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校英语教学中思政内容融入的方法和途径

2020-11-18穆艳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育人

穆艳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辽宁铁岭 112000)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 ,各类课程都要守好自己的一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1]。2019 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也指出“职业院校要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这些重要的文件和精神代表教育领域“大思政”时代的到来,向全体高校教师提出了“课程思政”这一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也给广大高校教师明确了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方向、责任和任务。

1 英语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功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大学英语课程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成为有担当大国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除了学习、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或专业信息之外,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认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各类高校的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即它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一门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综合素养课程,更应该成为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英语教材内容时,除增长语言知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也在有意无意进行着制度、文化、价值、道德、宗教等各种比较,那么,高校外语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充分发掘和运用本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各种“比较”中坚持“四个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2 英语教学中思政内容融入的方法和途径

2.1 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现有高校使用的英语教材往往内容比较丰富,涉及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在承载语言知识的同时,为思想政治渗透提供大量鲜活的素材。如我院涉外护理使用的《大学英语精读》,选材题材广泛,注意经典性与时代性的融合,科普性与文学性的融合,兼具趣味性、知识性和可思性,精选的每篇文章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文章反映了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且大部分文章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哲理。例如第一册的十篇文章就分别包含了英语学习法、梦想、孝道、家庭问题、理想信念、情商培养、老人问题、亲情爱情、环境问题等主题。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些道德思想元素及其美育和情感功能,找准切入点,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对价值观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渗透,在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批判性思维、塑造理想人格、礼貌教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实上,一篇具有深刻内涵的文章会让教师渗透德育内容时更容易更自然,更易产生共情共鸣效应,思政教育效果也会更加显著。从具体操作来说,英语教师可以从口语话题设计,讲解词汇时所举的例句,课文主题的挖掘,句子翻译和作文题目的设计等很多方面来传递正能量,实现价值引领[3]。在进行思政教育渗透时,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讨论辩论、师生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见解。长期进行这样的课上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团队精神以及正确的三观,而且这些素质的养成反过来也会促进其口语表达、写作等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

2.2 充分利用课堂之外的一切思政资源和渠道

尽管高校英语教材选材均力求丰富,然而多数内容来自英美国家,有关中国文化尤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占比例十分有限,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而且这种单向的文化输入不能很好地完成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现有的高校英语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尤其教材内容等方面亟需改革。但在这一系列改革完成之前,我们可以利用其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渠道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自信。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考级辅导,雅思培训所使用的英文资料,留意挖掘和积累德育素材加以适当引申,例如就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所涉及的中国文化内容,教师可以指导翻译技巧、词汇积累的同时,可以要求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适当补充,并熟练背诵。这对学生学习用英文表达中国特色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同时也为“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积累了素材。其次,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诸如“中国梦—我的梦、我们的地球、中华传统文化”等主题演讲、英语故事会等竞赛类校园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热爱环境、珍惜生命的环保意识、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培养家国情怀,同时也会大大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和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此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利用网上教育资源来拓展教学,补充思政内容。教师要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关注师生间应有的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给予学生思想、情感、人格、审美等方面的熏陶和感染。

3 结语

高校英语课程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责任,也承担着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思政任务。作为“大思政”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应真正领会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要有“课程思政”自觉,文化传播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跟上新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自己的“责任田”培育出既有专业技术知识又有优秀思想道德的综合技能之果。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