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日语教学中日语思维方式的培养

2020-11-18魏丽春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11期
关键词:日语语感日本

魏丽春

(厦门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厦门 36102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中的心理状态、思想模式等因素会在语言中得以反映,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斯大林说:“语言是直接与思维联系的,它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情景,用词及由词组成的句子记载下来,巩固起来,这样就使人类社会中的思想交流成为可能。”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用词汇组成不同句子表达不同的意思正是思维在起作用[1]。毋庸多说,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极为密切。

日本独特的自然风土所孕育的文化背景下,日本人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日语学习者学习日语的词汇、语法规则时不仅要关注形式还要关注其背后的思维方式,只有以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表达出的日语才是比较自然地道的日语。日语专业大都是零起点的学习,而基础日语又是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在基础日语教学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日语思维方式,让学生尽量减少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尽早进入日语思维模式中,这对日语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学好日语的根本,但是思维方式的培养不是孤立的,而是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之中。本文简要谈谈如何在基础日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日语思维方式。

1 日语思维方式与句式表达的特点

虽然中日两国语言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但是日本人和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有所不同,日语的表达方式也和汉语有所不同。所以,要了解日语语言背景知识,注意日语与汉语不同的视点与表达方式,运用日语思维去理解和学习日语。

在基础日语课上学生表达“我和同学去图书馆”这句话时很多人会说成「私と友達は図書館へ行きます」,把“我”和“朋友”并列起来做主语,语法也没错,但更恰当的是「私は友達と図書館へ行きます」,即以“我”作为动作主体,“朋友”只是动作参与者。这里体现了日语句式表达中集中焦点的特点。而汉语经常是分散焦点的,比如“我走在街上,突然后面有人叫我。”这句话中出现“我”和“有人”两个不同的叙述焦点。日语初学者往往按照汉语的思路把这句话说成「町を歩いて、ある人が後ろから声をかけてきた」,而比较自然的是「町を歩いていると、後ろから声をかけられた」(我走在街上,被人从后面叫住),即叙述焦点统一在“我”身上,用接续助词“と”连接成一个顺接关系的复句。此外,日语的自他动词、被动表达、授受表达和敬语表达都体现日语特有的思维方式。中国文化注重抽象、感性、归纳,汉语是主体思维,习惯用动作的发出者作为句子的主语,多用主动语态的表达方式。而日本文化是具象性思维,日本人习惯着眼于小的事物,善于直觉思维,用五官感知外在世界的形象,喜欢将一些抽象的概念、范畴用客观具体的形象或者动作来表达,多省略人称,多用自动词或被动表达,弱化主观性和强调结果,表现出客观、理性的客体思维方式。日语中的类义表达から/ので、たい/たがる、ようだ/らしい等要掌握其用法都要从主客观的角度进行区别分析,日语表达的主客观性非常分明。同时,授受表达也是日语的特点之一,它体现了日本人的恩惠意识,他们强调施恩与受恩的关系,如不及时进行恩惠清算则会困扰,这种民族心理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语言的表达和使用。还有日语的敬语表达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反映上下关系和内外关系,当两种关系并存时要优先考虑内外关系,比如面对外人提及自己的上司时不能对上司使用敬语,面向外人谈及自己的家人时要用自谦语。敬语体现的是对身份地位和内外的重视,这种思维方式以特定的语言形式呈现出来。

日语是胶着语,需要格助词黏贴词语表达完整的意思,日语句子以谓语为中心,格助词体现的是它前面的名词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例如「私は八時に電車で会社へ行きます」中,“に”表示去的时间,“で”表示去的方式,“へ”表示去的方向。这些格助词虽然与英语的介词用法有些类似,但是从句式结构来看日语谓语后置并且是中心的特点很明显,其他成分作为修饰成分并列,理论上可以移动句节。另外,同一个格助词“が”可以表示主格或者对象等多种作用,「私がやります」是“我来做”,“が”表示动作主体即主格,而「父がこわいです」却不是“父亲害怕”的意思,而是“我怕父亲”,这里“が”表示害怕的对象。

因此,在基础日语教学中解释语法表达规则时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日本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从而让他们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去做日语表达。

2 日语思维方式的培养策略

2.1 树立中日思维方式对比意识

不同的地理、历史、宗教等条件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如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个体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集体的,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是整体的,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由不同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中日思维方式不同,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开展句型表达的教学可以突显日语语言的特色,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汉日比较,从而了解日语表达特点,培养日语思维习惯,减少交流障碍。教师有意识地将中日思维差异对句式表达造成的影响融入教学之中能够引起学生对思维差异产生有效注意,这将有助于学生日语思维模式的建立,减少母语的负迁移。对于没有日语原始环境的成年日语学习者来说,对比法还能够引起初学者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2 听读日语原文以培养语感

乔姆斯基认为,语感是语言学习的核心,语感越强就越能创造性地学习和使用语言[2]。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语言素材和模仿环节,听和读是培养语感的最有效途径。基础日语教材中的课文以及课外读物中的美文大都是日本名家所写,语言表达比较自然、优美,可以作为阅读、朗诵的素材。学生听日语广播或者阅读优美的日语文章,在听读过程中感受日语语言的韵律,欣赏日语之美。通过大量的听读,学生逐步学会判断语句表达的好坏,能够记录优美语汇、段落,同时体会不同表达方式之间的微妙差别,从而进一步主动地模仿原文的表达手法进行遣词造句。这就实现了语感的积淀,有了语感就会感知日语表达特点,自然而然地去模仿日本人的表达方式,直接用日语思维进行表达,而不是汉语思维之后的翻译。

2.3 采用情景教学方式

学习日语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基础日语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日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日语教学的负迁移。基础日语课堂教学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采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画等直观教学用具或设定动作和场面,使学生通过情景会话逐步培养直接用日语思维的能力以及日常交际能力。教师设计出能够指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的交流活动的情景、形式,比如场景对话或者话题讨论等,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完成角色扮演。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语法错误,但我们不要太过于关注,因为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是对语言的感知过程,我们过分关注语言形式会破坏其自然的感知过程[3]。情景教学因为有比较真实的模拟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角色,能够调动学生运用语言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助于学生把握语言的整体性,对日语思维习惯的形成很有帮助。

2.4 营造日语语言环境

课堂情景教学也是日语语言环境的一方面,但还要从外部给学生创造使用日语的机会,比如规定在教室里用日语说,开展日语角活动,还可以构筑网络学习社群以日语为使用语言发表观点、主题讨论以及分享日语资料,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觉地学习和应用日语。

学生课外可以观看日本电影、电视剧、听日语广播,使自己融入日语世界,适应日语的语音和语速,学习富有生活气息的口语表达,体会教科书中的语言与生活中的语言的差异,积累语感,内化日语思维方式。同时,多参加日语活动与日本人交流,使自己身临其境,逐渐养成日语思维习惯。学生应主动结识一些日本朋友,抓住一切能够和日本人直接交流的机会,比如和来中国学习汉语的日本学生结成对子,互相学习,或者和网络上结交的日本友人保持经常性的对话。在和日本人的交流中,感受活生生的语言,了解日本人的遣词造句和叙述视点等语言表达习惯,掌握词语之间的合理搭配,从中获得熏陶,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3 结语

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注意培养学生的日语思维方式,这也将有助于学生理解中日思维方式差异,并顺利进入日语思维模式中,只有形成日式思维才能自然地道地用日语进行交流。

猜你喜欢

日语语感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探寻日本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赢在耐心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黄金时代》日本版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