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做”数学中提升学生的智力

2020-11-17王芳

写真地理 2020年35期
关键词:动手创新

王芳

摘 要: 当前:“数学新课程实施应以学生数学素质的养成为核心目标,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是学生素养养成的必要条件”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标准(2011版)》也指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关键词: 动手;创新;提升智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5.212

[案例1]学习“角的分类”时,在处理难点“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间的关系时,由于课件出现了小问题,随机问学生“能不能想个办法表示出它们间的关系?”当得到明确答复后,学生沉寂了一小会,就听见沙沙的一片描画声,还有低沉的交流声。我趁机调整了预设,给与孩子们充分讨论思考的时间,汇报交流时发现,孩子的想像出人意料。

(1)从字面上,从大到小排列

周角360°>平角180°>钝角(90°—180°之间)>直角90°>锐角(0°—90°之间)

(2)从小到大排列

锐角(0°—90°之间)<直角90°<钝角(90°—180°之间)<平角180°<周角360°

锐角0°   直角90°钝角   平角180°   周角360°

最出彩的是:在大家的交流和讨论中,有同学发现:用一只小手表示它们间的关系,更简单更清晰也更明了,更方便学生掌握。周角最大是大拇指为1,平角老二是食指为2,钝角位于平角和直角之间是中指为3,直角是无名指为4,锐角最小是小拇指;直接得出1周角=2平角=4直角;锐角都比直角小;钝角即比直角大,又比平角小;在孩子的叙述中,大家看的清清楚楚,理解的极快又有趣,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览无余。最后在大家的兴致盎然中,一首儿歌跃然纸上:角的家族真是大,周平钝直锐,一帮好兄弟,1周2平4直要牢记,锐角小,钝角大,直角形体分明好裁判,钝角只在平直间。

惊叹于孩子们无穷的创造力,惊诧于学生的与众不同,更惋惜平时的扼腕严控,在课堂上总觉得自己必须该是面面俱到,知识点一定要点拨到位,心中总是认为上课少说一句,学生就会出现意料之外的丢盔弃甲,会溃不成军。没想到一次小小的放手,就会收获这么沉甸甸的创造。课堂上让孩子“做”起来,在此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主动探索,最终理解概念,提升智力。

[案例2]学生的积累和学习是书本和老师无法预测的,这是刚开学三年级孩子在总结有关“0”的计算,在听算到“19-19=0”这个契机时,乘势问“有关0的知识,你还知道些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谓是精彩纷呈,个性十足。

生1:“0不能做除数。”

生2:“0不能站排头,在整数中。”

生3:“0可以放在小数的最前边。”

生4:“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把机会留给其他同学好吗?”

生5:“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是0。”

师:“关于0的计算同学们总结的不错,请翻开书第6页看例3,把你认为重点的内容画下来,读读看还有什么疑问。”

在讨论交流“一个数加0还得原数”时,教师一句“能用自己的方式说明吗?”打开了学生的视角。

生6:“3+0=3,2.5+0=2.5”孩子争先恐后的用自己的方式来说明,一语惊醒梦中人,更多地小手林立而起,“2/5+0=2/5,0.3+0=0.3”;这时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大声地说:“用a+0=a来表示,a可以是小数,整数,分数。”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思维闸门瞬时被打开,用各种文字和字母表示的算式层出不穷。三年级的孩子没有学习过用字母表示数,但学生展示出的又怎能是课本和老师所能想象和制约的呢?

“你能用举例的方法说一说后边的3句话吗?”同学们的目光不再是游离于课堂之外,真正呈现出一种全身心的投入。

“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或“你还想把那句话对大家解释一下。”有同学大胆的直接站起来说:“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非0就是说不是0,0除外。”“0不能做除数以前只是记住了,现在我真正的知道了是因为没有任何数可以平均分成0份。”又有人站起来“只要这个东西存在,就不会有0个是一份,所以除数不能为0。”孩子的语言虽幼稚,但却在表达自己的心声。

这节课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下放给了学生,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立足知识的成长点。”抓住孩子的理解层次,在积累的基础上,进行了算式举例,知识融合,巩固深化。把重难点都巧妙地让学生来讲解,做到了“孩子会的不讲。”

“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句话又何尝不能反映出教学理念呢?适时地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寻找,发现和观察,在不露痕迹中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这应该成为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的差异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缩小,有的会随时间的拉大越来越宽泛,在解题技巧和熟练程度上更会如此。孩子早先对知识的认识是表面的,浅显的,模糊的。在整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差异,注重分层指导,逐步提高孩子前后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能力,才能使孩子更进一步学会深化和提炼,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课堂上适度,适时,适当的停一停,组织孩子交流一下学习方法,让理解力稍差的学生往前赶一赶,让理解力较好的孩子去用自己的语言帮一帮,这样,既有利于教学反馈,又有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有所得。相信孩子他们有我们不可预知的才智,给与学生自我感悟和相互启发的时空,他们的“才智”会使我们领略到课堂的另类精彩。

参考文献

[1] 卢宇.良好性格能促进智力发展[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6).30-31.

[2] 陈贤亮.浅谈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50.

[3] 徐晓菊.论小学数学教學与学生智力发展[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12).177-178.

猜你喜欢

动手创新
我也来动手
多举措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动口不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