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探讨
2020-11-18欧彦麟胡颖蔓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欧彦麟 胡颖蔓/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缺口很大,然而,现在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学生数量远低于市场需求。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为顺应融智融合,进一步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自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本文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界定与内涵进一步展开研究的基础上,就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进行探讨。
一、我国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经济模式、职业模式以及生活方式已经悄然改变,社会对未来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着职业教育新时代的到来,传统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企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实施中国制造2025,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战略要求。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界定与内涵
培养核心素养成为当今国际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研究焦点。关于职业核心素养,在大力倡导职业教育的当今社会,是一个热门词汇,但其本质和含义是什么,众说纷纭,并没有完全形成统一认识。从根源上来说,“核心素养”是一个外来概念,最初只是经合组织及欧盟理事会众多报告中一个报告里面体现的词汇。key competenceies,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指各种竞争能力。研究表明,西方对素养的理解更加侧重于“技能”或“能力”来表达。相比西方国家,我国对核心素养的界定不但重视能力,而且重视品格,品格与能力同时成为核心素养的内涵。
那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如何来界定呢?
一是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来看。所谓核心素养,最突出的是一个人的全方位发展,其中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自身发展、社会参与三个部分,这是总体对核心素养内涵的界定,显示矛盾的普遍性;那么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和企业而言,需要的核心素养是不同的,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应当结合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来加以界定,这就是为什么最新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在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
二是从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来看。“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这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具体办学要求与方向,高职院校不同时期的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应当紧紧围绕高职教育依托的行业发展前景与专业发展进程,及时进行调整。一方面职业教育以服务发展为宗旨,集中体现的是其社会性;一方面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个体自身发展性。
三、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着力点
由于融智融合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需要,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百万扩招。以湖南省为例,在产业链再升级大背景下,2019年,全省高职扩招工作全面完成,实际扩招5.8万人,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4.8万人的扩招任务。如何立足“1+X”证书制度试点,融智融合,培育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探索空间。主要着力点:一是在《中国制造2025》大背景下探索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二是在融智融合视阈下探索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三是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探索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1)《中国制造2025》大背景下探索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5月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制造业基本方针,通过“三步走”来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其中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 》提出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而“中国创造”的具体体现就是技术创新,它是我国制造业在高速发展中把握全局的一个核心。要加快实现职业技术创新,人才是最基本和可宝贵的技术基础因素,具有良好的职业技术核心素养的企业和人才是关键的力量。
从当前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发展的状况和趋势来看,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有利于形成聚合效应、叠加效应和倍增效应,既有利于加快新旧工业体系的转换,又能有效培育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延续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时代实体经济的辉煌篇章。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是加快“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的重大举措。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既是“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的需要,也是互联网经济更为广泛、更为深刻地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质上是发挥互联网对制造业创新的驱动作用,使制造业转移到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的基础设施上来,实现工业体系由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迈向信息化的第三次飞跃。那么,除了行业专业原本所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知识以外,信息技术也是一项职业核心素养。
(2)融智融合视阈下探索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深入、广泛、持久地开发每个人潜蕴的智慧和才能,促进个体以永不懈怠的强劲内驱力去实现自身能力和精神的全面发展,使生命内涵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其原动力来源于职业核心素养。可持续发展的人将会超越工具人的被动消极状态而呈现出奋发进取的主体精神,具备了发展、再发展并长远持续发展的明朗前景。
教育的本质功能不是如同物质生产领域那样批量“复制”人,也不是让年轻一代仅仅满足于适应和继承人类既有的文明,而是激励他们在继承既有文明的基础上进一步超越先贤,创造人类史上新的文明成果。融智融合视阈下探索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就是要本着人的可持续发展观,不仅重视对个体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且重视对个体生命独立、自主和强大的人格力量之锻造,赋予个体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和能力,以提升其生命质量和人生境界。
(3)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探索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培养能创造性地适应社会发展的个体生命,既是世界职业教育的总趋势,也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当前湖南省产业链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动态概念”思维,研究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如何随着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发生变化。1+X证书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创新型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和特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
“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全面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高职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主要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也是对其学习成果的认定。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学校通过引导以社会化机制建设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加快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吻合度,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拓展就业创业的本领。通过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可以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引领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并引导高职院校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进一步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法定职责,高质量地对毕业生开展学校和社会培训。
四、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我国职业教育自2019年开始,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
(1)促进学校与企业相融合,依托行业产业链再升级背景,在融智融合视阈下探索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质培育路径。从单纯的学校育人扩展到校企“双元”育人的新平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借助企业前沿科技、信息和设备和产业链升级优势,对接行业所需具有职业核心素养的专业人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2)推动学校与社会相接轨,将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应该从职业教育开始着手,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即学校与社会。一般而言,职业素养是泛指人类在职业场所的社会活动中个体行为的总合所构成的自身职业行为规范,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在新时代社会发展大环境下,探索高职学生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在学习中融智融合、在尊重中融智融合、在创新与实践中融智融合,这是一条有效路径。
(3)加强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围绕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培育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与个体生活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理论,研究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既要综合考虑我国历史和社会文化对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作用和影响,又要与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企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到一起来。既要考虑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地域文化,如湖湘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更要考虑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