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2020-11-18吴园园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育人

■吴园园/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作为实践我国党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高校,是党意识形态工作中的特殊战线,“课程思政”工作与高校人才培育、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民族伟大复兴等存在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教育领域逐渐取得进步,伴随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快速传播,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各种形式的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在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重点强调,一定要将立德树人视为高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落实全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这就要求当今高校教育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育人目标,在大学思政教育中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优势。

一、“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处分体现以思想真正教育为基本规律的教育教学新潮流,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思政教育复杂性本质、高校教学理念变革的必然。

(一)“课程思政”是全程育人、全课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需要

“三全育人”观念在我国早已提出,但通过长期发展来看,高校对于思政教育仍然缺乏有效的教学平台与机制,此观念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当今新时代背景下,大学思政教育必须能够建立融合张掖教育、通识教育、思政教育为一体的高校课程体系,推动思政教育与各学科课程共同发展,形成课程、学科、教学、教师、学生全方位、一体化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新模式。对于高校思政工作而言,“课程思政”的产生是其工作发展的需要,能够真正将教书育主体责任落实到实处,有效推动全过程育人与全方位与人的发展,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质量与工作水平。

(二)“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全过程的价值要求

大学德育教育是帮助学生掌握道德原则、理念与规范,帮助学生形成诚信、宽容、感恩、责任意识等高贵品格,也是促进学生养成立德树人观念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最主要的目标是将价值引领同知识讲授相结合,具体而言是在思政理论课堂中不仅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关键要在专业课程教学、通识课程教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与人价值,最终建立起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全方位、一体化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体系。

(三)“课程思政”的开展是思政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

思政教育对于塑造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人才,其思想政治观念与国家长治久安及民族前途与命运有着重要的关联。伴随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种文化潮流的不断涌进,大学生思想管理逐渐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怎样在多元观念中求统一、求主导是大学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大学思政理论课被逐渐空泛化、标签化,学科与学科之间仍旧存在相互排斥、互相割裂的情况,仍不能实现各个学科之间的互相协作、协同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提出警醒,高校需要建立起以育人为中心的一体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育人合力。

“课程思政”通过价值追寻与意义阐述引领学生不断追求高超的精神境界,让大学生心中充满力量,让其生活、生命更富有价值与意义。所以,在课程思政正常开展过程中,各个学科教师应深入挖掘本课程内的育人资源,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落到实处,教师在进行立德树人教学活动中,应敢于承担,肩负责任,完成教师的职责与使命。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应用路径

(一)语言学习与“课程思政”相结合

俗话说“文以载道,文道融合。”大学英语的本质是一种帮助学生沟通交流的语言工具,其教学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也给“课程思政”带来大量的教学素材。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引用教材现有资源,在大量的语言教学素材中,挑选出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提升与语言能力提高的优质素材,凝练并整合德育教育信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思想道德观念。

(二)通过多样化教学素材不断深入“课程思政”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丰富多彩。多媒体、互联网平台存在大量教育性、思想性、趣味性的英语视频资料、音频资料以及教育资源,其中包含大量社会主义价值观、道德观等相关题材,这些资源通过整合划分后皆可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的辅助资料。例如,在党的十九大会议召开期间出现大量思政教育资源,“日报双语新闻”中通过微信号摘选出大量“十九大新词与热词”。这些英语资料皆可作为课程思政素材,在英语学习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激励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关键能够培养其爱国情怀。网络资源中包含大量成功人士的事例,比如作家、慈善家、领袖、科学家、教育家等名人名事,成功人士的奋斗历程包含了大量正确的思想观念并充满着正能量,其优秀品格如责任观念、勤奋、努力、仁爱等等,值得大学生学习、践行。大学英语课程上可以通过这些榜样,对其相关作品进行阅读探究,深入了解名人身上的优秀品德,并组织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将此作为动力,逐渐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

(三)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嵌入“课程思政”

课堂活动组织对于英语教学而言,是其重要补充部门,因为英语语言具有交际性特点,教师需要模拟真实的英语交际语境。而课堂活动需要小组配合才能顺利进行,因此,活动开展过程有利于学生集体精神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育。在交际语境的合作交流中,学生根据自身实践能够充分体会竞争形势下集体力量的重要性,意识到集体荣誉感与团队协作意识的重要性,而活动体验恰恰是大学生人格培育的重要目标。

在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中可以收集一些“课程思政”题材的相关资料,通过组织典例分析、比较分析、主题演讲、小组讨论等方式嵌入德育教育。在课前预习活动中也可以安排10-15分钟组织学生参与演讲,比如名人事例、人文风情、风俗文化等等,在学生聆听与演讲过程中,既能够扩大其视野,又可以训练其胆量,进而逐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英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设计话题开展典例分析或阅读活动。以学习小组为个体组织单位,鼓励学生结合当下热点新闻和时事搜集整合资料,并开展汇报活动。开展对比分析活动,逐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在课程思政活动开展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能力,拓宽其思维视野,增强其认知水平与思想观念,让大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各方面能力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四)深入挖掘教材思政教育内涵

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学科思想,并蕴藏着大量思政素材、哲学思想以及德育资源。高校英语教材也不例外,其包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如Caring for Our Earth可以引领学生共同探讨环境问题,及环境给人类造成的灾害,让学生从自身感受中体会环境变化,以及人类生存发展同环境息息相关,进而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如Nobel Prize Winners主题学习中,让学生知晓中外所有诺贝尔得奖者和他们的光辉历程,近几年,我国获奖学者也备受学生的瞩目,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在学习Conflicts in the world相关知识中,学生能够理解世界文化发展尽管不同,但是世界各国也应求同存异、和谐发展,为了人类美好的生活,要防止战争的产生、和平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对于大学英语课程与大学思政教育发展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也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基于此,每位大学教师都硬件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拓展思维,深入研究本学科中独特思政元素,将其和思政教育教学充分融合,最终在高校教学中实现全过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局面。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