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德』与『读书』对联源流考略
2020-11-18唐玖江
□唐玖江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这是广大读书人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对联,它不仅出现在商务印书馆进门的醒目位置,也被写在涵芬楼书店店内的纪念墙上,还被刻在浙江海盐张元济图书馆的纪念石上,更被『烙印』在微信公众号『商务印书馆』发布的每篇文章的末尾。据考证,它是商务印书馆创始人之一、中国现代出版家张元济(一八六七——一九五九)先生一九四九年春给香港三联书店的题辞(《张元济年谱长编:下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一,第一千三百一十六页,据原件照片)。很多文章将这一联句作为张元济的名言引用,但这究竟是不是他的原创呢?
周榕芳在《张元济:中国现代书业第一人》(《出版的品质》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二,第一百三十四页)一文中说,这一对联是张元济借用的清代学者梁同书的对联: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既是对三联同仁的鼓励,也是对自身大半生出版生涯的写照。』梁同书(一七二三——一八一五)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然则张元济为什么要借用?莫非有什么渊源?
闻一波在《许乃钊故居及有关人文资料钩沉》(《传统文化研究:第十四辑》群言出版社二〇〇六,第四百二十八页)一文中考证,该对联是梁同书赠给许乃钊的父亲许学范的,『许家在有清一代可称诗礼之家,在当年的钱塘是有口皆碑的。』作家高阳(即许晏骈,一九二二——一九九二)也在《我的老家『横桥吟馆』》(《高阳杂文》海南出版社一九九七,第三十页)一文中说,对柱子上梁同书写的那副对联记得很清楚。然而,张元济与钱塘许家有什么关系?
张之望、张嵋珥二〇一九年在《新发现的过云楼秘藏许乃钊尺牍》中发现,张元济也因为是杭州许家的女婿,故他要写此对联来颂扬许氏『向善、好学』的家风。原来如此。
综上所述,文章开头提到的这一名联是张元济截取梁同书原作上下联最后九个字而书写的,张元济仅仅是用毛笔题写的,在书法上大抵可视为创作,但文字内容恐怕还是梁同书的专利。
似乎此文可以到此为止了,但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发现,很多人还在广泛引用另一副内容大同小异的对联:
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例如,朱永新二〇一四年在《阅读的力量:『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一文中就说这是『翁同龢写的对联』。这又是怎么回事?
相传,这是晚清书法家翁同龢(一八三〇——一九〇四)题写在浙江南浔张静江故居正厅抱柱上的楹联。然而,文字内容是不是翁同龢的原创呢?据考证,这是清代姚文田(一七五八——一八二七)亲自撰写的书房对联,楹联学开山之祖梁章钜(一七七五——一八四九)《楹联续话·格言》(《楹联丛话》中华书局一九八七,第二百零七页)一书对此作了记载。然而,该对联内容还可以向前追溯吗?黄荣章在《劝世贤联》(广东教育出版社二〇一三,第一百五十五页)一书中考证道,此联改自清代石成金《传家宝》一书中的:
世上几百年旧家,都由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看书。
《传家宝》原名《重刻添补传家宝俚言新本》,据《中国人名大辞典》,石成金『取居家寻常事,演以俚俗语,意存激劝,颇行于世。乾隆初卒,年八十余』。
姚文田撰写的这副对联影响很大,当代很多对联汇编的图书均收录了这一对联,包括对『联学』颇有研究的专家梁羽生的《名联谈趣》。
但还有若干图书收录时要么『几百年』变成了『几百岁』,要么『第一件』变成了『第一等』,若以梁章钜记载的为依据,这两种文字上的变动显然系误传。当然,其他文章引用时误传也时有发生。
关于『积德』与『读书』的对联,除了梁同书的和姚文田的之外,其他类似的还有很多。据统计,有清一代,书法家王文治(一七三〇——一八〇二)书写了: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
书画家董诰(一七四〇——一八一八)书写了:
古今来几许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件事还是读书。
鲍文淳(一七八三——一八四一)书写了:
数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金缨于咸丰年间编成的书《格言联璧》开篇就说: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此外,各地民居建筑也题有文字类似的楹联,例如: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几十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人间千百年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人间十百年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古来数百年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
古今来多少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从时间先后看,石成金《传家宝》的联句无疑出现最早,甫一诞生便成了世人口耳相传的谚语。我们有理由推断,积德(积善)与读书(看书)是那一代人的共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普遍观念和风气。这类对联至今绵延不绝,就表明这一观念和风气从未中断。毋庸置疑,这可视为中国传统的普世价值。
与这类对联的内涵相比,探究后期那些纷繁的文字大同小异对联的创作者与题写者已经不重要了。当然,引用时严谨使用『名言』『说过』『题写』『创作』等词语还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以讹传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