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是关键,利益是要害”
2020-11-18
本刊全媒体记者
刘兰
自开展中央环保督察以来,全国各地都经历了一轮“拉网式”排查,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浮出水面。从通报情况看,很多地方都被查出大大小小的问题。有些地方整改到位,有些地方不听招呼,问题依然很严重,最终让生态环境问题演变成政治生态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名曾驻某生态环境部门纪检监察组组长的回答一针见血:“干部是关键,利益是要害”。
干部是关键,就是一地的主政官员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这名组长举例说,该省某县的一个小型水电站被督察组查出问题后,当地主要领导立即赶往现场处置。次日,该省相关领导赶赴该县督促整改。不久,该水电站的问题便得到整改,并未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可以说,这种从上到下的重视,很好地杜绝了生态环境问题向政治生态问题转变,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也是对干部的保护。”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岭违建别墅事件。自2014 年秦岭违建别墅破坏生态环境情况被曝光以来,中央领导多次批示,但当时的陕西各级政府在贯彻落实时不认真、不彻底,甚至搞起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层层空转。这使得秦岭违建别墅成为沉疴顽疾,整而未治、禁而不绝,最终严重破坏了秦岭的生态环境,一批从省级到县级的干部因此落马或受到处分。“这关乎领导干部的格局问题,如果各级领导干部绷紧了生态保护这根弦,是不会发生这样覆盖性的问题。”某省纪委一名领导干部表示。
利益是要害,指的是在涉及生态环境问题时,是否关乎领导干部的个人利益。“比如有些地方领导干部插手当地矿产资源开发,甚至是间接占有股份,深陷利益格局中,形成盘根错节的关系,很难彻查。”前述那名组长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在以往查处的案件中比较典型,也给生态环境问题整治造成很大阻碍。“要是能加强党性教育,让领导干部做到清者自清,没有利益牵扯其中,他们自然会放开手脚好好抓整改。”
即使不关乎自身利益,有些领导干部在衡量地方经济发展时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这也容易造成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短视。一些地方屡屡发生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地方经济的问题,有些干部在被问责时甚至觉得委屈,这就是分不清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地方经济发展是大事,生态环境保护也是大事,如何做好两者间的平衡,是党政领导干部亟需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