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学生社区育人工作对和谐校园构建的意义

2020-11-18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育人校园

■安 沛/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一、高校学生社区育人背景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和学分制改革的推进,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宅文化”衍生,高校学生中的班级概念逐渐弱化,社区概念逐渐强化,使得创新提升高校学生社区工作的思政育人属性和教育价值更加紧迫[1]。因此,要想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高校和谐发展,就要转变思维,将思政教育的中心移到学生社区内。

学生社区作为高校的一个基本单元,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生活社区,具有一定的社会特征,在高校学生社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拓展学生社区学生工作研究的内容,创新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有效补充传统思政课的“盲区”和“空白点”;同时又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从而丰富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优化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进一步优化高校德育环境,促进高校和谐发展[2]。

和谐的校园环境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催化剂,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高校环境既包括校园自然环境、教学设施、学生社区等物质环境,也包括学术氛围、校园文化、政治环境等精神环境。和谐的校园环境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催化剂,能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高育人成效[3]。同时,社区育人又反作用于高校环境建设,对高校的物质、学术、人文、政治环境都有显著影响。

二、高校学生社区育人对校园和谐发展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社区育人对高校物质环境的影响

校园物质环境与高校思政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谐的校园环境构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理念,能够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但也对高校提出了新的目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中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高校学生和家长对校园自然环境、学生宿舍等方面的物质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和舒适的学生社区居住环境,可以提升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自豪感,利于借此开展爱校荣校教育。在社区育人过程中,通过美化校园、清洁社区等活动,可以改善校园物质环境,由此在社区育人中充分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环境提供有利条件。

(二)高校学生社区育人对高校学术环境的影响

学术环境是高校整体形象的反映,也是师生精神状态的集中表现。高校学术环境关系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与未来。只有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教师和学生才能集中精力于教育和学术研究,从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因此,围绕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社区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构建全员全过程育人体系,教育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能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和帮助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三)高校学生社区育人对高校人文环境的影响

高校人文环境是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通过师生及教职员工的规范化行为外显特色高校人文环境精神,对高校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导向作用,是高校和谐发展的核心与灵魂。在扎实推行教育改革、切实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从整体上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高校人文环境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从思政教育视角来看,高校人文环境建设服务于所有学生的茁壮成长,是立德树人的根基。校园中的莘莘学子不久之后就会融入社会,他们能否更好地服务于各个岗位的建设,与高校人文环境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四)高校学生社区育人对高校政治环境的影响

稳定的政治环境是任何社会在追求自身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政治目标。高校的政治环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新世纪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西方敌对势力积极推进“西化”和“分化”战略、国内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变化、国家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矛盾与问题、高校内部存在的管理问题以及社会和校园事件处理不当,都会对高校政治稳定造成影响[4]。因此,通过在社区内向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党的价值主张、思想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使之形成稳定和一致性的价值观,从而形成内聚力,为校园政治环境稳定奠定深层次基础。

三、高校学生社区育人促进校园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

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改善校园自然环境和学生社区住宿条件,对学生公寓进行修缮规划,进一步完善学生公寓各项软硬件的服务设施建设[5]。进一步完善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建设,推行宿舍申退调业务、宿舍报修、精准查询、晚归违纪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同时在社区内加强宿舍安全和卫生管理,结合现行的每周晚归违纪通报、每月优秀宿舍评比等制度,进一步加大学生宿舍的安全隐患和卫生大检查,推动学生宿舍安全排查和教育管理的常态化,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学生营造规范、安全、整洁、文明的社区环境。

建设“学习型社区”。通过在学生社区内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学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开展师生读书会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和前景,明确专业学习的目的,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定期开展课堂教学督导检查,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班级、社区的学风督导,规范课堂纪律和社区行为;开展学风建设模范引领工程,在教师和学生中评选学术先进个人和集体,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从而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通过建立社区实践育人协同机制,为学生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推动创新创业项目发展;建立社区实践育人协同机制,在社区内开展创新实践、创业实践和创意实践。加快学生科创项目的落地生根、学生企业的运营发展、学生文化创意的实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助力科技创新。

通过在学生社区内开展学生管理、创新创业、传统文化教育、网络新媒体教育、廉洁诚信教育,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无形到有形,不断丰富和完善思政体系,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形成“社区+思政”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从而建设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高校可在学生社区建立校院两级学生成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中心、学业互助中心等机构,设立党建工作室、学生事务办公室、辅导员工作室、心理辅导室、自习室等功能室,形成了遍布社区每个角落的工作站点集群,为学生在社区的学习、生活、工作提供了服务保障,构建“社区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在社区内开展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可以随时倾听并反馈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使之成为领导决策的依据,利于维护校园和社会的稳定。从而加强思想文化建设,营造出稳定的高校政治环境。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育人校园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