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篮球竞赛提升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策略

2020-11-17林伟建

灌篮 2020年2期
关键词:策略

林伟建

摘要:体育运动竞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学校教学中也引进了一些体育竞赛活动,其中校园篮球竞赛广受学生的欢迎,在校园中的实践也较多。但是在实际的竞赛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并不理想,经常会出现紧张焦虑、怯场等,导致战术技术等发挥出现问题,影响了篮球运动员实际水平的发挥。针对这一情况,体育教师应当注重加强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以更加良好的心态参与到比赛当中,提高比赛成绩,对运动员的长效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校园篮球竞赛;心理承受能力;策略

引言

在篮球竞赛中,学生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了其正常水平的发挥,影响运动比赛的成绩。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篮球技术和战术、注意力、应变能力、坚强的意志品质等多项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压能力。教练可以模拟真实的比赛环境,引导运动员参与到情境中,模拟各项突发状况,提高运动员的应变能力,磨炼运动员的意志,才能在真实的比赛中以沉着冷静的心态面对各项问题,发挥战术技术水平。

一、影响校园篮球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时间因素

篮球比赛中时间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在每一场比赛中都明确的规定了每次每场篮球进攻的规则和时间,而一些因素将会对每一位运动员形成一定的限制,他们受到时间因素的压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分并且超过对方,尤其是在时间不足时,为了超过对方或者避免对方反超,篮球运动员承受着无法想象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一旦过大,便会影响篮球运动员水平的正常发挥,出现失误等情况。例如在校园竞技赛中,双方的得分十分接近,最后一分钟成为决定输赢的关键,运动员既要做好防守,又要发起成功的进攻,获得分数,面临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

(二)集体因素

篮球比赛具有一定的集体性,需要一个团队之间相互配合,一个完美的战术才能得到高效的实施,保持一个稳定的节奏,才能在比赛中占据优势和主场。但是团队之间一旦有队员节奏紊乱配合失误,便会导致整个团队的节奏混乱,导致团队之间出现焦虑烦躁等负面的情绪。因此这一因素也会使得运动员背负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例如在实际的比赛中一个战术的完美实施是需要队员之间相互配合的,队员的位置,传球的顺序都是提前设计好的,但是在比赛中很容易受到对方的干扰,导致失球等情况的发生,影响了战术的发挥,这时对队伍整体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三)身体因素

在训练中运动员需要开展身体对抗这一训练,对运动员进行身体技术等比赛性质上的锻炼,引导队员在高强度的对抗环境中完成比赛,对抗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二、心理承受能力训练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运动员的个体差异

运动员在发展水平、性格、兴趣爱好、技能吸收、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练在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承受能力训练时,需要充分考虑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对一些个别的运动员进行特别指导,提高其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尽可能的缩小队员之间的差距。

(二)外部因素的影响

影响运动员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朋友、队友等,有利的外部因素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激励作用,但是不利的外部影响因素会影响运动员正常水平的发挥,针对这一情况在训练过程中,教练需要将这一因素融入训练方面当中,保障训练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例如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和队友发生了争执,比赛中尚未消除这一隔阂,运动员很容易将情绪带入到比赛中,影响队伍的和谐,也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不同训练阶段的规划

针对不同的训练阶段,教练在掌握了运动员的训练情况之后,还需要调整训练方案,确保训练方案的科学性。在训练的初级和中级阶段,以基礎技术战术为主。例如在训练初期,运动员刚刚加入篮球队,队伍缺乏契合度,教练可以组织团队训练,培养队员之间的默契。在个人训练初期,需要进行力量、速度、灵敏度等一些基础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专业技能。

(四)遵循赛场心理变化规律

在篮球竞赛中不仅仅考验运动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还会考核到其心理素质、应变能力、指挥能力等等。再加上比赛中的影响因素众多,篮球竞赛的过程是不可预知的高强度运动的过程。在心理承受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应当注重遵循赛场的心理变化规律,心理准备充分,比赛是判断行动果断,战术和技术水平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分数领先之后,运动员将会充分信心,落后也能沉着冷静的应对,注重观察,寻找得分关键。当如果运动员的心理准备不足,在比赛过程中考虑因素较多,顾虑重重心理压力较大,时刻担心自己会失误,水平得不到正常的发挥。教练需要制定训练方案时需要全面考虑这些规律,确保训练方案的针对性和全面性。通过这一规律性的训练,运动员的承压能力能够有效的提升,在赛场中能够自如的面对各种情况,调整心理状态,发挥出高水平的技术和战术,占据足够的比赛优势。

三、提高校园篮球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的意义

在运动员日常训练中加强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宣传相关的心理承受知识,提高运动员的重视程度,引导运动员掌握恰当的心理调控方法,稳定运动员赛前赛中赛后的心理状况,培养运动员坚定的意志品质,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使得身体机能、技术战术心理等各方面所具备的能力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运动员的战斗力和对比赛环境等外界因素的适应能力,同时对集体的关系也有一定的改善,能够有效的凝聚集体力量,相互配合,在竞赛中确保战术和技术的良好发挥,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四、提高校园篮球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做好竞赛各阶段的心理调控工作

在篮球竞赛中教练需要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调控工作,保障运动员的心理稳定,调整心理状态和身体机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水平。首先需要进行赛前的心理调控工作,运动员在比赛之前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他们的心理压力会不断的增大,如果这一心理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纾解,将会影响整个赛事。因此在赛前准备阶段,教练可以用谈话交流的方式缓解运动员的心理压力,树立运动员的自信心,给予运动员一定的安全感,运动员内心有所保障,才能逐步消除对比赛的紧张感。或者可以引导运动员回忆过去比赛的场景,做好心理准备,利用这些经验对自己进行指导。也可以闭目养神,保持一个平衡的运动状态,消除外界的干扰。

在比赛中的心理调控工作是最主要的也是十分必须要的,前期的心理调控工作能够稳定运动员进入比赛的状态,但是比赛过程是多变的不可预测的,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影响运动员的稳定状况,因此在赛中教练可以在休息中对运动员进行一定的指导,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运动员进行多元化的自我训练,暗示自己“我能行”“我可以”“一定要冷静”等,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消化心理压力,沉着冷静的处理一些突发状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的一些因素所干扰,确保战术技术等的正常发挥。也可以采用肌肉放松法,放松肌肉,调整由于过度紧张和运动造成的肌肉紧张酸疼等情况,减少机体释放的能力,能够有效的调整运动员的紧张情绪,更加冷静,在比赛中正常甚至超长发挥。

在赛后进行心理调整工作,能够为下一场做好准备工作,及时消除这一场中出现的消极情绪,稳定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教练需要对运动员进行一定的指导,引导运动员在比赛中找准自己的位置,配合队员实施战术。经过心理调控使得运动员的心态达到一个放松的状态,消除比赛带来的心理问题,和队员教练交流,制定方案,并在心中不断演练,做好准备工作,达到一个最佳的竞技状态。

(二)加强意志训练

在体育竞赛中意志是一个运动员所具备的宝贵的品质,这一品质能够帮助运动员解决面前遇到的任何困难,坚韧不拔,不断的突破自我。因此在心理承受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教练还应当注重加强对运动员的意志训练。可以通过一个高强度、大运动训练量等来磨炼运动员的意志,培养其坚强的品质,能够在极端恶劣复杂的环境下完成各项任务,保障心理状态的稳定和平衡,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比赛,获得比赛的胜利。

(三)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的训练是运动训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训练项目,引导运动员在训练中集中注意力,注重观察,寻找突破点。同时教练还需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关心照顾,做好交流沟通工作,及时解决运动员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求其严格的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突发状况不能慌乱,注意观察,稳定心理状态,逐步消除心理压力。

(四)提高運动员的文化素养,做好心理训练知识的普及工作

校园篮球运动员不仅仅是一位体育竞技者,还是一名学生,身上背负着血液压力,这无形之中也对运动员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在日常的训练中,教练还需要做好教育工作,引导运动员提高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在心理训练中,渗透一些心理训练知识,加深运动员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不仅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养,还增强了心理训练,提高了训练效率。

(五)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指的是模拟现场比赛的环境以及在比赛中极有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在模拟的环境下进行心理训练,引导运动员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提高适应能力。在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时,能够沉着冷静的处理,掌握恰当的处理方法,消除突发状况对自身心理平衡的影响。教练在进行模拟训练时应当注意全面掌握模拟环境中的比赛对手、比赛条件等,然后整合这些内容制定一个有效的训练计划,做好对训练过程的观察记录工作,掌握运动员在模拟训练中的实际变现,根据运动员的发展情况调整训练方案,提高运动员的适应能力,锻炼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构建一个完善的思维模型,提高训练效率和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篮球竞赛中运动员们深受压力的影响,导致水平得不到正常的发挥,教练应当提高对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视程度,根据运动员的发展状况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在日常的训练中,应当注重锻炼运动员的意志力、注意力和应变能力,开展模拟训练法,模拟真实比赛的各种环境,引导运动员进入到环境中感受比赛氛围,掌握应对突发状况的一些技巧。在比赛的各个阶段中也要注重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调控,减轻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使得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在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达到一个最佳的竞技状态。

参考文献

[1]邱时超.校园篮球竞赛对提高学生承受心理能力的策略研究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9):389.

[2]姜俊.体育运动对克服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机制研究[J].运动,2017(13):48–49,43.

[3]马春彪.浅谈中学篮球运动员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J].体育师友,2017,40(4):55–56.

[4]石筱溪.浅析篮球运动训练中注重培养学生心理素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50):269–269,270.

[5]苑斌.浅谈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方法[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23):189–190.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