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成良好习惯
——谈留守儿童学习指导策略核心要素

2020-11-18吕科英

清风 2020年2期
关键词:激励性语文课堂班级

文_吕科英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发展的路上,不能丢下一个儿童,在教育发展的道路上,应该关注全体学生、全体儿童,特别是应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者一方常年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或者寄养在亲朋好友家里的孩子。虽然这些孩子会有父母关照,负责其学费、生活费,但是其平时的生活都只是爷爷奶奶或者亲戚陪伴,无法感受父母在身边的幸福感,从而存在很多的心理或者行为问题,不利于自身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身边人的生活幸福。

对于留守儿童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对留守儿童学习做出有效的指导策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德育教育——行为习惯教育

停下匆匆的步伐,放下手中多彩的手机,闭目,再睁开眼睛观察一下周围的世界,会发现,这个世界似乎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不是干净整洁的街道,而是人们随手扔的垃圾;不是安静的地铁,而是别人大声播放的视频声音;不是整齐有序的排队,而是你抢我挤的插队。这个时候,会忍不住发问,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究其原因会发现,主要是因为我国传统教育过度关注学生的分数,而较少关注现在国家和社会十分需要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缺失,导致人类的道德素质越来越低,与社会的发展背道而行。这些现象不断地告诉人们,他们忽略了对学生的教育,唯分数论的学生,长大以后很有可能变成那个插队的青年,那个随手扔烟头的大叔……由此可见,学生德育的渗透多么重要。为了营造美好温馨的社会环境,为了培养孩子们尤其是留守儿童健全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德育渗透必须从学校做起,必须以学生身心健康为主体,以教师引导为导体,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科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为了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一颗种子,经历了风吹雨打之后,才能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学生就像是那一颗颗种子,等待成长的洗礼。以下对德育理念下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指导策略进行分析。

第一,班级管理中渗透创新意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尽可能地将创新意识融入班级管理,这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之一。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馨和民主,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不受拘束,有学习的兴趣,和同学保持友好的关系,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可以锻炼每个学生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比如:在班级选举班干部、小组组长、教师小助理的时候,改变传统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报名,然后别出心裁地实施轮流制,每个人轮换一次,可以有投票选举,也可以有演讲竞选等,不仅公平,而且照顾到所有的人,能够更好地管理班级,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第二,与学生沟通过程中渗透德育理念。教师应严格按照教育的方针与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开展教育工作,这是基本的教师职责。作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就有着较高的“权威”,他们会不自觉地在学习和生活中“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在小学阶段,可能很多家长听到自己家孩子讲得最多的话就是“我们老师说过……我们老师今天做了……然后我们班同学……”在初中阶段,尽管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各项能力已经趋于成熟,他们对所经历过的实物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但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他们还是会较为“盲目”地相信教师的意见,并且很多处理事情的时候都会学着具有较为丰富的社会经验的教师的方法。

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应该怎么办呢?最关键的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树立自己的行为准则,有自己的做事原则。教师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教师时刻贯彻《初中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精神,要求每个学生在放学之前说出今天让他们印象最深刻的、符合行为规范的一条守则。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可以采取奖励的机制。

春去秋来,教师在这个平凡的岗位做着不平凡的事,一如既往,心甘情愿。对于留守儿童,教师的愿望,是用真心打动真心,用生命影响生命,哪怕是一个人也好。

智育教育——学习习惯教育

对于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教育,教师必须牢记,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会有良好的效果,教师要认认真真备课、讲课和辅导。孩子们不管基础多么薄弱,习惯多么不好,都要从零开始跟着教师的脚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第一,教师方面。首先,提高语文课堂趣味性。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他就会愿意了解它,并且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基于此,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思维导图等教学方法,也可以合理采用情境创设、游戏引入、故事导入或者问题驱动等方式。其次,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活跃课堂的氛围,营造不同于往日的情境教学,如举办“角色扮演”“话剧表演”“诗文朗诵比赛”“小老师讲课”等多种多样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语文教学活动。最后,注重引导学生训练思维。学习的过程就是养成思维的过程,没有学会思维的学习不算真正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文章的过程就是养成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和表达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引导学生提出和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质疑发现的每一个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并解决问题,梳理归纳问题,将文章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也是语文阅读和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第二,学生方面。首先,课前预习。预习,就是在课前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再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带入课堂和教师一起解决。这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必要途径。其次,课中思考。思考是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内在性知识的过程,只有学会独立思考,才能学会有效地学习,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学到难能可贵的品质,才能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最后,课后复习。课后复习表现在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回顾和家庭作业的完成,如背诵课文或者古诗词、默写或听写生字词、交流探讨文章中的主要内容等,是对课堂内容掌握情况检测的必要途径和手段,也是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学生必须重视。

美育教育——情感态度教育

第一,语文课堂注重评价艺术。激励性评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故教师的评价应该以鼓励、表扬等激励性评价为主。激励性的评价对于学生的作用是鼓励,也是肯定,能够使学生充满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评价,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完,教师可以深入分析学生的回答措辞,进行评价:“你回答的很准确,说明你预习可真仔细!”“你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慢慢说,不要着急,我相信你可以。”“你的声音真响亮!可是你有一句话说错了,再重复一次,老师相信你这次一定能说得更准确、更好。”……

诸如此类的激励性评价,比起“真好”“真棒”这一类死板、单调的评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激励能使学生迸溅出智慧的火花,并燃起熊熊的大火,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

第二,在留守儿童教育中注入深切的关怀。教师可以在关怀学生的时候收获幸福。笔者所教班级有个学生基础差、悟性慢,每次写作业他都不能按时完成,但是他从来不会抄袭,笔者经常抽时间耐心帮他复习知识点,讲解题目,陪他背古诗词,最大的希望就是他能有点进步。有一次,他偷偷写了纸条给我,纸条上写着:老师,谢谢你的鼓励。虽然字数很少,写得很简单,但是他的心意是真的,让我感受到了当教师的幸福感。在辅导一年级学生的时候,会有无力感。很多学生的父母无暇顾及他们的学习,大大小小的事都是教师在照顾,有调皮的,不懂事的。对于几个调皮的学生,笔者每天都需要多留个心眼,常跟家长沟通联系。基本上,每天都会跟家长反映学生的表现情况,有时一个,有时十几个,每天都有,坚持到现在,对于学生好的行为给予鼓励,做错的地方跟家长共同做好教育计划,并且坚持实施下去,不定时给反馈。

教育过程中,教师一直在变化,不变的是对教育的热爱,但不变的是对每一个学生的爱。总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哪怕一点点的进步,都是学生给教师的最好的礼物。

总之,对于留守儿童,教师应付出更多的耐心,实施科学的方法,若师生携手,留守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激励性语文课堂班级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班级“无课日”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建立和实施企业激励性年金制度探讨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化学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运用与思考
浅谈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军人激励性薪酬体系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