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杜甫与我们相遇——读《北漂诗篇2018年卷》
2020-11-18张德明
◇ 张德明
《北漂诗篇》是有自己的选稿原则和美学要求的。除了写作者具有“外省”身份和北漂经历外,还需要其诗作能接地气、重体验、有生活,诚如安琪在2018卷“后记”中所陈述的那样:“我希望投稿《北漂诗篇》的诗作在情感上能落到实处而非空泛地抒情,我希望有细节的真实,有感知得到的生活的底质,有鲜明的悲和喜的作者形象,有看得到的背景面孔,触摸得到的北京体验。”或许正是这样的选稿要求和艺术期待,才铸就了《北漂诗篇》独特的审美品位和无可替代的历史意义。似乎可以说,《北漂诗篇》的编辑与出版,为一百个“当代杜甫”的出场,作了坚实铺垫。在诗选的序言里,师力斌深有感慨地说:“在生命的意义上,优秀的诗歌本质上是一样的。伟大的诗人杜甫又何尝不是颠沛流离的京漂、房奴或打工者?在阅读的许多个瞬间,我在北漂的书写里找到了没房住的杜甫,远离爱人的杜甫,拼命工作的杜甫,缺衣少暖的杜甫,失意的杜甫,终夜徘徊的杜甫,醉酒的杜甫,翘首期盼朋友到来的杜甫,女杜甫,失去父母的杜甫,流落他乡的杜甫,爱花的杜甫,恨鸟的杜甫,悲喜交加的杜甫,悔恨一生的杜甫……一百个杜甫在这里与我相遇。”也就是说,在北漂诗人的诗歌表达里,我们得以目睹了当代都市中普通人的多样生活面影,体验到在北京打拼的知识群体生存的不易和坚守的可贵。北漂诗歌是具有现实感和历史性的动人之作,是录写现代人真实生活境况和内在心灵轨迹的当代“史诗”,其诗学价值是不容低估的。
一定程度上,生存的局促,工作的辗转,生活的不易,已然构成了不少“北漂”族当下存在状况的客观写照。“由于狭小,屋里的每件东西都有多种用途/唯一的桌子,既是饭桌也是书桌/仅有的窗户,既用于采光也用于眺望/那扇门,一旦关上就没有另外的出口/这张床,是他们争吵的地方也是他们和解的地方”(刘浪《由于狭小》),“狭小”的空间性定位,构成了“北漂”族生存地盘和居住环境的形象折射。“混迹于各种胡同巷道/的曲径通幽,混迹于/油条的四肢,卤蛋的星体之上。/但内心的迷宫/尚未建成”(郭小强《北漂》),“换工作。换房子。总是在换。小文/有什么东西在追着你,让你/不停地更换地址”(冯朝军《他说的漂泊》),所谓“混迹”,所谓“换工作”,不过是在并不宽敞的空间里,努力寻求生存的路径,拓展存在的更大可能。“钢铁的车厢每天反刍着人群/人世的味道晃荡着时光隧道/玻璃幕墙露出事物内部的脸/熟视无睹又面目全非/所谓高峰就是集体出工收工/这最盛大的传统解说着时代/多少祖传的农人移居到楼群中/像落叶让灵魂成群结队又互不相识”(王金明《城中记》),在城市巨大的胃部,北漂人不过是其不断反刍的目标,高峰期的人潮涌动和人世复杂味道的四处晃荡,真实塑写了他们生活的日常情态,“像落叶让灵魂成群结队又互不相识”由此构成了漂泊生活的高度概括和生动喻示。对于北漂人来说,女性的生存之路,也许比男性更要艰难,“我肯定不是良家妇女/我肯定我不是良家妇女否则就不会/背井离乡/我应该守着故乡红砖墙和雨水浸润出的/黑褐屋檐/生一个女儿抚育她成长/……我应该守着故乡红砖墙和黑褐屋檐下的老父老母/牵他们度过旺盛的中年/牵他们度过衰竭的晚年/……但我没有”(安琪《故乡雨大依旧》)。这是“北漂”诗人安琪,在重返福建故乡时发出的一段心灵独白,一场大雨浇灌出了内心滂沱的情绪,“良家妇女”一词的吟哦,旨在说明:传统的围困与现代的突围,时常在女性心灵空间形成尖锐的纠葛和冲撞,在她们敏感而柔弱的精神世界里,刻下了多少斑驳的印迹,这或许是现代文明发展中,女性必然遭逢的心理创伤和精神炼狱。在传统与现代两种观念的冲撞里,我们更能深切地体味北漂女性们生存的更为艰难与前行的极度不易。
每一个北漂诗人都有一个远方的故乡,这故乡是他们生命的来路,是他们牵挂的所在,也是他们在京都里奋争、打拼的精神支柱。“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在疲累的工作之余,他们会想起故乡,想起亲人,想起那熟悉土地上的道路和村野、月光和蛙鸣、亲人和朋友。“这一夜/我无法拒绝的失眠/白天/我游走在川流不息的人群/目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对着天南海北的语言似懂非懂地微笑/在楼群的夹缝里/我时常想起远方那个村庄/那个朴实但很整洁的庭院/抑或,一群群熟悉的乡音和笑容/还有一个个茶前饭后津津乐道的故事/在异地他乡流浪的长夜/家,我又一次想你/你就像高高枝头熟透的果子/我只能昂头仰望/却无法触及你温馨的甜蜜”(郁浪子《家,我又一次想你》),因思乡而失眠,因失眠而彻夜想念家乡,这种异常情绪的轮回,这是乡愁在北漂诗人心头跃动的反映。“盘腿,打坐,做一个守夜人/怀念一个个离开的人//三哥最先离开/凌晨两点,时间停止在三十一分//妈妈的呼吸停止在我的怀里/她盼了我一年/我只在她身边三天/远不及在她子宫里的时间”(李爱莲《想亲人》),想念故乡,说到具体处就是想念亲人,包括想念父母、想念兄弟,这种想念,既有对亲情的珍惜,又有无法报答亲人的愧疚。“今天、明天开始大幅降温了/亲/我出生在南方一个叫葛潭南村的小乡村/那里世代耕种/农田后面是浩瀚的大海/我的乡村靠农田和海活/我没有照顾过我的乡村和我的海”(吴震寰《通知:请照顾好我的乡亲,请照顾好我的海》),对故乡的牵挂与眷恋,最终化成了这五味杂陈的撼动人心的“通知”。“你在北方挣钱,养家,糊口/妻在南方带儿上学,赡养老人//隔着长江,还有一条黄河//你在北方的桥边,踮起脚尖/望向南方/2000公里之外的家呀/妻在夜里数着2000只羊”(王邦定《七夕》),北漂人的思乡念亲,往往与家乡亲人的思念是同步的,这相互照应的思念,共同支撑着他们的人生。
生存的局促,身心的疲累,这是北漂一族现实生存的基本状态,但他们从不因此而灰心和气馁,而是始终在韧性地坚守,坚定地前行。这是因为在他们内心,有明亮的理想之光始终在照耀。“巷子很长,很窄/路面坑坑洼洼。夜,很黑/一个女人背着孩子在前面走/后面的男人左手打开手机的电筒/右手随时防着女人跌倒/两个人一前一后,一米的距离/他们用自己家乡的方言亲热地说着话/我想,拉家带口漂泊/外面的日子再苦总比在老家强/不然不可能背井离乡”(张华《三口之家的情怀》),在城市里物质上的获得,虽然不一定是永远的寄托,但起码可以满足他们改善生活的基本要求。“幸福不是你已经拥有什么/而是你努力/攀上一列慢车/它斑驳的绿皮/除了掉漆/还能让你,想到春天”(花语《小堡西街的下午,关于幸福》),这对于“春天”的向往,构成了一种闪着光亮的精神寄托,增添了他们继续努力的决心。“玩过酒吧,开过文化沙龙/你最珍惜的/还是诗人身份/十年驻扎方家胡同46号/坚守着钉子般的根据地/粗糙的外表下/谁也猜不到/你有一火车少男少女的诗歌梦”(李飞骏《人物志:诗人老贺》),成为诗人的精神追求,正是许多北漂人心头美好的梦,这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多少愉悦和快乐。“看窗外的北京/不很明朗/但也没什么雾霾/这不是我要的天气/今天是周五/我想要一场秋雨/一些老友冒雨赶来/与我喝个痛快/下雨前要刮大风/我迎风而立/像那个名震天下的/帝国诗人/站在边塞诗里”(老巢《给我个痛快》),老巢的诗里,既有“醉卧沙场君莫笑”(王翰《凉州词》)的洒脱,又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的豪迈,不禁让人心动情迷。
是的,《北漂诗篇》里的诗,是北漂人多样生活和复杂情感的艺术抒写,在这些诗章里,我们能读到他们的爱与泪、愁与苦、困苦与挣扎、思念与奋争,能看到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图景,也能品尝到极为丰富的人生百味。在这些带着原生态生活气息和情感底色的诗行中穿行,似乎有“一百个杜甫与我们相遇”,或者说,我们似乎与一百个“当代杜甫”不期而遇,诗行中沁满的笑与泪、梦与醒、歌与哭、困厄与抗争,在我们心湖上一次次荡漾起无数的涟漪,我们的感触和心动,久久无法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