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生命教育现状和有效途径探析

2020-11-18郜思佳河南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生命课程教育

■赵 妍 郜思佳/河南大学

一、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的生命教育涵盖的内容单一、空泛

(二)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本身存在缺陷

高校没有给予生命教育足够的重视,导致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首先,在生命教育课程设置上,通常没有设置较为规范的课程,而是当社会上或者学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较为恶劣的影响之后,才会进行相关内容的教育,基本上都是补救性课程,课程设置比较随意,很少设置预防性课程。

其次,在课程的数量上,由于大多数高校对于生命教育的忽视,有关生命教育的课程开设数量很少甚至没有,而这些为数不多的生命教育课程也是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的,导致学生陷入有关生命认知的知识并不重要的误区。学生对关于生命认知方面的知识渴求度不高,对生命死亡等方面的知识获取不足,造成大学生漠视生命、无法正视死亡等问题。

再次,高校所开设的与生命教育有关的课程,基本都是与思想政治课、伦理道德课、心理健康课等相关课程一起进行,作为穿插在这些相关课程中的次要部分,没有构成完整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最后,高校在生命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除了课堂讲授外少有针对性的实践课程,也很少请研究生命教育的专家进行专业知识的介绍。

(三)高校生命教育缺乏专门化的教师

在高校中教授有关生命教育课程的教师通常是从事思想教育、心理学、生物学等其他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教师,这些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生命教育知识的学习培训,对生命认知方面的知识也没有完整全面的认识,无法担当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全部重担。同时由于没有专业从事生命教育的教育者,导致课程的专业性不强,有关生命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二、高校培育大学生正确生命认知的途径

(一)重建高校生命教育观念

我国的高校应该走出生命教育仅限于保护学生人身安全的误区,生命教育不仅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教育,还应该具有生命意识、价值观教育以及死亡教育等丰富涵义。高校教育者应该着重引导和教育大学生从更深层次上体会生命的价值、探索生命的意义。高校在开展生命教育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从多方面探索生命教育的内涵,还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做到以学生为本。高校教育者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明白学生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在开展工作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和教育,充分地调动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自身的生命价值。

(二)改良高校生命教育课程

1、建立专门独立的课程

(2)听觉障碍课程设计。听觉障碍相对于视觉障碍来说,网络课程的设计相对简单一些,在网络课程设计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①配备专门的手语教师;②在网络课程下方配有相对应的解释说明字幕。

“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是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展开生命教育的核心。”[2]高校教育目前还主要依靠课堂教学,设置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有助于高校生命教育体系的完善,也有助于引起学生对于生命认知方面知识的重视,使相关的学习更加专业化。

首先,高校要设置专门的且独立于其他相关课程的生命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从高中过渡到大学的第一阶段,可能会对自身、对未来、甚至对生命产生迷茫,高校需要担负起引导学生走出迷茫的重任。因此在新生开学的第一个学期,高校应该设置一门生命教育的独立公共必修课,向大学生传授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理念。而在其他学期,可以将生命教育作为选修课程,为学生增加生命认知的知识。

其次,高校要着手编写专门的生命教育教科书。目前高校生命教育还没有专门性的教材,生命教育的内容基本都掺杂在其他学科课程中。要建立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就必须编写优质的生命教育课程教材。

2、革新高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1)专门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当前很少有高校专门开设生命教育有关课程,生命教育课程相当于新生儿,相对于其他学科课程来说生命教育课程总体并不成熟。因此“在设置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其他学科也应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合理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3]例如:

生命教育与哲学相结合。哲学是系统理论的世界观,是研究世界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的科学。通过对人类的哲学化探讨,使学生更加充分地认知自我,认识生命。

生命教育与法学相结合。我国《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大学生通过对有关生命的相关法律的学习,认识到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人身权利,伤害生命需要负法律责任,从而尊重和热爱生命。

(2)重视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最早出现于美国并在美国全面普及。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生命教育体系中多以生命财产安全为主,死亡教育还少有涉及。我国从古至今基本都认为死亡是不吉祥的,对于死亡都呈现比较避讳的态度,这就导致人普遍排斥思考死亡问题。但实际上,生死都是生命的自然规律,没有好坏之分。“生命教育与死亡教育一体两面,从生命教育的反面——死亡教育入手,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追寻教育的本真与起点,相比生命教育的正面呼唤,更能激发大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体验人生、感悟生命。”[4]因此,我国高校应把死亡教育作为重点内容,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客观看待死亡。

(3)体验式教育。我国的教育方式主要是课堂理论灌输,这种传统知识灌输方式既不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也不是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生命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和教师,更需要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我体验和思考来体味生命的真谛。高校应与医院、敬老院、殡葬地等地建立联系,开展体验式教育。

首先是医院。医院妇产科是生命的诞生地,孩子的父母和医生都为了新生命的诞生而不懈努力,学生可以在妇产科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其次是敬老院。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必经过程,学生在敬老院体会到生命的不可逆性和生命的流逝,从而懂得生命的珍贵。最后是殡葬地。殡葬地是对生命的临终关怀,学生在殡葬地从死亡角度感受生命的脆弱和唯一性,从而更加尊重和珍惜生命。

(4)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也受到网络媒体的影响,出现线上录播课程。网络课程不应仅仅是私人授课和教育机构的天下,高校也应该利用好网络教育阵地。例如录制生命教育专题的线上课程供学生观看学习,为学生提供有关生命教育的网络学习资源。高校也可以建设校园专栏网站,开设专门的微信公众号或者在学校的官方微博发布相关话题讨论来宣传生命教育内容,增强高校生命教育的趣味性。

(5)丰富生命教育形式。教育不应该只存在于课堂上,而应该是有活力的,不拘一格的。高校生命教育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即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可以利用一些重大节日,把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影响学生。同时高校也可以积极地举办一些有关生命教育专题的讲座、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帮助学生体验生命,满足学生对生命认知的需求。

(三)建设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师资力量

1、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各个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专职教师队伍建设计划。计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生命教育专职教师的招聘、选拔和专业培训,确保专职教师的质量;二是对生命教育的资金投入,为教师进修提供充足经费。

2、教师教学水平的自我提高

生命教育在我国大陆地区还是新兴事物,没有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和模式,因此就需高校教师不断探索创新和自我提高。首先是作为从事生命教育事业的教育者,应该具有关爱生命的责任和品格,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关怀。其次教师应该具备正确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最后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把有关生命教育的网络热点与具体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对生命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四)健全高校生命教育的基础设施

良好的校园文化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要想让学生受到深刻的生命教育,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必不可少。在校园内随处可见的文化长廊中展示用生命实现保家卫国信念的英雄事迹、在平凡生活中成就精彩人生的身边人物等事例,让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融入到学生的生活环境中。校报也是很好的宣传渠道,在校报版面开设生命教育主题专栏,倾听学生真实想法,使他们增强人文关怀精神。开设心理咨询室,给迷茫之时的学生以正确引导,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树立起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

(五)整合高校生命教育资源

闭门造车不可取,兼容并蓄为之道。高校在进行生命教育相关课程时,不能只着眼于本校之内的区域,而是应该与其他高校互通有无。吸收借鉴那些已经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建立较为完整生命教育体系的高校的成熟经验;共享各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举办生命教育交流讲座、高校教师生命教育心得分享会等活动;共同分享生命教育创新课程形式,如开设有关生命教育的网课,其他高校学生也能通过参与网课获得相应学分,在讨论区引发话题,促进不同高校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让学生的思维尽情碰撞,在资源共享和讨论交流中加深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和感受,找寻同龄团体之间生命理解的认同和共识。

猜你喜欢

生命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