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培养中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研究

2020-11-18佘月月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共同体文学班级

佘月月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合肥 230061)

0 引言

英语文学作品大都反映英美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传递作家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读者可透过作品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感悟善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学素养是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有助于增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培养高等人才的大学教育中,对于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应该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国内应用型高校并未充分重视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学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由于课程设置有限等诸多主客观原因,大学英语教学中针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培养的内容一直非常有限。因此,如何提升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成为很多教师和学者关注的话题。

1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1.1 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策略研究

近年来,国内关于培养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质的策略研究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将教学内容与英美文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于英语文学的兴趣;(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通过课外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3)凭借网络学习的方式,如慕课,激起大学生的英语文学学习兴趣,借此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

以上三方面的策略研究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学生的英语文学学习兴趣及培养英语文学素养:前两种研究策略相对传统,一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二是学生课下阅读的组织性有待提升,因此,这两种策略的效果有待商榷;第三种基于慕课的培养策略顺应了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但是单纯的慕课形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该策略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总之,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的策略非常值得新的尝试和钻研。

1.2 学习共同体研究

教育学家博耶尔的《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首次在教育领域中用到学习共同体的概念[1]。霍德在2004 年将学习共同体描述为:“一个基于学校的学习共同体应该将学习视为一个持续的合作过程,并推动其向前发展,从而提高校内学习和生活质量[2]。”学习共同体在国外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布朗的“网络课程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乔纳森也列举了一些网络学习共同体项目成果,包括CSILE(计算机支持的有目的的学习环境)及学习圈等系统。学校的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是指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共同组成的基层学习集体,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国内关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在2000 年之前几乎是空白,而近几年的相关研究开始逐渐增多,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理论研究,力图为理解学习共同体以及有关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提供一个参考的框架[6];(2)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平台建构研究,主要探讨一些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与设计[4];(3)关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旨在探索教师如何在学习共同体中实现自我专业的发展[5];(4)学习共同体的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一些学习共同体的实证研究,看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模式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是否能被学生普遍接受[3]。

1.3 研究意义

综上可见,将学习共同体应用于教学实践已经成为一种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新趋势。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与新媒体相结合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组织性较强,且具有交流的开放性、时空的超越性、操作者的交互性、传输的高效性等优点,利用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优势来培养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2.1 研究内容

本研究拟构建的网络学习共同体以安徽省某应用型本科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主要成员,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定期开展英语文学相关知识的学习。研究需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网络学习共同体是否能被大学生广泛接受?(2)网络学习共同体在具体构建过程中的可行性如何?(3)经过一年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学习者的英语文学素养是否得到提升?

2.2 研究思路

(1)开展问卷调查:在课题开展之初设计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意向调查表,通过数据分析我校大学生对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模式的熟悉程度、接受程度以及该学习模式的预期可行性。

(2)对象基本测量: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2018 级建筑学本科1、2 班及2018 级国贸本科1、2 班。通过分析2018—2019 年度第二学期的大学英语(2)的成绩,得出平行班级的英语水平是否平行。

(3)文学素养前测:由主授英美文学课程的相关项目组成员编制针对基本英语文学知识的试卷,确保测试卷的科学性,并得出研究对象的英语文学素养现状。

(4)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包括人员组织,材料输送,讨论方式和评价方式。具体内容如下。

1)人员组织:每个班级8 人一组建立微信群,每组成员中根据组织能力选出一名组长,成绩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其主要任务是监督每位成员在学习共同体活动中的参与度;各组成员在微信群进行每两周一次的学习,每位学生的每次学习都要留下记录,并定期进行讨论交流。项目组成员也分别加入微信群,跟踪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进展状况。

2)材料输送:学习材料包括微课视频、MOOC视频、文字学习材料、作业、测试等。微课视频由项目组成员精心挑选,难度适中,容易激发研究对象的学习兴趣,适合研究对象观看学习; MOOC 视频是由项目组成员所承担的相关课题中所录制的视频课,也是针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而精心设计;文字学习材料主要是项目组成员经过商榷所挑选的经典英美文学篇章;作业、测试则是由项目组中主授英美文学课程的成员所编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科学性。所有学习材料由项目组成员按时定期输送到各个网络学习群体。

3)讨论方式:班级的学习小组在每次学习结束之后在微信群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讨论解决方法;每两个平行班级在每4 次学习结束之后,项目组成员将进行访谈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炼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的主要问题并讨论解决,如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学习材料的接受度、作业及测试的难度等。

4)评价方式:在为期一个学期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结束时制定学习评价表,学习评价表内容包括学习者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能力和频率的自我评价,学习者本人对学习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的学习能力和频率的评价。

5)文学素养后测:编制难度相当于针对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水平的英语文学知识的试卷,得出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之后,英语文学素养的状况。

3 结语

通过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结合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学习特征,项目组成员对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应的引导和干预,保障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活动正常、健康进行。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与讨论,从平行班级的文学素养后测成绩得出,实验班级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班级,可见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模式对提升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有效性。当代大学生是巨大的网络用户群体,利用他们的“网络依赖”特征,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通过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来培养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且或将成为大学生相关人文素质培养的一种可行性较高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共同体文学班级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班级“无课日”
我们需要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