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声的红墙

2020-11-18许储铭

湛江文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红墙校园学校

许储铭

多年以来,我内心的深处,从未放弃过对红墙的追寻。

在我心中,红墙是历史的象征,代表一种至高无上的文化。广州越秀山的五层楼,香格里拉的松赞林寺,北京的故宫……这些地方的红墙给我一种沉稳与神秘的感觉,让我这个唯物主义者有一种情不自禁地神往。然而,我将要述说的不是旅游胜景,而是张旭先生给我带来的红墙记忆。

张旭先生是我校的现任校长,也是学校的党委书记。之所以称他为先生,是出于对前辈的一种景仰,追寻一种文化的情怀。认识张先生两年了,也跟随他见过一些红墙,慢慢地,我对红墙的认识由零星的点点变成了一条有思想的线条。

《礼记》:“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在古代,红墙是高贵至上的象征,是帝王贵族之专属。我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好的时代,可以与普罗大众一起分享红墙的味道。

张先生初到任的时候,学校的建筑物大多还保留着90年代的朴素,说白了,校园的建设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每逢星期一升国旗的时候,我站在操场上看着白色陈旧的教学楼,总觉得它与校史馆不太协调。校史馆是一座建于民国时期的重檐歇山顶式建筑,红墙绿瓦,四角飞檐,透露着厚重的历史,洋溢着浓浓的文化味道。我常想,新时代了,何日政府能把校园改造一下?惊喜虽迟,还是来了。在学校百年华诞这个时间节点上,政府投入资金兴建新的教学楼,同时也对旧的教学大楼进行穿衣戴帽。从此,原本颜色略显苍白的教学大楼穿上淡淡的红装。凤凰花开,红花映衬红墙,飞鸟幽鸣,校园真是美丽极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红墙里的教室不时传出学生练歌的声音,那甜甜的歌声流出校园,飘向远方。

后来得知,张先生曾经四处奔走,进言调整建设方案,才有今日校园多面新的红墙。百年校庆期间,我校邀请著名的朗诵艺术家刘纪宏先生来讲学。在陪同刘先生参观新楼的时候,张先生指着一条通往山顶的路说:“原来两栋楼的设计是连体的,没有这条路,红色外墙的新楼也不是这个样子。”是的,光鲜亮丽的背后常有不为人知的苦楚。

校园红了,老师也要红。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张先生常说:“要学生有境界,首先要老师有境界。”

2019年4月,紫禁城阙,春意浓浓,张先生带领几位科组长到北京实验学校参观“魅力教育”品牌教学展示活动。在北实参观时,张先生道出一个强师的想法——暑假组织50名骨干教师到清华大学培训。“这么多人去清华学习得要多少经费啊?他可能是随口说说而已,别当真。”一位老科长私下给大伙来了一句。后来,期末临近的时候,我突然接到办公室的电话,说要上交身份证购买去北京的火车票。

水木清华杨柳依依,圆荷层层,野凫出没,景致迷人。古朴的红色外墙上方挂着写有“水木清华”四个黑色大字的木质牌匾。清华园是风景区,更是学习的圣地。培训期间,清华安排我们在明斋旁的清真饭堂用餐,张先生有时晚饭后会带大家在校园里散步。有一天傍晚,我们在水木清华的红墙旁照了一个集体相。那一天,在荷塘周围漫步的时候,张先生和大家说了很多。他语重心长地讲教育的故事,一个个成功的教改案例里暗含着他对学校未来的期许。张先生是一个有境界的人,而且他努力地把自己的境界传递给老师们。

现在,学校在做形象宣传的时候,常会展示我们在水木清华的留影。有时,我也会端详这张相片,我看到了水木清华沉稳的红墙,也看到了同事们一颗颗燃烧的心。

古往今来,无声的红墙见证了人类的历史,见证了无数仁人志士的不变初心与默默耕耘。红墙在我心中是神圣的,但有一天,我看见了不一样的红墙。

廉江良垌,荔枝之乡,茶香蕉绿,富庶之地。2020年是脱贫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然而,奔康致富路上,也难免有掉队的。良垌镇崇山村,肖世林家的红色外墙格外引人注意,因为它没有任何的装修,连一扇门窗也没有。虽然红砖比泥砖进步了,但我依然可以感到它透着一种贫困的凄凉与无奈。显然,世林家的红墙绝不是我内心深处追寻的那种文化红墙。他的收入微薄,生活难以为继,他寄予厚望的儿子在我校读书。张先生得知情况后,带着学校扶贫工作组走进他的家门。据我所知,送了一头耕牛,给二万元安装门窗,还联系了一位热心的校友每个月资助其儿子500元生活费。今年3月,新冠疫情的阴霾还未散去,有扶贫干部和张先生说:“目前疫情形势严峻,还要去世林家吗?”“做好防护措施,一定要去看看。”回答是这样的坚定。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不准一颗心灵污染。张先生对别人说的,他自己也在做。

处处红墙,处处是无声的记载。我想,新时代了,高贵的红墙终将属于每一个人。

猜你喜欢

红墙校园学校
春拂红墙
过延禧宫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校推介
南锣鼓巷 文化与历史之旅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