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春天分给谁?
2020-11-18文/耿立
文/耿 立
“从前有个国度,里面人人是贼。每个人都从别人那里偷东西,别人又再从别人那里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
这是童话故事才有的剧情,世上居然真有靠偷窃维持平衡的国家!
直到诚实的黑羊来了,他彻底打破了原有的秩序。在英文语境中,黑羊 “black sheep”一词意为“害群之马”,他不是一只羊,而是诚实的人的象征,就像《皇帝的新衣》里那个戳破谎言的孩子。
刚开始,黑羊也想努力适应这个奇葩国度的另类生存方式,所以他也像大家一样在晚上出门。不过,他的良心不允许他去偷别人的东西,他只是站在桥上看流水,给窃贼留下偷东西的机会。在故事的结尾,黑羊家徒四壁,他是被饿死的。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黑羊》讲述了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在那个麻木不仁的国度,他始终坚守内心的秩序,家里那盏长明的夜灯,是他灵魂高洁的象征。
而这个敢于挑战陈规的勇士最后被饿死了,这样的“平衡”太可怕了!
在写作中,象征是一种常用的艺术手法,作者往往借助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某种思想或传递某种事理。学者王希杰是这样定义它的:象征,就是不直接描绘事物,而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展开联想,明明说的是乙,却叫人联想到甲,如鸽子象征和平、枪支象征武力。
不平则鸣
平衡的对立面是什么?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一文开头写道: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这段话颇有深意:但凡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喊。草木本来无声,风去搅动它就发出声音。水本来无声,风震荡它就发出声音。水流得快,是由于外物阻塞增强了流势;水的沸腾,是由于火的炙烤才升温翻滚。金石本来无声,是因为敲击它才发出声响。人发表言论也是这样,是因为对外界有所感触,不能不表达出来。唱歌是内心有所思念,哭泣是心中有所感怀。一切从口中发出的声音,大概都是有所不平!这便是成语“不平则鸣”的出处。
优雅的平衡
世间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重要的是把握心态上的平衡,就像体操赛场上的平衡木高手。在窄窄的平衡木上伸展肢体的运动员,是多么从容、优雅。艾青有首名为《平衡木》的诗写的正是这般情景:
少女苗条的身躯/在平直的木头上面/展露出大胆的造型/优美而稳健/从容而自信/速写的线/诗的抒情/是活动的雕塑/却像小夜曲般轻盈
平衡木上的少女,最懂得手臂何时舒展、双腿何时收拢,她对所有动作的幅度熟记在心,身体如同小夜曲般轻盈灵动。短短几句话,艺术的平衡美一下子就表达出来了。
春分里的诗
传统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个特别的节气:春分。汉代董仲舒所著的《春秋繁露》中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意思是说春分这一天,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黑与白,昼与夜,阴与阳,冷与热,仿佛都在这一天约好了“握手言和”。
在这个有些困顿的春天,我写了一首儿童诗《春分》,就以它作为结尾吧,希望下一个春天会更好:
把春天分给谁?/分给桃花三分,/给她抹红胭脂;/把春天分给谁?/分给小鸟一分,/给她的歌声加上婉转;/把春天分给谁?/分给小溪一分,/让她去擦一下星星的灰尘。/
剩下的五分/春天分给谁?/分给那些疫情地区的小朋友,/让春在他们心里/驱走害怕,/让春在他们眼里/多些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