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光前:一名独具“商”眼、心系祖籍国的华人首富

2020-11-17李敏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陈嘉庚毛毯新加坡

李敏

世人慌慌张张,只为碎银几两,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万种愁肠。李光前忙忙碌碌,富甲一方,只为世人解万种愁肠。他倾其全部身家,捐助公益,惠泽至今;献血18次,直至70岁方休……

宁可身受冻 不要“改姓毯”

1893年,李光前出生在福建南安县梅山芙蓉乡(今南安市梅山镇竞丰村),在家排行老二。他幼年家境贫寒,但其父李国专对孩子们的教育相当重视,先后送他们去私塾读书。

后来李国专移居新加坡,1903年10岁的李光前也乘船前往。开船不久,气温骤降,船上的人衣衫单薄,冻得直打哆嗦。当时船上还有一人,就是“华侨旗帜”陈嘉庚,他通知全船的人,凡是姓陈的,每人发一条毛毯。船上的旅客纷纷报名说姓陈,以此拿到毛毯御寒。

不久,陈嘉庚到各船舱查看,见到一个少年仍然穿着单衣,连忙问他为什么没去领毛毯。少年说:“先生,刚才通知说姓陈的才可以领毛毯,我不姓陈,不能冒领。”这位少年就是李光前。他这种诚实的举动,让陈嘉庚深受触动,说道,“我再通知一次,不姓陈的也可以领毛毯,你去拿吧。”

1916年的一天,李光前偶遇冒雨买饭的陈嘉庚,便递上了一把雨伞,还阴差阳错,充当了陈嘉庚的临时翻译,帮陈嘉庚促成了一笔相当可观的生意。当时陈嘉庚有意跟欧美商人直接进行橡胶买卖,但苦于无人会英文,李光前的出现让他喜出望外,遂收入麾下,主要负责中、英文函件及对外联络工作。

李光前办事干练、业务精通,不久就被升为橡胶贸易部经理。李光前深得陈嘉庚赏识,陈嘉庚有意把长女许配给李光前,便请好友从中牵线搭桥。1920年,李光前与陈嘉庚的长女陈爱礼结为夫妻。

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李光前成为陈嘉庚公司的强有力支柱,已过而立之年的李光前准备独立创业。1927年,李光前以10万元(叻币,下同)的价格,从一位英国种植家手上买下了1000多英亩橡胶园,但陈嘉庚却为之担心不已,原来,这块橡胶园如此便宜,是因为胶山上有老虎,传言曾吃掉割胶的工人。

李光前对这块橡胶园有着自己的想法,他曾经在英文报刊上看到,当地政府有意在这附近开辟公路,公路一开,老虎自然绝迹。果不其然,公路修建后,橡胶园价格暴涨。1928年李光前把这块橡胶园以40万元的价格售出,为日后创业积累了资本。1928年,李光前创办了南益橡胶公司。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爆发经济危机,李光前纵横捭阖,南益公司渡过难关,而后迅速扩大生产和购销网络,向新加坡岛外扩展业务;作为当时华商银行第一股东,为应对全世界的经济萧条带来的影响,李光前推动华商银行与其他两家银行合并,共克时艰,最终发展成为了财雄势大的新加坡华侨银行。20世纪30年代中期,李光前跃居华人首富,是新加坡、马来亚等地家喻户晓的“橡胶大王”“黄梨大王”。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李光前在美国纽约创办西亚公司。1941年,李光前已经成为世界顶级“橡胶大王”。同年,李光前赴华盛顿参加国际橡胶会议。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他被迫滞留在美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李光前回到新加坡。为了表彰李光前对当地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1957年9月,马来亚授予他“拿督”(Dato)荣衔。1964年,马来西亚国家最高元首封给李光前P·M·N(意为“护国将军”)的称号。

到20世纪60年代,李光前所属橡胶园的总面积已达1.85万英亩,拥有15个厂、20个办事处,实际掌握世界天然橡胶贸易总额的1/8。与此同时,李光前进行多元化经营,涉足银行、黄梨、木材、印刷、饼干、榨油等多个行业。

辅佐陈嘉庚 热血助抗战

经历了生活苦楚,见识了列强凌辱,李光前热切期盼祖籍国富强、民族振兴。青年时代的他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该会海外支部的活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光前担任董事会主席的《南洋商报》,揭露日军侵华罪行,讴歌祖籍国人民英勇抗战。

1937年9月,李光前、陈六使等人到陈嘉庚在新加坡的办公处怡和轩,希望陈嘉庚领导新加坡、马来西亚的筹赈抗日工作,并表示愿意出钱出力。同年10月10日,新、马华侨筹赈祖国伤员难民大会委员会成立(后简称新加坡筹赈会或星华筹赈会),陈嘉庚任主席,李光前率先捐献了10万元。

1938年陈嘉庚与其他侨领共同发起组织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李光前积极参加了该组织的筹备,并在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南侨总会第一届常务委员会委员。李光前积极参加该会组织的各项抗日救国及筹赈活动,同时还购买了一定数额的救国公债。

1939年,李光前被选为新加坡华商的最大组织中华总商会主席,他在任职期间,团结广大华商,维护他们的权益,资助抗日救国。

在李光前被迫滞留美国期间,仍然念念不忘祖籍国的抗日事业,利用在世界红十字会美国分会工作之机,积极发动侨胞捐款救济祖籍国的抗日伤员和难民。

热心兴教育 造福后来人

在陈嘉庚倾资兴学精神的感召下,1939年,李光前独资在家乡南安芙蓉乡创办国专小学;1943年,他捐资创办国光中学。

新中国成立后,李光前看到了祖籍国的新生,恋祖爱乡的热情更加高涨,捐巨资发展家乡教育事业。1952年,李光前兴建梅山学村,成为一个闻名中外的学村,拥有幼儿园、小学和中学,领有医院、影剧院、植物园、体育场、水厂、电厂等。这时期,李光前还扩大了国光中学、国专小学、国专幼儿园。

1934年,陈嘉庚公司歇业后,李光前不仅竭力支持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村所需办学经费,还捐资给厦门大学新建礼堂、扩建校舍和增加文体设施。1950年,李光前筹集600多万港币,由陈嘉庚统一筹划修复被国民党飞机炸毁的厦门大学校舍。

1934年,李光前接任陈嘉庚的南洋华侨中学董事长职务,长达22年之久。在这20多年间,他还负担该校每年的大部分费用。1953年至1957年,李光前共捐助了120多万元给南洋大学作建校基金。此外,每年还捐给该校优秀生奖学金。

1962年1月1日,李光前被聘为新加坡国立大学首任校长,期间,他推动设立新加坡大學医药研究所,并捐助100万元作该研究所的教育基金。

·来源:《福建侨报》(原文有删改)

·责任编辑:黄昀昀

猜你喜欢

陈嘉庚毛毯新加坡
陈嘉庚选采办
陈嘉庚一诺
陈嘉庚选采办
我的毛毯
新加坡
爱国华侨陈嘉庚
李小书的“妈妈”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