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2020-11-18余洪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中华国家传统

余洪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

安全稳定是和谐发展的前提和根本,只有国家安全得到保证,社会才能安定团结,人民才能幸福安康。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结合我国当前学生教育培养发展的方向,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文件,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家安全教育相关作了进一步的规划和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基础上,强调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应对国内外重大挑战。同样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安全教育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中国梦的建设者和奋斗者,青年学生肩负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在国家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巧妙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树立爱国意识、强化责任担当、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1 国家安全教育的内涵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它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关系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1]。随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2]。这种跨领域国家安全问题,牵一发即动全身,因此必须构建多维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必须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教育宣讲,普及国家安全知识,加深人民群众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2 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紧跟国家发展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3]。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这一路艰辛历程中,要始终巩固执政地位,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只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国家主权、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现,有助于开创国际合作新局面。

(2)有利于相关法律文件要求的真正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提到:“学生应当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因此,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不仅落实了国家法律与文件要求,同时也为青年学生普及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强化了保密和防范意识。

(3)有利于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形势发生着巨大变化,前进道路中遇到比以往更严峻的挑战。国家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广大青年的努力拼搏,青年人思维活跃,且接受新事物能力强、适应性快,然而他们又同样容易被各种外界势力、媒体与声音影响,是各种思想渗透的重要群体,缺乏社会经验,是非辨别能力相对较弱,这就需要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帮助青年学生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始终胸怀理想、志存高远,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最终报效祖国。

3 当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存在的不足

(1)教育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当前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存在分散化、碎片化和浅层化现象,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基本局限于国防教育课程、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课程等。但是,这些形式使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深受限制,学生往往会呈现出倦怠、疲惫状态,授课人或是主讲人也无法发挥自己最擅长的一面来调动学生积极性或提高学生参与度,缺乏创新性。

(2)教育主体工作繁杂,缺乏系统性。作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力量,辅导员的工作大多没有边界。受工作特性的影响,辅导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主要围绕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指导、国家资助工作、危机事件应对等方面进行处理。因此,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关于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心理健康、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常被提及且重点阐述,而相对来说忽视了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也就缺乏教育的系统性。

(3)授课素材相对死板,缺乏完整性。关于强化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各个高校基本都设置了安全教育课程且提供安全教育课程教材。但总体来说,教材都仅限于理论知识,缺乏吸引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课本或是课堂上生搬硬套的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渴望与深入学习的需要。因此,教材的内容也应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反映出来的现实问题来进行补充。

4 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路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相辅相成,互相影响。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关乎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精神传承,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是在不断奋斗和积淀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结晶和成果,蕴含着从过去走向未来的发展基因,它为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人民幸福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为人民大众提供深厚的道德基础。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积累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表达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与人文情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中华文化之所以历久弥新,正在于其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和博采众长的基因。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到汉民族主动接受草原民族文化的“胡服骑射”,再到盛唐时期中国对各国文化的兼收并蓄,多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激荡、交流与融合,造就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居安思危、防患未然[5]。在国与国交往中,中国人推崇亲仁善邻、以和为贵,强调睦邻、安邻、富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中国人敬畏自然,崇尚天人合一。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忧患意识和全局发展观念,强调建设平安、合作、共赢、和谐的世界。可以说,总体国家安全观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安全战略文化的思想精华,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国家安全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加以把握,立足新时代新特点,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将我们党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

需要看到的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局势发展状况下,容易被丑化、恶意破坏,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宣传者,同样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易感染易影响群体,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融入国家安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抵制危害国家荣誉、名誉的任何事情,以此来保护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保护我们的国家,既巧妙又自然、潜移默化,又一举两得。

从现实来讲,在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分享典型警示案例、创新网络宣传,特别是注重发掘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来彰显其磅礴生命力。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传统文化节日的举办尤为重要。譬如我们在清明节前往烈士陵园扫墓、中秋节赏月吟诗期盼团圆、国庆节举办主题晚会庆祝祖国生日等,这些都是在校园中传播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渠道。因此,在这些传统文化节日举办的过程中,融入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通过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结合每一个传统文化节日的特点与渊源,创新活动载体和新媒体宣传形式,多层次多方位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启发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树立爱国意识,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与水平,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中华国家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把国家“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