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山藏古道,悠然现恩洋

2020-11-17邹远昊

写真地理 2020年35期
关键词:古村落空间

邹远昊

摘 要: 恩洋村自然山水优美,空间格局保存完好,具有丰富的传统建筑群,以及独特的村落文化,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恩洋村自然景观,空间形态,及民俗文化的分析梳理,以期为恩洋村的保护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恩洋;古村落;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5.220

1 村落概况

恩洋村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东部,坐落于雄伟壮丽的天星罂山脚下,东连达善溪村,北邻九洋村,周厝村,西与熙岭乡,梨洋村接壤,与屏南县城相隔36公里,距宁德市84公里。村庄四面环山,绿意葱葱,勤劳的恩洋人便居于这群山环绕处,耕作千年,守护着一方故土,在这喧嚣的时代,古朴的恩阳村宛若桃花源一般,是每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田园居所。

2 村落发展

依据恩洋人家谱记载,晋末946年,张姓末落堂前,先居住温姓与江姓人家,张姓孔知公于宋太宗(976-998)年间勘基,后携妻带子迁徙落堂。旧邑分屏南,至今繁衍三十五代。恩洋原名“温洋”,后有私孰“恩山学校”办学于此,故改名为恩洋村。

恩洋古村落发展为当今格局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明代至清早期,恩洋开基后,先于村落西北处落户,以祠堂区域为中心开展活动,后逐渐向东南方向发展。第二阶段为清代至民国时期,当时伴随着村庄经济的迅猛发展,恩洋村人口开始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则是大兴土木,这一时期恩洋村建设了大量建筑物,包括大量民居建筑,商业街,宫庙等,村落逐步向东南平地发展,古村格局基本形成。第三阶段则是新中国成立后,村庄建设活动渐趋平稳,仅在原来基础上增建了部分建筑。改革开放后,村庄经济飞速发展,人口也开始爆发式增长,村庄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东、南扩张。历经几代人的辛勤劳作,恩洋村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空间格局。

3 自然山水风光

恩洋村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暖湿润,年降雨量可达1600毫米,多集中于春雨和梅雨季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日照充足,年均气温17.7摄氏度。恩洋村属山区丘陵地带,海拔平均780 米。境内山体多为火山岩,峭壁林立,沟深谷狭,多奇山峻岭。丰富多姿的地形地貌使得恩洋村境内气候差异显著,也造就了其村境内丰富多样的植被种类。其山体植被多以松木为主,同时部分山体也开垦种植了毛竹、脐橙、芦柑、桃树、李树等经济作物。

恩洋村周边群山环绕,美景遍布。白水洋,鸳鸯溪这两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便坐落于恩洋村周边。其中白水洋更是被誉为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有“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的美誉。与此同时,白水洋还拥有着全球唯一的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是其极为珍惜的自然馈赠。鸳鸯溪位于屏南县东北部,距县城约30公里,是中国唯一的鸳鸯保护区,山深林密,每年秋季都有上千只来自于北方的鸳鸯前來越冬,是不可多见的自然奇观。

4 村落空间特色

历经几代人的传承,恩洋村古村落空间格局得以完整保存,整体呈现坐北朝南布局。恩洋村周边青山环抱,村内绿意葱葱,其间分布有古祠堂,古建筑群,古道等文化要素,村口位于村庄东部,临近县道,入口处有一处占地约2800平方米的荷花池,每当夏日来临,此处便成为村内老人孩童的游玩聚集之处,夏日荷花,美不胜收。恩洋村自东向西一条一条的巷道整齐分布,整体巷道呈现三横一纵一环状,巷道前有明沟,组合形成村落完整的排水系统。恩洋村巷道路面皆由青石板铺筑,千百年来,青石板历经风吹日晒,承载了几代人的脚步,青苔也悄然爬上了青石板两侧,仿佛在述说着恩洋村千百年的历史,纪念着前人走过的道路。

恩洋村内民居以传统古建筑为主,其整体保存较为完好,村落整体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层层叠落。恩洋村建筑类型有民居、宗祠、庙观、炮楼、商铺等多种类型。村落内巷道纵横排列,交错有序,青石铺路,古意盎然。其建筑大都以夯土墙、木楼结构为主,冬暖夏凉,建筑整体色调为土黄色。因地形条件的限制,恩洋古村落民居形成了极其丰富的平面形态,规则与不规则的合院形态皆有分布。同样是受制于地形地貌,其古村民居用地普遍节省,实用性较强。其民居建筑大多呈现合院的空间形式,整个村落的建筑多为三进厅,多运用穿枋抬梁的木架结构。建筑内部装饰有精美的泥塑,色彩斑斓,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历史典故。

5 村落文化特色

恩洋村开基已有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村落文化。正月初九陈靖姑迎神是恩洋村重要的节庆活动,从明王殿沿村中主干道走至张氏宗祠,而后且在祠堂唱大戏,是全村村民都要参与的重要活动。

承传至自唐宋的红曲制作与黄酒酿造工艺,更是远近闻名。恩洋村山高林密,泉清水洌,有着得天独厚的制曲酿酒条件,红曲制作与黄酒酿造工艺也是恩洋重要的民间技艺。

恩洋平讲戏也是恩洋村极具村落特色的剧种,由地方剧种与明末流行于民间的“驮故事”相结合而演变成的高腔剧种。恩洋平讲戏表演形较为原始,唱腔多吸收当地民歌俚曲。其演唱技法与弋阳腔相似,仅用“刀鞘板”配合锣鼓打出节奏,一人声而众人和,即徒歌与帮唱相结合的“唱和”形式,后来增加了弦乐伴奏,形式逐渐丰富。恩洋平讲戏剧团的代表性剧目有《金宝图》《赠金钗》等。

6 结语

坐落于群山之间的恩洋古村落在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后依然保留着其原始质朴的天然本性,历经几代人的传承,恩洋村古村落空间格局保存相对完整,其间古建筑,古祠堂,古道等历史古迹,陈靖姑迎神,平讲戏,黄酒酿造工艺等民俗文化皆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当前这种研究价值难以转化为现实效益来惠及恩洋村村民,村民普遍向往居住在宽敞明亮的现代建筑中,在村庄扩张中建起的现代建筑往往会对古村落风貌造成严重的破坏,这使得对恩阳古村物质遗产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重重困难。万幸当前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都在助力保护恩阳传统村落以及传统民俗工艺,多所高校及科研单位也在致力于恩洋传统村落的保护,并且已经起到一定成效,但需要清醒的是对于恩洋村传统建筑,传统文化,以及周边自然山水的保护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古村落空间
我国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初探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古村落“活化石”里的东昌府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火焰山下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