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
——以南京仙林地区大学城为例

2020-11-18田诺祎南京邮电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状况心理健康心理

■田诺祎/南京邮电大学

为了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014年,国家依据全国学生体质情况,针对在校学生制定了最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锻炼积极性,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权威营销咨询机构光华博斯特发布了2018年最新《中国人健康大数据》,在最受关注的青少年健康板块,青春期贫血发病率达到38%,大学生近视率则高达80%。原国家教委曾对12.6万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存在明显心理健康障碍者高达20.23%。

虽然党和国家对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十分重视,但当今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并不乐观,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急需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本文从人际交往能力的角度出发,研究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现状,探究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大学生身心健康现状调查

(一)身体健康现状

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系列身体亚健康问题或疾病。在被调查的200名大学生中,有46%的同学身体健康状况趋于良好,但仍存在一些亚健康体征;有27.5%的同学身体状况较为一般,亚健康体征较为严重。

1、运动与饮食

在所调查的五所大学中,除了必要的体育课、跑操、上下课的日常运动之外,能增加大学生运动量的客观刺激很少。久坐、久躺、运动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然而,18到64岁的成年人每周至少应保证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每周75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调查发现,58.5%的大学生每周运动时长不足两小时,没有达到标准;29%的大学生勉强达到标准;只有12.5%的大学生养成了健康的运动习惯。

2、娱乐与工作

如今手机的广泛使用不仅导致视力衰退,而且给许多学生长时间熬夜上网的提供可能,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隐患。根据访谈,有些人在结交朋友、扩大交际圈的同时,会出现暴饮暴食、吸烟酗酒、不健康性行为等情况。也有些人因为高负荷的社团或学生干部工作,在完成正常学校课业外,还常需要熬夜完成任务,手机、电脑使用过度频繁,以至于产生视疲劳、食欲不振、偏头痛等问题。

3、自我控制与健康常识

大学生作为刚成熟、刚步入社会的群体,大学生活是他们自立的第一阶段,在缺乏父母督促的情况下,健康只能靠自我管控。因此自制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尽管许多学生可以做到在学习上孜孜不倦,但在生活上却无法成功自理,饮食、作息无法合理安排。此外,尽管有自制力,却缺乏健康常识,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习惯能够提升身体健康,这也是导致诸多亚健康问题的原因。

(二)心理健康现状

本次调查使用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对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量,为每位被测试者计算心理健康指数,该指数有十项因子构成,包括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心理承受力、适应性、心里平衡、情绪失调状况、焦虑状况、抑郁状况、敌对状况、偏执状况、躯体化状况十项。

十项因子均分都在22-25分范围之内,可见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其中较为严重的是焦虑状况和情绪失调状况,存在该项心理问题的占比分别为50.5%和52%。另外八项症状根据所收集数据显示,38%的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紧张与敏感度较高,33.5%的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44.5%的大学生适应性较差,37.5%的大学生存在心里不平衡的问题。37%的大学生时常存在抑郁情绪。42.5%的大学生会对他人产生敌对情绪。33%的大学生有偏执情绪。30.5%的大学生有躯体化症状。

只有11%的大学生总体看来心理健康,有89%的大学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其中10.5%的大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64.5%的大学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时候,交往圈子很小,交往对象给大学生身体健康带来影响是微弱的,此时的身体健康往往与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而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不是很大。

人际交往能力的扩大,交往意愿和交往范围也会随之扩大,此时人身体健康就会受到其交往圈子性质的影响,如饮食习惯、运动习惯、作息健康,当一人经常与朋友等出去聚餐时(如:社团中干等),往往会有更大概率出现不良的饮食习惯,接触烟、酒、垃圾食品的概率也越大;当他经常需要外出做任务、完成工作的时候(如:班委等),会减少他久坐、久躺的几率,增加运动的时间,因此也会更健康;当他频繁交往的对象都只限于网络的时候(如:网友),他往往会视力下降,出现腰肌劳损、颈椎病等由于姿势固定而导致的亚健康状况。因此,如果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强,往往可以通过他的社会交往圈子身体健康状况的平均水平,来判断他的身体健康水平。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问卷分析

根据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心理测量学领域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统计,得出两个变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指数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指数①。R2=0.869>0.6,说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强的正相关性,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随着人际交往能力指数越来越高,调查对象的心理也越来越健康。

(二)访谈、观察分析

当一个人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时,面对困难、心理问题时获得发泄的途径较少。缺少沟通和与人交流的机会,会使得一个人的负面情绪大部分通过自身来排解。在这些自我排解的过程中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对于大学生这类三观并未完全成型的群体而言,易采取一些激烈、过当的行为,进而选择一些不正当的、非法的道路。

当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交际范围扩大,虽然有可能面临着更多的交往困难和矛盾冲突,但往往可以通过社会交往技能化解。同时,充足的沟通与交流机会,让他获得了社会认同感和精神上的满足感,从而可以及时消除心理问题,避免或减缓心理障碍。

四、结论与建议

(一)个人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人际交往能力越强,心理健康程度越高。有意识地扩充自己的人际交往知识;交往的圈子影响生活习惯,交往的对象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各类集体活动就是很好的机会;此外,可以请自己的身边人监督、帮助自己实行合理的健康计划。

(二)学校

当今的大学生作为青少年,已成为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发病率逐年攀升,学校有责任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排解,应当安排专业的心理学教师为学生开展讲座指导活动、提供咨询平台;积极组织社团活动,提供更多交友平台;组织郊游远足等户外活动,举办运动会等体育竞赛。

(三)社会

相关组织如心理健康研究组织及体质健康研究组织应积极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研究,及时地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政府应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让大学生在学校之外也能获取更多的资源去提高自己的身心发展水平。首先,政府可以自行举办或授权给其他组织举办一些面向大学生的团体活动,如小组定向越野赛、各类夏令营、志愿服务活动等扩大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人际交往机会。其次,政府还可以完善一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并适当降低门槛,让大学生更容易、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活动;此外,家长和朋友应该进行适当的干预,鼓励同学多出门,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和体育锻炼活动,以此来增加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机会和体育锻炼频率,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注释:

①最低80分,最高400分,指数越大,身体越健康。

猜你喜欢

状况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安全感,你有吗?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