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2020-11-17王守元
王守元
【摘 要】论文系统梳理了以往有关我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第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因和动机;第三,现阶段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问题;第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
【Abstract】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s the previous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he mixed ownership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 which mainly focuses on four aspects: first, the connotation of mixed ownership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econd, the reasons and motives of mixed ownership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ir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ixed ownership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t this stage; fourth, the path of mixed ownership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综述
【Keywords】state-owned enterprises; mixed ownership reform; review
【中图分类号】F276.1;F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10-0096-02
1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
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并存的经济模式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杨建君指出,早在1997年十五大官方文件中混合所有制的说法就已出现,而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就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1]。倡导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路径不是新的提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企业都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
正确的把握“混合所有制”的内涵能更好地把握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混合所有制并非等同于股份制,而是保持公有制的基本属性的同时,又允许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存在,它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在企业内部的最好结合。正如胡峰所说,国企改革是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进一步完善,通过改革以求达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共生的效果[2]。
2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因和动机
2.1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因研究
国有企业之所以改革是因为其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Hong Yu提出国企迅速发展所导致国企和非国企不公平的竞争地位以及国有经济市场化改革方向的矛盾已經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3]。因此,学者们提出,政府加大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是为了改变当前国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现有文献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企定位布局和国企内部治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观点:国资委制定策略集中程度过高、政府企业两者界限不清、权责利三项分布不明等问题日益突出;自身监督力度不够,“裁判员和运动员”双重身份的现象屡见不鲜。国企定位布局的主要观点:荣兆梓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最大障碍是不清晰的企业功能界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十分困难,政府与企业分开的改革目标落实不到位[4]。国企内部治理的主要观点:卢俊认为,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往往被国有股东兼顾,以至于企业常常被经营目标多元化的局面困扰,公司治理工作的复杂程度在无形之中加大;董事会的组成结构存在问题,使得大股东左右高层的策略制定,同时,侵犯小股东既得利益,缺少相应且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使企业常常陷入“内部人控制”的困境之中,无法抽身[5]。
2.2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机研究
改革动机是改革的出发点和目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提高国企竞争力。不少学者发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健全国企公司治理机制,例如,刘运国等人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提高国企内部控制质量[6]。廖冠民认为可以通过降低政策性负担提升企业绩效[7]。第二,实现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李维安研究后认为,国企改革中引入混合所有制可以达到“1+1>2”的治理效果[8]。刘晔、张训常等人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9]。
2.3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任重而道远,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不断深入,其中的问题也显露出来。何路认为,之前学者争论的通病是没有触及国有企业属性的变革,由于现阶段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改革方向的选择,学者纷纷投身研究整体的改革策略而忽视了属性的变革的研究[10]。綦好东、郭骏超等认为我国政企不分的问题尽管得到显著改观,但问题仍然存在。在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结构调整步入阵痛期的阶段,来自既得利益者的阻力仍然较为明显。此外,国有资产经营的激励机制落后于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这也是一个不可小视的因素[11]。景朝阳认为,对制度即混合所有制的理解不深刻是现阶段改革的问题所在,缺乏相应的产权保护制度对产权交易环节进行监督、规范和管理,国企的“去行政化”程度不高,对国企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制度缺乏全面的理解和认识[12]。
2.4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分析
2.4.1 科学把握政策方向,做好各行业的顶层设计
卢俊认为在改革顶层设计中起主要作用的应该是政府,要想帮助国企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政府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统一规划,实施稳步推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统一政策,探索混合所有制的多种形式,分类提出措施,切忌“一刀切”。
2.4.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梁法院等人结合公司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两方面,提出内部治理的董事会机制应是以外部董事为主的,同时,建立透明的、行之有效的董事会议规则和累积投票制度,倡导扩大监事会权利;外部治理的重点应放在经理人市场机制的构建上,发挥市场自然竞争的作用[13]。
2.4.3 政府放权
很多学者认为没有清晰的国企功能分类管理界定,阻碍了政企分开的落实,进而出现国有资产管理混乱的现象。例如,蒲宇飞提出为更好地解决政企不分、国企管理行政化等角色错配的问题,要软化垄断行业的刚性准入制度[14]。由此看出,政府向下放权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国企改革必然触及的领域。
3 现有文献评述及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当前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文献很多,诸多学者在解读党和国家的政策的基础上精确把握混合所有制内涵的,为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虽然现有文献在数量上较为丰富,但已有研究大都从宏观层面发表意见,停留在理论探讨,基于微观层面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较少。今后的研究应该落在具体问题的分析方面,根据问题提出可以落到实处的解决方案以帮助推进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杨建君.大型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环节[J].改革,2014(05):41-43.
【2】胡锋.国企改革中实施混合所有制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4(10):110-113.
【3】Hong Yu.The Ascendency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 development, controversy and problems[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2014,23(85):161-182.
【4】荣兆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视角的国有经济改革新问题[J].经济纵横,2014(09):71-74.
【5】卢俊.推进混合所有制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J].宏观经济管理,2014(09):18-20+24.
【6】刘运国,郑巧,蔡贵龙.非国有股东提高了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吗?——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6(11):61-68.
【7】廖冠民,沈红波.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负担:动因,后果及治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4(06):96-108.
【8】李维安.深化国企改革与发展混合所有制[J].南开管理评论,2014,17(3):1.
【9】刘晔,张训常,蓝晓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研究[J].财政研究,2016(10):63-75.
【10】何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J].鸡西大学学报,2016,16(10):62-64.
【11】綦好东,郭骏超,朱炜.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力、阻力与实现路径[J].管理世界,2017(10):8-19.
【12】景朝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与路径[J].中国产经,2018(10):56-59.
【13】梁法院,丁胡,冯磊.新一輪国有企业改革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4(04):72-75.
【14】蒲宇飞.完善动态混合所有制结构焕发经济活力[J].经济问题,2013(11):4-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