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自贸试验区建立一周年:面向东盟书写八桂精彩

2020-11-17黎敏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通关试验区营商

黎敏

一年前,国家正式批准设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广西自贸试验区),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蓝图上绘下了广西的有力一笔。

高位谋势,细处落笔。根据国家批复的《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广西自贸试验区要建设成为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高标准高质量园区,“面向东盟”成为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一年来,广西在推动自贸试验区方面有哪些新的进展,在打好“东盟牌”上有哪些新作为,形成了哪些创新经验,未来又将如何谋划?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厅长、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蒋连生。

建设自贸试验区 广西全力以赴

“一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已完成《总体方案》赋予的120项改革试点任务中的58项,累计完成率达48.3%;下放自治区级行政权限162项,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事项545项;新设企业10561家,其中外资企业85家;实际利用外资超1.4亿美元,占广西同期总额的13.8%;外贸进出口额超1308亿元,占广西同期总额的30.9%。”蒋连生用一组数据高度概括了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果,而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广西“举全区之力”建设自贸试验区的魄力与决心。

据蒋连生介绍,目前广西自贸试验区已初步建立了制度保障体系,构建了“领导小组+指挥长(办公室)+工作部+片区”的自贸试验区建设指挥体系;相继出台了《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等专项配套政策;构建了全面高效推进工作的指标体系。

而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世界银行对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有一套评价体系。我们在建设自贸试验区时,就对标这个标准,逐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据蒋连生介绍,除了下放行政权限之外,广西自贸试验区还积极抓好法治化营商环境;抓好审批流程再造,让数据多跑路,让用户少跑腿;抓好营商环境评估,委托第三方机构对3个片区营商环境进一步梳理,通过多维度、多角度了解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跟踪企业的获得感。

根据德勤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系统、全面的评估,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年来取得了七项主要成果,包括:“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投资自由化不断显现,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及开放度不断扩大,现代服务业不断创新发展,通道门户建设不断完善。

面向东盟:“试验田”里收获广西经验

在中国建设自贸试验区的队伍里,广西自贸试验区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发挥自身的优势,还需要广西自贸试验区准确把握好“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定位。

据蒋连生介绍,一年来,围绕这一定位,广西自贸试验区大力建设面向东盟的重要开放平台,推动了中国—东盟特色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中国—东盟经贸中心等项目发展;进行了面向东盟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制度创新;促进了跨境劳务合作;推动形成了面向东盟开放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如以中马“两国双园”为依托打造汽车产业链,打造中越凭祥三诺电子信息产业链、南宁市跨境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链,以及以凭祥友谊关、东兴北仑河二桥为主要陆路通道的国际陆上运输供应链等。

在此基础上,广西自贸试验区突顯“面向东盟、陆海联动、沿边开放”三大特色,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积极开展差异化探索,在广西自贸试验区这片“试验田”上,收获了一批具有广西特色的创新经验。

一是积极探索支持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的新经验。“一年来,我们围绕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物流标准化在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开展制度创新,有效推动国际贸易物流集聚。”蒋连生说,“例如,首创铁路集装箱与海运集装箱互认机制,在海外设立铁路集装箱还箱点,形成‘原箱出口、一箱到底、海外还箱全程国际多式联运模式。开创‘一口价‘一单式国际多式联运定制化服务。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慧湾项目等。”

二是积极探索促进沿边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广西自贸试验区创新开展互市贸易“集中申报、整进整出”通关新模式,开发边民互市贸易申报手机APP,边民互市通关作业无纸化实现100%覆盖,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超75%,企业减少运输成本3000~6000元/车。

建立边境地区跨境人民币使用“银行+服务中心”模式,便利边民互市贸易结算。建立中越跨境劳务合作“四证两险一中心”管理模式,打造跨境劳务合作联审平台,实现跨境劳工证件“网上申报”“一窗发放”,开发务工人员人脸识别管理系统,已累计办证38万人次,惠及323家企业。

三是积极探索深化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新模式。广西自贸试验区积极推动友谊关口岸实行全信息化智能通关,联检部门实施“多卡合一”“人脸识别”作业,实现一站式“秒通关”(30秒钟以内),通关时间缩短80%以上,为企业年降低成本约2亿元,是全国边境陆路口岸的首创经验;大力推进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AEO(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积极构建以中国—东盟跨境金融改革创新为代表的金融开放生态。

扬帆起航 未来可期

按照国家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部署,自贸试验区批复后,原则上3年内要建成,接下来的路要如何走?蒋连生表示,广西自贸试验区将在“特”字上做文章,在“建”字上下功夫,积极开展差异化探索。

“我们会继续在全面完成120项改革试点上下功夫。2020年年底,按照计划我们要完成改革试点任务的70%以上。所以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要聚焦改革试点任务的完成,逐项抓好落实。”蒋连生说,“其次,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这也是各个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我们将聚焦三个方面,分别是支持‘陆海贸易新通道通关便利化方面的创新,聚焦边境经济合作创新,以及聚焦面向东盟的产业链重构。”

此外,大力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促进自贸试验区开放型经济的集聚也将作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一周年后,我们面临的改革任务更加艰巨,‘易改的改革试点任务都已完成,剩下的都是改革深水区。但我相信在各方的高度重视下,自贸试验区作为开放发展的最高平台,将在引领其他开放平台上作出贡献。”蒋连生这样说道。

·联系编辑:313464302@qq.com

猜你喜欢

通关试验区营商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渝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激活母城发展新气象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假作真时真亦假:逻辑通关②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博物馆通关小列车
通关手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中国7个新自贸试验区设立工作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