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融入“课程思政”践行立德树人的时代价值
2020-11-18西北师范大学
■凌 茜 张 蕾/西北师范大学
一、前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其中贯彻始终的一个鲜明主题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学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因此“课程思政”应该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立德树人的载体。
二、大学英语课程融入“课程思政”践行立德树人的时代价值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高校每一门学科课程教学中都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大学英语》是一门大学公共基础课程,受众面广、通识度高、实用性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2017修订版)》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因此该课程既是一门语言类知识的课程,同时也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素质课程,因此在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会贯通显得尤为重要。
三、大学英语课程融入“课程思政”践行立德树人应遵循的原则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八个相统一”,作为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的方向。
四、大学英语课程融入“课程思政”践行立德树人的举措
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确立“课程思政”的育人形式,遵循大学英语教学规律,结合学生认知现状,多维度厘清“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一)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大学英语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就是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教师把政治担当和学理分析相结合,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大的责任担当,更广的视野格局,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境界。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把学习理论知识和实现人生价值相结合。大多《大学英语》教材的文章均选自外媒,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教师需选取有典型性的词块和主题与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进行使学生的学习内容范围扩大,同时培养了其文化自信。例如: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词块“Be amazed at/to”时,同时,让学生观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Amazing china),《大国重器》(The Pillars of a Great Power)和《我和我的祖国》(My people my country)这些纪录片关注了我国在航空航天、高铁、港珠澳大桥,标志着中国迈入了新时代(The new era),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语言知识,提高了语言技能,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这部纪录片从心底里激发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The film arouses Chinese pride from deep inside.),从而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大学英语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就是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教师要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推进课程体系建设,把思政教育纳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大局中,从专业课程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不断探究专业课程思政“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运用最新的理论观点去引导学生,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思政育人、社会育人、活动育人等全方位育人的有机结合。例如:在讲授大学英语教材主题《Five Symbols of America》(美国的五个象征)时,及时导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中国四大国粹(the quint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即国画(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京剧(Peking opera / Beijing opera)、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和武术(wushu),以及观看纪录片《辉煌中国》,引发学生对于新时代国家建设成就的由衷赞叹。这部六集纪录片包含了基础设施方面——桥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以及共享单车、移动支付和航天技术等新观念(infrastructure—bridges,expressways,high speed rail—and new ideas such as shared bikes,mobile payments and aerospace technology),还强调了国家科技发展创新的重要性,如,我国目前已售出了约90000个工业机器人,成为了在超级计算机、航空航天、海事工程、物流以及移动支付方面的领跑者(China has sold around 90,000 industrial robots last year and has become a leader in supercomputers,aerospace,maritime engineering,logistics and mobile payments.)。通过学生比较、对比,不仅可以了解目的语言国家的文化,同时又能让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传递新时代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为世界带来的变化。
(三)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大学英语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就是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育任务和教学流程管理等方面应当统一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理论和实践通过教学进行结合,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各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即讲(教师课堂讲授)、查(学生查阅资料)、做(学生制作课件、微视频、数字故事)、演(学生课堂)、论(讨论、辩论)。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合理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根据大学英语每个单元主题内容结合生活中的最新时事,用英语对学生进行时事教育。例如线上教师应第一时间向学生推送时事教育的英文版内容,如习主席引领中国走好新征程(Xi’s vision for China’s future)、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hina International Import Expo )、关注国家安全(Focus on national security)、上海垃圾分类(Garbage sorting in Shanghai)、信仰楷模、心有力量(Honoring their work)等,线下学生通过Group Work,Pair work和Presentation等多种活动形式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客观认真做事的精神又培养了与同伴合作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增强了学生的文化推广责任。
(四)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大学英语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就是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高校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应在专业课程知识点中发掘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思政课毫无疑问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他专业课程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每位教师都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意识,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例如;大学英语教师在讲解《Never Be a Quitter in Face of Life》(永不做生活的逃兵)和《From Hardship Comes Success》(成功需从磨难出),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们认识到要想成功,必须要奋斗,只有经历了各种磨难,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另外,在讲授《Weeping for My Smoking Daughter》(为女儿吸烟而哭泣)时,可与学生探讨社会“代沟”问题,了解父母对儿女无私的爱,及时引导学生要在生活中学会感恩,心怀感激,用宽容的心去感受生活。通过层层深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以隐性的方式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既能赋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鲜活的生命力,又能使英语课程本身外延并丰富其内涵。
五、结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代人接力奋斗。高校教育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一线教师应不断挖掘思政课教学和大学英语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这些有效资源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同向而行,将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拓展大学英语课程在知识、思想和技能上的功能,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