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中国担当

2020-11-18张心语

新东方 2020年2期
关键词:共同体命运人类

张心语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意义及发展历程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表述为: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近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包括哲学、法学、政治经济学等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解读和阐释。

作为一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国际主义价值的具体实践,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价值共识不可或缺。价值观是文化观念的核心,通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内涵分析,更能阐明其内涵实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观内涵包括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处于初级阶段,深入理解其价值观内涵对于如何更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和合”思想主张的传承。它既能化解文明冲突及对西方不公正理念进行纠偏,同时又推动着全球经济模式的转型。此外,在经济全球化大潮涌动之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于促进人类社会共同繁荣和持续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历程

自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至今,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式提出。2010年5月,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我国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2011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将“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纳入其中。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对其进行阐释,指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第二阶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逐渐在海内外扩大影响。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当今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他第一次在国际场合阐述“命运共同体”理念。201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总部全面阐述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系统阐释如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关系新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他强调我们应“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①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17-01/20/c_135998532.htm。。

第三阶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写入党章和宪法。党的十九大修订的党章中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明确要求,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式写入宪法,这充分凸显了新时代我国外交的胸怀与担当,也标志着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入新阶段。面对2020年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形势,在同印尼总统佐科通电话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②《战“疫”关头,习近平向世界发出这些“中国声音”》,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212/c164113-31583568.html。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经历共同抗击疫情的考验,中国和友好国家的感情会更深,关系会更牢固,合作会更活跃,未来会更美好。他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③《56天30余次互动,习近平这样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2003/19/t20200319_34523823.shtml。。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理论问题

1.概念不清

目前学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认知还不够清晰,比如“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彼此之间的异同④周安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探讨》,《法学评论》2018年第04期。。共同体最初的含义是共同的生活方式,其具有文化共性和文化特征。而马克思所指的共同体发展经历了从“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到“虚幻共同体”,最终达到“自由人联合体”,我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前者有交集亦有区别。当前学界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价值共同体还是一个具有规范性意义的实体共同体还存在一些争议。只有厘清“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内涵及外延,才能更准确地分析其特征、价值意义以及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2.跨学科研究不足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涉及方方面面,学界虽已从多个学科视角对其内涵进行了阐释。然而,有所不足的是,不少研究只停留在对政策材料的理解和对领导人讲话的解读层面,没有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现实情况联系起来,研究成果偏重于自我宣传,浮于表面。因此,各学科应发挥自身优势,将本学科理论方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相结合,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打开研究思路。当然,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不应局限于文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范畴,而是要发挥跨学科研究的优势,比如充分利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以及实验法等研究方法,通过跨学科研究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的学理基础。

3.系统化实践研究不够

当前,国内学者在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路径做分析时,观点重复性问题较为突出,对实践的研究比较单一,缺乏全面系统的深入研究,比如缺乏实证分析、量化数据、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①张心语:《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综述》,《新东方》2019年第3期。。学界大多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起源、发展主线以及相互关系等方面去探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路径,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单方向发展的,必须联系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现阶段,国际局势仍处于动荡和不明朗时期,西方某些国家所倡导的零和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治理体系以及拉帮结派的外交形势仍然活跃于世界舞台,一些小国依然希望借助与发达国家结盟以此来保护自身。因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重而道远,在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如何系统地整合分析路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良策,也是今后研究方向之一。

(二)实践难点

1.跨文化传播问题

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理念的跨文化传播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其思想的跨文化传播与认同显得尤为重要,必须突破三个方面的难点。

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法是典型的中国话语。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人的需要出发,尊重不同的文化发展特征,满足每个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价值关怀。然而,由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念是构建于符合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之中的。因此,如何破除文化壁垒,将其倡导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价值理念正确传播出去,消除西方学者认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中心论”以及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和空想色彩等种种疑虑,这是这一思想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二,不同国家当下的境遇不同。世界因文化各异而形成了文化多样性,它是文化随着时间流逝自然而然形成的状态。然而,由于某些西方国家所主导的不平等的文化交往关系,在“文化霸权”“文化殖民”的压力下,一些国家和地区丧失了自身的文化发展空间。跨文化传播本身会因语言、文化、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族群差异甚至国家利益等不同而出现传播障碍。面对国际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摒弃这种扭曲的文化交往关系。因此,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如何跨越各种棘手的文化冲突和价值观鸿沟,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传播出去,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第三,利益共识的达成问题。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了“经纪人假设”概念,它是指每个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开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人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和维护就是其大部分社会活动的根本动力,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倡导意识认同,实质上也是利益认同,即打造利益共同体。因此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只有达成最大化的利益认同和利益共识才能更好地推动其思想传播,切实推动各国真正携手共进,合作共赢,齐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然而,就目前情况而言,实现各国之间利益共识的达成的目标为时尚早。

2.国际关系问题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在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挑战不容忽视。

一是政治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新路。但有国外学者认为这一思想放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中对一些小国的吸引力远不及“同盟”①Malcolm Warner:《“On Globa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Climatic Change》No.3,2014.。冷战结束后,世界秩序存在陷入失序状态的危险,西方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根基深厚,大国间博弈所引起的地区动荡和地缘政治风险难以避免,一些国家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对立甚至战争时有发生。如何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纲领的全球治理体系深入各国尚需时日。

二是经济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同舟共济,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然而,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先后爆发了多次全球性经济危机,这对各国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虽然国家之间的利益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但不同国家的具体利益诉求千差万别,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的摩擦时有发生,如何达成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共识及实现合作共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三是安全方面。面对当前西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新干涉主义以及中东北非地区战争不断等问题,如何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的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以及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思想传播出去并得到各国认可存在一定困难。

四是意识形态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寻求人类解放的一种方式,这对于各国家和地区以及不同制度来说也是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然而,制度的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都有各自主导的意识形态,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美国的“自由国际主义”和欧洲的“改良国际主义”不同,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性的国际主义②李玉芳,许京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解读》,《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年第4期。。面对不同国家及地区相异的意识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的尊重多样化社会制度,强调求同存异的国际交往价值观被更多人认同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3.中国影响及经验问题

中华文明自古就有崇尚和平的文化基因,并一直秉承对世界各国文明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态度。长期以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自身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相对有限。据联合国相关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已成为联合国会费分摊比例的第二大国,但中国在联合国系统的总人数只有450人,仅占联合国人员总数的1.09%,这反映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仍有待提升。

4.当今现实问题

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还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第一,中美经贸摩擦。中美贸易争端表面上看是中美贸易失衡所致,但其中却暗含着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发展的深层动机。中美两国间升级与遏制、崛起与打压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对此,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2018年发布了《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用翔实的数据和具体的案例澄清了中美经贸中的关键事实,有力反驳了美国政府一系列站不住脚的论调,阐明了中国的立场和态度。目前双方虽已采取积极态度尽力协商解决问题,但未来走势仍需观望。美国的霸权压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了消极影响。

第二,生态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打造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即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作为无可替代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护主体。然而,当前各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极易导致自然资源被滥用、生态环境被破坏,其结果是危害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平衡,带来了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日趋严峻的生态问题,如何推动各国下更大决心及采取集体行动以解决生态问题还存在不少困难。

第三,全球治理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向国际社会提交了一套思考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国方案,但要形成全球治理的制度规范及重塑国际秩序却任重道远。美国的霸权理论仍然盛行,它用各种手段遏制新兴大国和向它发起挑战的国家或地区,依旧想拥有国际秩序的主导权①黄仁伟,傅勇:《从西方秩序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汇报》2016年1月22日。。处于初级阶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成员国责任分工上尚未明确,其凝聚力和影响力均需扩大,这份向国际社会交出的全球治理中国方案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及主要路径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1.政治方面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给国际政治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现阶段,国际上对某些国家逆全球化及霸权主义的做法发出了强烈的反对声音,那些企图谋求独尊地位的国家在与他国交往中的矛盾日益深化,这些矛盾可作为中国与他国构建紧密合作关系的契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政治上倡导的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顺应了时代潮流。

2.经济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处于领先地位。虽然美国在全球经济领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比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美国所占投票权为16.479%,位居第一。然而,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给世界各国发展创造的机遇会越来越多,这对于提振世界经济发展信心尤为关键。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合作共赢和利益共同体理念,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正是践行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中国担当已在其中并将继续得到充分彰显。

3.文化方面

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国家、民族间因不同文化、文明的交流,不可避免会出现摩擦甚至冲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文化方面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面对全球不同的文明,不以压制甚至消灭异己为目的,而是倡导不同文明间相互交流互鉴。具有强大包容性的中国文化,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搭建宽广的舞台。

4.生态环境方面

面对全球性气候问题,中国在积极参与制定海洋、极地、气候安全等领域的治理规则,为世界生态安全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始终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发挥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生存家园的积极作用。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路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要有中国担当,同时还要有明确的主要路径选择。

1.扩大中国影响力与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持续扩大中国的影响力,需要中国在国际上占据制高点来传播中国声音和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国的话语体系转变成西方国家更容易理解和感同身受的话语,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在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时首先需要将其融入进国际社会通俗易懂的话语体系中,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时代潮流的价值观和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增进国际认同①杨家宁:《“共同价值”与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2期。。要将中国已取得的发展成就和成功的实践经验通过宣传,让世界了解中国智慧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行性。要借助当前新兴媒体,比如微信、微博、Twitter、Facebook等传播平台,及时有效地向国际社会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同时,要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密切与各国之间的沟通、交流及合作。在共商共建的大背景下,不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里只有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同时新秩序使国际体系中的发展中国家进入国际市场不再受限②赵江林:《中国为什么不挑战现有国际秩序——新秩序与国际公共产品贡献方向》,《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第4期。。当前世界秩序以全球治理为核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提供了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应推动世界走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发展道路。在实践过程中要秉持开放精神,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准确把握国际社会发展的新动向,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与挑战。

2.坚持搞好自身发展和打开合作共赢新局面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建立在良好的国内大环境下。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战略部署,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夯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根基,让国际社会看见中国的崛起和中国的发展,才能更好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陈向阳:《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当代世界》2016年第5期。。特别是面对当前来自美国强硬混乱的声音以及外界对中国崛起的质疑声,只有聚焦自身的发展,解决自身的问题,发展壮大自身才能更好抵御外部干扰,才能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同时,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打开深度合作的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我们应该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守望相助,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也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④《习近平: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http://www.cssn.cn/wspd/skzs/201904/t20190426_4870706.shtml。“一带一路”建设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已与8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3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文件,自“一带一路”国家进口6660.5亿美元,同比增长19.8%,占中国总进口额的39%,丝路基金已签约19个项目,承诺投资70亿美元,支持项目设计总金额达到800亿美元等⑤《“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8》,http://www.sic.gov.cn/News/553/9207.ht。。我们应利用“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积极开放地与更多国家达成合作,开创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共同体命运人类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被命运“扼住”的小意
人类第一杀手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命运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