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辅导员由于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和技巧,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对自身定位认识不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辅导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较强,不科学的心理干预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应该由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或者专门机构人员负责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疏导。二是辅导员不积极主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心理咨询技能,在高校辅导员中,主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考取全国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人还是少数。

(二)辅导员的数量不足且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

首先,高校辅导员的数量严重不足,距离国家要求辅导员与学生1:200的比例要求相差甚远。辅导员的工作繁杂,数量的不足常常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并开展及时的心理疏导。其次,高校辅导员的选聘机制并不完善,多数辅导员不具备心理学专业相关背景,对心理学知识掌握不足,这都是阻碍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重要因素。由于缺乏更加专业的知识体系,往往影响辅导员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解决实际心理问题,导致辅导员在工作中不能发挥实际作用,在开展大学生心理疏导过程中,难以掌握问题的关键,缺乏解决问题的技巧,无法有效地将心理学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实践中来。

(三)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

高校没有形成完备的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机制。首先,一些高校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于辅导员实际中作的重要性,不能将开展心理健康培训纳为常规工作,无法对辅导员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及时更新和阶段性补充。其次,心理健康培训的覆盖面窄,导致心理健康培训的成效十分有限。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但覆盖面往往仅是心理健康辅导老师,无法覆盖到全体辅导员。辅导员由于无法接受到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大大地降低了其工作实效。

三、提高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策略

(一)明确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根据教育部第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二章第五条之规定,辅导员的九大工作职责之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辅导员是大学校园中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和广泛的群体,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健康教育的主力军,辅导员应该时刻树立服务意识,明确自身定位,发挥关键作用,主动承担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防御和疏导,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示范者和培育者。

(二)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程度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高校辅导员有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其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工作成效的取得。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此项工作主要力量,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学技能的储备,挖掘教育规律,学习心理咨询和疏导的技能,提升发现心理问题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以此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三)完善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否发挥实际作用,取得实际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为了实现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应该完善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机制,严格落实培训制度,形成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体系。从各个层面上积极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包括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环节。组织经验交流和分享,总结优秀工作方法,反思经验教训,不断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为辅导员科学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打通通道。

(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

辅导员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宣讲会、知识竞赛、座谈会等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加强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提高心理素质,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增强自身心理健康的能力。

总之,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辅导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自身素质,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规律,不断探索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