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任务重,全民参与办法多
2020-11-18卞永祖
早在2020年3月,还处于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期,中共中央就召开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之后,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再次部署。
扶贫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过去30年来,虽然全球有10亿多人脱离了贫困,约半数国家将极端贫困率控制在了3%以下,但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极端贫困人口总数还在继续增加,从1990年的2.78亿人增加到2015年的4.13亿人。
中国的脱贫成绩最明显,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7亿多人口脱贫,占全球所有脱贫人口的70%。这是由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1985年4月15日,邓小平会见坦桑尼亚副总统姆维尼时就曾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中国政府不断加大了对扶贫的投入,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扶贫支出达到47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6%。2019年,扶贫支出又增长11%,也高于同期的经济增长速度。除了国家财政投入之外,国务院扶贫办还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办法(试行)》等管理办法,推动东部发达省份加大对西部省份的帮扶力度。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内的部委,针对西部企业出台了多项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一些知名企业也响应号召加大了在西部的投资。政府、民间共同加大扶贫投入,是中国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特色扶贫方法。
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扶贫成绩有目共睹: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已经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今年的疫情加大了扶贫的难度。第一季度经济增长-6.8%,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季度增长速度,投资、出口和消费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虽然随着中国的疫情形势基本扭转,经济复苏步伐加快,但是世界疫情形势却呈现出恶化的趋势,经济前景并不乐观,这也让中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
虽然说困难很多,但是脱贫攻坚这座堡垒2020年一定可以攻破。今年年初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山西、宁夏等地方考察时,反复强调要巩固扶贫成果,推进全面脱贫和农村振兴。中国领导人对于消除贫困的重视,来源于这一代人的亲身体验。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曾通过自己插队时农民说的“金扁担”,来说明脱贫的重要意义。
为了加快农民脱贫,中国政府也针对性地出台了很多措施。由于受到疫情冲击,中国政府出台了大量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定中小微企业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外出打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重要收入来源,只要稳定住中小微企业,就可以为今年的脱贫攻坚营造良好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改善当地的经济环境也是脱贫的重要思路。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产品深加工,这可以发挥地方优势,同时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更重要的是可以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减少“留守儿童”等社会现象发生。这也是中国在扶贫过程中不断优化扶贫方式的体现。
由此可见,扶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全部脱贫是全国人民的强烈共识,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扶贫效果显著的根本原因。虽然困难很多,但是有14亿人民的参与,办法也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