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十佳”记者团走进沭阳,探究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秘诀

2020-11-17徐长杰

纺织服装周刊 2020年39期
关键词:产城沭阳产业园

徐长杰

江苏沭阳最近又火了一把。

9月26日,第二届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发展论坛暨“沭阳杯”第九届纺织行业新闻奖启动会在江苏沭阳召开。同期同地,来自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以及纺织服装周刊、中国纺织、中国纺织报等荣获全国纺织行业“双十佳”新闻奖的媒体记者,走进“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及部分纺织企业,期冀挖掘沭阳纺织产业发展的秘诀。

记者团此行,到底发现了哪些亮点呢?

强劲增长背后有玄机

没有传统产业的涅槃重生,就没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何为高质量发展?记者认为,在并不好的大环境下,在多数企业都在走下坡路甚至求生存的情况下,有人却仍能实现高速增长,这就是高质量。无独有偶,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本次产业园区发展论坛上就被授予了“全国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称号,这也让此行有了明确的看点。

江苏沪江线业有限公司是记者团“深度行”的第一站,他们所生产的,就是“一针一线”的线,这并不起眼的缝纫线,却串起了整个纺织服装产业。我们不妨通过这家企业的发展,管中窥豹沭阳纺织是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掌握了一流技术,传统产业也可以变为朝阳产业。

缝纫线可以说是老牌的传统产业,但其却在近年来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据介绍,沪江线业目前是国内乃至世界最专业的制线企业之一,以纺纱、染色、制线为主营业务,在全国主要城市设有160余家专卖店。国内服装品牌所使用的缝纫线,大部分都出自沪江线业,几乎占據了国内市场约30%以上份额。

记者在走访时了解到,自2006年到沭阳投资建厂后,沪江线业多次追加投资,并不断进行工厂扩建和设备升级,如投资建设了三万纱锭智能车间项目,工艺流程采用国内外的先进设备,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万锭用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目前,沪江线业的缝纫线纱锭超10万枚,形成国内最大的缝纫线规模。不仅如此,企业还非常注重环保问题,曾投资3000万元用于废水废气处理,并且不断创新绿色生产工艺,可以说是将可持续发展写进了企业的DNA。

沪江线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正是沭阳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实际上,自 2005年第一家包覆纱企业落户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纷至沓来,短短15年时间,沭阳纺织企业实现了从少到多、产业从弱到强、品牌从无到有、发展从自觉到自信,区内已集聚新东旭纺织、宋和宋智能科技、恒能家纺、红柳纺织、腾盛纺织、华艺时装、豪悦实业等知名企业,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生产设备最多、产量最大的优质包覆纱产业基地。

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沭阳纺织产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要求,充分发挥产业优势与制度优势,生产供给能力及产业链运转协调性得以快速恢复,在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疫情防控中贡献了纺织力量,保障了经济平稳运行。

沭阳县委书记、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卞建军更是将纺织服装产业评价为沭阳国民经济中最稳定的支柱产业,是稳岗增收的重要民生产业,也是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

目前,沭阳县纺织服装企业516家,其中规上企业10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江苏省名牌产品5个。2019年,沭阳县纺织服装产业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49.31亿元,同比增长31.56%。今年即使在疫情的影响下,沭阳预计仍能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来了沭阳不后悔!”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近年来,沭阳一直在聚力打造最优的企业成长发展生态。

谈及营商环境,身处其中的投资客商最有发言权。2018年,长兴客商卢新荣到沭阳投资30亿元,成立了江苏恒能家纺新材料有限公司,建立起江苏恒能家纺产业园,成功为沭阳家纺产业补链,打通了家纺产业的全产业链条。

为何选择沭阳?面对记者的一系列问题,卢新荣谈到:“我是浙江湖州长兴人,经过几次考察,2018年才最终决定将公司开在沭阳。那时沭阳的家纺产业已经有相当的规模了,恒能来了之后,基本上沭阳的家纺产业链就全部打通了。”

据悉,在来沭阳之前,卢新荣前前后后去过很多城市,经过考察都觉得不合适,最后选择沭阳,是看中沭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苏北唯一一家落户县级城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环境好,各方面资源非常优越,并且这里的领导班子,讲诚信、讲效率、讲公平。

“来了沭阳不后悔!”卢新荣发出感叹,并列举了几件与沭阳有关的事,“我们从 2018年5月18日开工,仅仅三个月时间,首批30亿元的项目就已全面开工,整个项目的推进,包括所有项目的开工、立项审批过程都很快。遇到问题,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局长、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魏伟会进行现场会办,成立专门的帮办组来帮办。这样高效的办事效率,在别的地方是少有的,也因此坚定了我在沭阳投资的信心和决心。”

其实,“可持续的政策优势以及守信用的政府”早已在投资沭阳的客商中有口皆碑。

近年来,沭阳县分管纺织领域的领导虽有更替,但对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初心却一直未变。在像卢新荣这样的客商眼里,政府工作人员的热情甚至高于企业家,他们更像是沭阳纺织产业的“实干家”。

沭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彭伟表示,自沭阳将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以来,依托包覆纱、特色家纺和智能针织三大板块,沭阳已迈入“机械装备—纺丝—加弹—织造—印染—成衣”全产业链时代。

生产、生活、生态的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发展,是我国众多有产城市的终极目标,但往往忽视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协同,普遍存在“重产业轻城市”的问题,导致产业布局与城市发展需求不匹配,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分割、离散甚至相冲突。就大部分园区来说,缺乏城市功能的匹配和提升,陷入“空转”和“孤岛”困境的情况时有发生。

完善的配套不仅能够提升园区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强支持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更能形成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园区。

2016年起,从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的奠基开始,记者见证了从一片荒芜之地到平地而起的广袤园区的全过程。

不过,这里不是钢筋水泥构筑连甍接栋的厂房,走进园区,更像是花鸟鱼虫生态宜人的公园。

惜地如金的园区内,有着比厂房面积更大的景观湖。不仅如此,园区内宿舍、食堂一应俱全,同时,员工活动室还设立了健身房、瑜伽室等供员工休闲娱乐的场所。

对此,魏伟表示,虽然盖厂房能够让政府获得更多的收益,但景观湖却能让员工和企业更愿意留下来。要让企业和员工在这里不仅有工作,更能享受生活。

目前,该园区一、二期24.5万平方米用房全部投入使用,成功入选“国家智慧型纺织园区试点”,获批省级科技产业园。园区内优秀企业鳞次栉比,素有“提花机之王”之称的山东宋和宋公司在此兴建宋和宋智能科技公司,拥有16条智能纺织装备生产线、30多项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电子提花机销售额和规模领先国内同行。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沭阳智能化发展已由“盆景”走向“花园”。

实际上,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从建立之初,就立志打造成為产业转移升级的集聚区、政府与行业协会互惠合作的示范区、体制与机制创新的先导区以及产城融合发展的样板区。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如今,在纺织产业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沭阳更是在把握城市化机遇,下一局“产城融合”的大棋。

棋局的开篇是“产”,“产城融合”基础也是“产”。

产城融合更注重产业与城市的并行发展,以实现产城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作为沭阳产城融合的样板区,则是在不断探索产城融合模式,无论是不断完善硬件配套,还是潜移默化地打造软环境,都在强化产业园区创新及转化功能。与此同时,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区也在有效地贯彻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和招商选商的发展理念,为产业园区品质产业企业的确立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发展基础。

未来,沭阳将进一步厚植优势、擦亮品牌,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效、智能、生态发展,构建引领未来的纺织服装产业生态圈,为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贡献更多的“沭阳模式”“沭阳经验”。

沭阳县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石敬峰表示,当前,国内外环境发生巨变,我国经济发展也更倾向于由内需拉动。当然,依靠内需并不意味收窄视野,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要融入“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首当其冲就是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升级,沭阳纺织也将会针对重点领域开展补链、固链、强链。同时,还将进一步推动创新发展,以此提供经济内循环动力,通过创新赋能完成产业升级,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将纺织产业培育成千亿级,推动沭阳纺织产业由“高原”走向“高峰”,打造沭阳新的工业地标。

猜你喜欢

产城沭阳产业园
对六师五家渠市产城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
江苏沭阳苗木市场最新苗木价格
江苏沭阳苗木市场最新苗木价格
浅谈华夏幸福产城融合恰逢其时,资本运作格局分析
江苏沭阳苗木市场最新苗木价格
江苏沭阳苗木市场最新苗木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