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国名趣谈

2020-11-17钱伟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狮城马来海峡

钱伟

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的岛国新加坡,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望,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更以优美整洁的环境著称于世,被誉为“亚洲花园”。

众所周知,新加坡共和国是因新加坡城而得名的,也就是说先有新加坡这个城市后有新加坡这个国名。此外,新加坡还有诸多别名,如狮城、星洲、星岛、石叻、叻埠等。

那么,您知道这些名称是怎么来的吗?

先来说说“狮城”的来源。

新加坡在马来语中的名称为Singapura。根据《马来纪年》的记载,公元14世纪,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在海上航行时遇到风暴,船只漂流到一个岛上,刚一登陆便看到个异兽,当地人告诉他那是狮子。于是,他为新加坡取名“Singapura”(在梵文中意为“狮城”)。如今,新加坡著名的地标鱼尾狮雕像即由此而来。另外,新加坡的国徽上也有一头狮子,以此作为国家的象征。

再解释一下叫“星洲”和“星岛”的缘由。

近代英国人对马来亚进行殖民统治,他们根据当地人的发音,称新加坡为“Singapore”,华侨据英语读音将其译为“星加坡”或“星嘉坡”,又依中国国内地名的命名习惯,将“星加坡”省略为“星”字,再附上一个地名通名“洲”或“岛”,创造出“星洲”和“星岛”这两个中文与马来文合璧的地名。

至于为何把新加坡称为“石叻”和“叻埠”则少有中国人知道。

原来在马来语中,新加坡另一个更古老的叫法是“Negeri  Selat”。其中,“Negeri”意为城市;“Selat”意为海峡,合在一起就是“海峡城市”。当地华侨根据“Selat”的读音称其为“石叻”,或将“Selat”最后一个音节“1at”的发音译为“叻”(拼音lè,粤语音译用字),然后再加上地名通名“埠”(指有码头的城镇或商埠),于是,另一个中文与马来文联袂的地名“叻埠”就出现在人们的口头、报章、书刊和文献中了。由此,一些与之相关的词语也应运而生,如“叻币”(Straits dollar)指海峡殖民地时期(1845~1939年)新加坡的货币名称;“叻报”(Lat Pau)是二战前新加坡出版发行时间最久的中文日报,从1881年创办到1932年停办,总共刊行长达52年。

其实,新加坡的别名还不止于此,比如旧时华侨又称其为“淡马锡”(Temasek)或“旧柔佛”(Johor)。

新加坡历来就是华侨在东南亚的聚居中心。迄今华人仍是该国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华人约占总人口的70%)。从过去华侨給它取的名称之多,可以看出两者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

·作者系贵州财经大学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黎敏

猜你喜欢

狮城马来海峡
马来宝诗词一首
进新加坡
新加坡映象
新加坡旅游局开启“心想狮城”新纪元
海峡吟
贺捷
车迟国斗法
德雷克海峡
魔鬼海峡
狮城奇迹的三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