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怒下作之人,慰藉体面之人
2020-11-17黑马
纵观劳伦斯短短20多年坎坷而勤奋的文学创作生涯,竟然出版了11部长篇小说、60多篇中短篇小说、7部话剧剧本、12本诗集、十几本散文随笔集,还有几本翻译作品,这已经算得上十分高产,谓之汗牛充栋也不为过。但是等到剑桥出版社在本世纪初推出了长达八卷的《劳伦斯书信集》时,人们不得不对劳伦斯再次刮目相看,发现从体量上说,这八卷书信集(5400封长短不一的信件和明信片等)快与他的全部长篇小说或全部中短篇小说加散文随笔持平了。劳伦斯在那个以书信为基本通讯交流手段的时代几乎是天天都在写信,甚至有时一天写几封信,在繁忙的创作和颠沛流离的天涯浪迹中,就是这样保持着与亲朋好友和文学出版界人士的沟通,为此大家都会情不自禁说劳伦斯是一个“了不起的书信作家”。
劳伦斯逝世的第三年,他的好友奥尔德斯·赫胥黎就迅速搜集整理出版了一大厚本劳伦斯书信集并为此写了很长的序言。一直到1979年,这部书信集几乎是最权威的一部劳伦斯书信集了,其篇幅已经大约是两本长篇小说的长度了。后来还有美国专家莫尔选编的劳伦斯书信集和几本单薄的劳伦斯与某个人的专门通信集。赫胥黎曾感慨说,劳伦斯在书信里书写了自己的一生,绘出了自己完整的画像,没有几个人像劳伦斯这样在书信里如此完整地展示其自我。
之后又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很多收到劳伦斯书信的人都纷纷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比如我记得世纪初我在诺丁汉大学学习时,我的导师沃森就时不时高兴地宣布他又从什么人手里买到了一封劳伦斯给谁谁的信件,感觉如获至宝,就像古董商淘到了千年的真品一样。他甚至告诉我发现了几封劳伦斯用德文写的信,他都翻译成了英文准备出版。这些都是英国劳伦斯研究界真正的专业行为,他们不放弃任何可能搜集到的一封信,甚至劳伦斯写下的只有寥寥数语的明信片都要不远万里地求索到手。
就是在众多劳伦斯作品爱好者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努力下,以剑桥大学伯顿教授为总主编的这套劳伦斯书信集第一卷于1979年出版,之后历经23年历程,终于在2002年出齐了八卷。所有书信都按照时间顺序编了号、编了关键字索引并做了详尽的注解,从1901年劳伦斯16岁上写给工厂的第一封求职信开始到1930年逝世前几天在病榻上写的最后一封信,时间跨度近30年。
伯顿主编在序言中强调说,劳伦斯的收信人中除了他的旧雨新知,还有很多文化名人如作家福斯特、哲学家罗素、文学家加尼特,出版家若干,还有不少社会名流,劳伦斯走入了他们的生活,与他们有深度的交往,因此在书信中有过对社会问题的深度讨论和争论,这些书信客观上透露了那20多年英国社会文化的多个侧面,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但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这样一套洋洋大观的书信集无疑是写在劳伦斯作品边上的一部巨大的“注解”,是他生命的线索和艺术注解,对研究他的每一个创作阶段甚至每一篇作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前我曾提出这样的假说,即劳伦斯的作品分为虚构与非虚构两个半壁江山,双峰并置,我们经常可以将他同时期的虚构作品与非虚构作品进行对比研究,从中发现他小说里人物思想与现实中劳伦斯散文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思想倾向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可以看到某些主要小说人物的价值观与劳伦斯本人价值观的同一性,从而在两个领域看到劳伦斯思想的表达方式:小说里是艺术性的,通过小说人物的塑造进行表达,非虚构作品里则是直抒胸臆的散文式表达。而现在,毫无疑问,他丰富的书信集更直观地呈现出他的日常表达,成为他两个半壁江山的坚实脚注,这是贯穿他大半生和整个创作生涯的一条清晰的线索,是生命的自传和艺术的自传,其价值之重无论怎样估计也不过分。
于是对于劳伦斯研究来说,虚构、非虚构和书信集就构成了劳伦斯世界的三分天下(当然还有他的绘画作品,但其体量尚不足以构成第四座山峰,不妨暂时将他的绘画与书信放在一起一并看作是劳伦斯文学创作的重要注解,劳伦斯的书信中多次谈到他的绘画理念和技巧),将这三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使得劳伦斯作品的發生学研究更有立体感,更加活色生香,这棵劳伦斯文学之树就更是长青的生命之树。沃森教授曾评论说,劳伦斯的讣告多年来一直在改写中,难有定稿,这与其作品与新时代层出不穷的新话题深度相契合有关,也与不断挖掘出来的新的“出土文物”有关,书信集的不断发现过程即是人们对劳伦斯不断更新认识的过程。相信随着对劳伦斯书信的持续研究,会有更多新的发现和命题涌现,这正是保持劳伦斯文学生命之树常青的又一新的养分之源。
因此,从劳伦斯作品发生学的角度说,大量的谈作品构思和出版的信件无疑是最有参考价值的。作为一个职业作家,劳伦斯的日常生活无非就是构思、写作、与出版社或代理人谈论稿件的发表与出版过程、出版后的推广和遭到非议后奋起为自己辩护,这个过程中的各种遭遇都在书信中不断提及,各种人情世故都在通信中有所触及,自然会有充满情感色彩的褒贬讽刺甚至诅咒。从早期的小说到最后压轴大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写作与出版过程中的信件几乎令一个“工作中的劳伦斯”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信件的语言都是家常话,时不时愤怒情绪爆发还会有诅咒,高度的口语化表达恰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日常的劳伦斯的言谈举止,嬉笑怒骂皆在信中。在没有录音和录像的条件下,还有什么比得上这样脱口而出的信件更真实地让我们看到为作品殚精竭虑和为出版发行奔走忙碌的鲜活的作家劳伦斯呢?我想至少我是“看到听到”了劳伦斯的音容笑貌和怒发冲冠。
作为对劳伦斯书信研读的初步成果,我选择了他晚期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写作和出版过程中所写的一些信件进行了翻译,尝鼎一脔,集中展现这段时间里劳伦斯的面貌,借此管窥“工作中的劳伦斯”。在杂志上发表时为了更为集中一些,除第一封信展现全貌之外,其余每封信都进行了段落的删节,删去了日常的寒暄和与作品无关的一些议论,只保留劳伦斯谈艺和为出版而策划征订的部分。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晚期最为看中的重磅作品,但因为语涉俚俗,不为彼时的社会道德理念所容,也成了最难出版的作品。劳伦斯为了保全作品的全貌,坚持一字不删,完整出版,最终不得不自己找印刷厂设计印刷,出版私人征订版。整个过程都活灵活现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为保全作家的艺术人格而倾尽心血,为作品的出版发行而奔走呼号的劳伦斯。
为了说服朋友们为他散发征订单,劳伦斯不断地在苦口婆心说明自己的小说理念和小说的性质,他最为反感的就是有人将小说称为性小说,劳伦斯不得不痴人说梦一般一再强调,这不是什么性小说。“阳物的思维比我们称之为性的东西要深刻的多。我不管我的小说叫性小说,它是阳物小说。” “当然了,它确实是十分‘心地纯洁之作。可是那些字词都用上了!让它们见鬼去吧。”“它是一本坦诚而忠诚的阳物小说,温柔而细腻,我相信是的,而且我相信我们都要变得温柔细腻。它会激怒那些下作之人,但肯定能慰藉体面的人们。无论如何请帮帮忙。”
除了苦口婆心之外,有时会发现劳伦斯几乎是在恳求这些朋友帮忙散发征订单,为了自己的作品完整地奉献给世人,他也是拉的下脸恳求的。要知道这个时候他已经病入膏肓,只有两年的存活时间了,经常咳血,经常感冒发烧病倒在床。这样的拼搏,除了为自己的艺术,还能为什么呢?他甚至不乏高亢的理性主义宣言:
我必须卖掉它。这是一场远征,咱俩都得上路,你帮我,我帮你。我知道你会尽力帮我的。我这是直接投向理性主义的财神头颅的炸弹。当然,它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更加让我靠边,比我现在还要靠边站。这是命运使然。你是跟我一起的,我知道。
读这批信件,让我们目睹了劳伦斯的“进行时”痴迷状态,感觉真像在看直播一样。而更多的信件都是如此这般地为我们“直播”劳伦斯工作、创作、交友、争论、忙碌的现在时。读这样的信件是读者的福分,让我们回到了百年前,让劳伦斯与我们同在,时空交错,过去与现在交织在阅读中,一时间忘却了自己身处何方,只觉得就是与劳伦斯谈笑风生、起坐交游,对他的境遇感同身受,甚至就是他的活动中的成员,在帮他发订单,在听着他的话发出会心的微笑,甚至随时在回应他的精彩言论,这就是劳伦斯的书信带给我的真实感受,我愿意将它分享给读者。
(黑马,本名毕冰宾,译审,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