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线上的“最美”故事

2020-11-18杜晓莉,金玖,崔璐

支部建设 2020年9期
关键词:李叔英杰红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我们身边发生了太多感人的故事,无论是冲在一线的“白衣战士”,还是社区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年长的老者,还是90 后青年,他们固守着心里最真挚的情感,用无私谱写着时代的精神价值。让我们听一听发生在纪检监察干部身边的“最美”故事。

跨越17 年的“守护”

□ 讲述人:杜晓莉

郑红军,今年50 岁,是太原市纪委监委驻市文化和旅游局纪检监察组副组长。17 年前的“非典”时期,他曾在桥东街道工作,兼任社区党支部书记,那段时间积累的一些基层防控经验,在这次下沉工作中派上了用场。

作为市直单位下沉一线第一突击队队员,郑红军和另一位队友来到水总社区,协助开展工作。

水总社区辖区共有15 个居民小区、5 家大型写字楼,入驻了1900 多家法人单位,但总共只有16 名社区工作人员,防控疫情、审核复工复产,人手严重不足。

“我们公司想复工,怎么办手续?”“我的工程队想开工,咨询一下需要提交啥材料……”。对于复工企业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郑红军都耐心地给予解答。

一家网吧的老板以找人看设备为名申请复工,因网吧业态不属于复工复产行业,申请被拒绝。

一家写字楼的物业管理不严格,进出人员只测体温,不做登记,郑红军经与物业负责人交涉,登记制度得以完善。

写字楼物业人员有时候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私自放行让业主复工。郑红军曾在一家写字楼发现,有一家小公司未办手续便私自复工,不仅防护物资储备不足,也不对员工测体温、做登记,压根儿不符合复工条件。郑红军当场要求业主停工,该公司负责人很不高兴。郑红军一方面严格执行规定,一方面耐心解释,对方才关门停业。

郑红军的“铁面无私”,换来的是大家的平安,时隔17 年,他再次成为社区的平安“守护者”。

致敬防疫工作中的“微小”逆行者

□ 讲述人:金 玖

运城市盐湖区学府嘉园小区里住着“特殊”的一家四口,年轻的小夫妻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几天前刚从疫情爆发地武汉探亲回乡。

为了解决这四口之家的后顾之忧,安心在家度过隔离期,社区工作人员主动承担了为他们买蔬菜、水果等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的工作。由于防护装备还没有及时完善到位,社区工作人员只是戴着最普通的医用外科口罩,即便如此,他们也尽心尽力、定时定点、从未间断地做好本职工作。为了给大家随时鼓劲打气,社区工作人员还和隔离对象组建了微信群,通过每天细致入微的思想沟通和交流,及时纾解对方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

与此同时,社区医护人员每天还要定时定点上门给隔离对象做病情监测、测量体温,户内户外两次分类消毒。三个年轻的小姑娘,在疫情防控最需要的艰难危急时刻,主动冲锋在前。可能她们还没来得及仔细琢磨什么是崇高使命,却已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义无反顾。

这些最基层的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就像不经意从窗户外落进隔离者家里的阳光,看起来普普通通,却能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缕缕暖意,正是这种温暖,支撑着整个祖国沐风栉雨、迈步向前。

最美『逆行者』

□ 讲述人:崔 璐

“爸爸,你什么时候和妈妈接我回咱家呀?”听到儿子电话里的这句话,绛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王林已经泣不成声。

这个春节对王林来说,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忙碌。由于突然爆发的疫情,他已经十多天没有回家了,他的妻子牛粟芳跟他是同一医院的医生,由于两人都在“前线”,两人又都是外地人,双方父母不在身边,八岁的儿子只能放在朋友家让朋友帮忙照看。

“疫情面前冲在前面,这是医生的职责所在,我们医院每个医护人员都是这么做的,只要在工作过程中多加防护、小心就好。”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与他身上厚厚的隔离服形成鲜明对比。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换班休息时,从早上忙到中午还没有吃饭的王林拿起桌上的馒头,就着一碟咸菜吃了起来,还没吃几口的他又重新穿上“战衣”,奔赴“疫线”。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战士”,他们在这场特殊的疫情防控中,第一时间加入到没有硝烟的战斗之中,奔赴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为了打赢这场突如其来的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绛县人民医院抽调30 名医护人员,冲在疫情防控最前线,他们用逆行的姿态和温暖的背影为广大市民筑起了一道牢牢的生命防护墙,相信有他们的默默坚守,等春暖花开之时,我们一定能够笑对阳光。

舍亲情 奔『疫』线

□ 讲述人:王恩菊

手机铃声响了,张迎波一眼瞥见是父亲来电,心里咯噔一下:今天是邻居李叔下葬的日子,父亲叫他回村里参加葬礼!疫情通报本县又新增一名确诊病例,这个节点上他怎能离开岗位?可李叔和父亲情同手足……踌躇片刻,他接通了电话:“爸,疫情紧急,我今天不能回去!”

电话那头一阵沉默,他能感受到父亲的失望,李叔从小看着我长大,在他走的这一刻,我理应去祭拜,可……半晌,父亲叹了口气说:“那工作离了你就不行?你叔对你咋样?人走了,你咋……”张迎波心里猛一阵内疚,连日来应对疫情的压力,以及对李叔的悼念、父亲的不解纷至而来,“我……”话未出口,他便失声痛哭。身边的同事轻轻拍着他肩膀,这个向来以坚强示人的汉子瞬间成了泪人儿。他这么一哭,却化解了父亲的怨气,“你看你,啊呀,波波,波波……”“爸,疫情太……儿子走不开,走不开啊!”“那哭啥?不哭,你李叔在那边也不怪你!那你好好干,好好干……”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作为芮城县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的张迎波要带领城区所有社区人员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这是一场生命与时间的赛跑。张迎波的遭遇,仅仅是我们国家千万个抗疫工作者的缩影。尽职难尽孝,为公难顾私,他们用忠于职守为我们的家园筑起了抗击疫情的人肉堤坝,他们用无私奉献为人民群众构筑了保卫健康的钢铁长城!

90小伙 战“疫”别样情

□ 讲述人:纪 轩

闻喜小伙刘英杰是“90 后”,今年28 岁。大年初二(1 月26 日),当他得知武汉疫情以及火神山医院项目工地急需安装集装箱房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时,立即纠集了7 名同伴主动请缨。

“我父亲刘建国曾在2008 年汶川地震时,前往一线赈灾。现在全国人民都牵挂着武汉疫情这件事,我们也应该为武汉人民出份力!”刘英杰说。

刘英杰是闻喜县正阳彩钢公司的员工,从事集装箱房行业多年。他纠集的同伴,都是集装箱房装配熟练工,业务水平过硬。

经过简单的准备,刘英杰和同伴们于1 月27 日下午2 点出发,驱车近800 公里,到达火神山医院项目工地已是28 日凌晨1 点,他们仅睡了4 个小时就开始干活了。

工作期间,每天都是早晨6 点半开工,晚上6 点收工,刘英杰和他的同伴们竭尽全力,奋战在工地,与疫情赛跑……

2 月2 日,火神山医院工程完工交付后,刘英杰和同伴们马不停蹄,连夜返回闻喜。

猜你喜欢

李叔英杰红军
为父母减轻外部压力
急性子的妈妈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Observe modern design works and tast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浇地
走后门
十送红军
除夕之夜
刮痧板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