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变革
2020-11-17
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历史性决策——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十一、十二日三天,《人民画报》记者高明义、李淼分别在北京第一五0中学和第一五九中学考场,用镜头记录下一场特殊的考试。当年,中断了十年的全国高考得以恢复,考场内年龄跨度从青年到中年的考生得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一九七八年六期的《人民画报》报道了当年三月举行的全国科学大会。在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发表讲话,明确提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和知识分子重新受到重视。一张照片中,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杨乐、张广厚比邻而坐,笑容满面。科学大会让科学家们激动不已,他们说:“解放的不仅是人,还有智慧。”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伟大的变革,使中国国力增强,中国人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物质充足与生活幸福。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地赶上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九九0年二期的《人民画报》中,一篇本刊记者采写拍摄的报道,介绍了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在北京举办的外商投资企业成果展览会。展会上集中展示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吸引外资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文字中介绍,截至一九八九年九月底,中国政府共批准举办外商投资企业两万零二百七十八家。
一九九0年,《人民画报》不失时机地在“国际友谊”栏目中,增加了“海外见闻”的内容,刊登更多关于世界各地风土人情和文化风俗等方面的稿件,加强中国与世界的相互认知与了解。
不断的开放,使中国人民有更多机会认识世界,也使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深圳经济特区
一九七九年,中央决定在广东沿海的深圳、珠海、汕头及福建的厦门分别划出一定范围,兴办经济特区。本刊于一九八五年五期策划《五年崛起的经济特区——深圳》专题报道,从城市建设、工业区、合资企业以及旅游几个方面对深圳经济特区进行了详细介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把党的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本刊于一九七九年三期报道了此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此次会议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路的坚强决心。
高考一九七七
一九七七年九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被恢复。恢复高考,从根本上改变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这不仅是重建秩序文明的重要开端,更是人们对知识信仰的重建,对社会价值的重塑,让许多青年人通过高考焕发了追求自我价值的斗志。北京的考试时间为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十一、十二日三天。本刊记者高明义、李淼分别在北京第一五0中学和第一五九中学考场,记录下恢复高考北京考场的珍贵画面,并于一九七八年三期刊登专题报道。此后,这组照片在很多年里被各类媒体多次引用,得到广泛传播。
科学的春天
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八日至三十一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本刊于一九七八年六期报道了此次大会。在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发表讲话,明确提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左”的政策,知识和知识分子重新受到重视。全国科技大会不但有力地推动了科技领域的拨乱反正,而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八日,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杨乐、张广厚(从左至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科学大会上。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科学大会让许多科学家激动不已,他们说:“解放的不仅是人,还有智慧。”摄影 刘恩泰
粉碎“四人帮”
一九八0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一九八一年一月二十五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厅起诉和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公开审判,江青反革命集团受到法律制裁。粉碎“四人帮”,实现了党和人民共同意愿,彻底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是党和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本刊记者孙毅夫作为现场仅有的几名摄影记者之一,提前很久来到法庭,寻找最佳拍摄角度。他没有像其他记者那样靠近被告席,而是选择在离被告席有一定距离的书记员背后,高角度长焦镜头拍摄。这样既保证拍摄到每个被告人,又可以在仅有的不超过一分钟的时间内,将四人拍摄在同一个画面当中。在其后各家报刊发表审判“四人帮”的照片时,多是用四个人单独的照片,或者使用排版技术合成在一起。只有《人民画报》刊登的照片是“四人帮”接受审判独幅照片。
上海女装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上海女性的服装逐渐丰富多彩。上海街头,在以蓝、灰为主调的男式服装的背景上,女性的服装显得十分突。如样式新颖的米色、豆沙色套装,各种颜色的马夹、各式裙子以及秋天的薄呢大衣、冬天的织绵缎丝棉袄等,都应时应景流行。本刊记者曾湘敏为这一现象留下了影像资料,并于一九八二年一期通过对上海女性衣着花式、式样、质料等变化的报道,反映出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以及思想开放的变化。
三百万辆自行车
本刊于一九八0年二期策划了《三百万辆自行车》专题报道。当时的北京已有三百萬辆自行车,本刊记者从买车、修车、管理车以及骑车的几个方面讲述了当时自行车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汽车尚未普及的年代,自行车使中国人第一次整体改变了自己的速度。它不仅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方便的运输工具,更是当时人们美好生活的象征。本组报道获“一九八0年全国好新闻照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