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转制科研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优化研究
2020-11-17杨俊芳
杨俊芳
【摘 要】论文从党的十九大关于我国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论断出发,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对照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规定,分析转制科研企业目前业绩考核存在的问题,对构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业绩考核体系进行了探讨,以推进转制科研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Abstract】From the judgment of China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proposed by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for upholding and improving the basic socialist economic system, compared with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assessment regulations of central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the transformed scientific research enterprises, and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system to promot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ed scientific research enterprises to continue to grow state-owned capital stronger, better and bigger.
【关键词】转制科研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
【Keywords】transformed scientific research enterprises; busines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new development idea;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10-0144-02
1 引言
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国有企业要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对照中央要求引导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是经营业绩考核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转制科研企业作为科技型企业的国家队代表,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
2 新形势下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
国务院国资委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和国有企业发展水平,先后对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进行了5次修订,不断调整考核重点、优化考核指标体系。中央企业的业绩考核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优化。
一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突出企业功能点位和创新驱动。考核指标涵盖了效益效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国际化经营、保障任务、风险管控、节能环保等多方面的指标,在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下,更加突出了对科技创新的考核,突出了中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二是不断健全四个机制:①目标弹性管理机制,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国资委主导确定中央企业经营业绩总体目标,中央企业根据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以基准值为基础,根据三档目标值的结果导向,自报考核目标值,中央企业具有一定主动性,考核目标更具弹性;②正向激励机制,调增效益较好企业负责人效薪发放比例,对承担重大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任务成绩突出的企业给予考核加分奖励,按照“三个区分開来”原则事实就是给与容错;③考核评价机制,根据最新的考核导向进一步完善计分规则,根据高质量发展要求调整和改进考核系数,根据差异化原则综合评定等级;④考核协同机制,不断完善国资委内不同厅局之间的内部协同,同时强化与外部相关部门的沟通协商。
转制科研企业作为公益类企业,业绩考核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把社会效益放在了首位,重点考核产品服务质量、成本控制、营运效率和保障能力等,考核权重有所提高。经济指标年度重点考核经济增加值,任期重点考核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经济效益指标权重均相应有所下调。
3 C企业考核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C企业作为国资委直属的转制科研企业,对内部二级单位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包括财务和人才、科技标准、经营管理和党建,考核权重分别为65%、20%、20%和10%,考核分数同企业负责人效益年薪挂钩。该考核对促进各二级单位的经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新形势新要求下,该企业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3.1 考核制度缺乏系统性
C企业自2007年对二级单位实施经营业绩考核以来,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进行了两次修订,主要是根据新要求,在原有办法中添加相应指标和调整指标权重。财务部门2010年单独制定了《C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两个办法缺乏有效的结合和统一。2016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新增了阶段性的《C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奖励办法》。多年来一直是对考核办法修修补补,缺乏系统性。
3.2 考核的导向不够突出
C企业二级单位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为同一个办法,篇幅较大,内容繁多,且偏重于具体考核指标的描述,考核导向不突出。二级单位以完成数字指标为目标,不能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理解经营业绩考核工作。
3.3 考核内容的针对性有待提高
C企业所属二级考核单位有十余家,从企业规模、发展阶段、产业类别、市场环境都有着不同的差异,但均按照同樣的考核体系,用一刀切的方式对所有单位进行考核,不能很好地反映各单位的实际情况,考核重点不够突出。
3.4 考核指标体系有待优化
考核指标中,财务类考核指标数量较多,但重点不够突出,人才考核指标对大部分企业适用性较差,科技标准指标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经管类考核内容多是约束类的规定,党建考核指标目前尚未量化。总体来看,考核内容和权重均有待进一步优化。
4 构建推动C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考核体系
作为科技型中央企业,尽管国资委对C企业的考核重点是社会效益指标,但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经济效益仍然是该企业长期赖以发展的基础。对研发投入、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等指标的考核,也应该根据各二级单位的特点给予重点考核[1]。一是贯彻落实C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企业总部应该起到战略核心作用,根据国资委年度及任期经营发展要求,制定领先的发展战略。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发展目标面向未来,将前瞻性、挑战性和可持续性的战略目标贯穿到所有二级单位。二是体现精细化和差异化。尽管C企业是转制科研企业,但二级单位功能定位仍然有所区别,因此应选取适合的标准分类考核,对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的单位突出不同的导向,考核指标要更加贴近企业实际,个别可以做到“一企一策”,更具针对性,体现差异性。三是平衡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通过考核引导,鼓励二级单位注重效率与效益的提升,同时更加关注社会效益,推动二级单位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做强做优。
4.1 构建“1+N”体系框架
首先确定经营业绩考核对内牵头部门,做好总部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同时统一研究制定考核制度,并根据最新要求适时进行修订完善。其次将目前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和业绩考核办法分为薪酬管理办法和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制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作为纲领性文件,将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管理流程、考核方式方法、考核结果应用等内容做系统整体规定,在此基础上再分项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及办法。
4.2 明确各类考核指标导向
从C企业经营战略出发,明确各类指标考核导向。突出效率效益导向,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考核,选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类指标和引领行业科技进步类指标;突出战略引领导向,对企业业务转型和经营质量考核;落实国际化经营发展战略,选取国际化考核指标;突出可持续发展导向,从巩固企业科研实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维护各类资质及升级、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等进行考核。明确具体导向,引导所属企业负责人从考核目的出发,推动本单位发展。
4.3 分类考核优化指标体系
从功能分类看,对以经济利润为核心的考核单位,着重考核其盈利水平,压缩财务类考核指标数量,除利润总额、净利润等基本指标外,根据发展阶段设定分类指标;对科研型单位,着重考核其科研投入及重大科研项目数。从发展阶段分类,对于经济体量较大且经营时间较长的企业,侧重规模的稳定增长,对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外地分院,侧重增长速度及抗风险能力。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进行分类考核的同时,设定约束性指标和加分指标,构建由基本指标、分类指标、约束性指标和加分指标组成的考核指标体系。
5 结语
作为科技型国有企业,C企业应肩负起新形势下的发展使命,树立正确的导向,引导各级单位深入市场,深挖潜能,不断创新,勇挑重担。应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健全考核制度,完善考核体系,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加强结果应用,持续不断地推进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上新台阶,更好地发挥经营业绩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不断推动各级单位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国有企业经营负责人业绩考核制度分析与评价[J].会计之友,2012(0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