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PCK”: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的全新视角

2020-11-17侯正奎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视角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

侯正奎

[摘要]“MPCK”就是数学(Maths)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的结合体。基于“MPCK”视角,教师要用“高观点”统领图形与几何知识,要从“学生立场”来观照学生的图形与几何学习,要从教学法知识视角来审视图形与几何教学。“MPCK”知识为教师的图形与几何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小学数学;“MPCK”视角;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舒尔曼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概念。通过这一概念,人们认识到教师教学工作的专业性、独特性,认识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科的本体性知识,更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教学法知识。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学法知识比本体性知识更为重要。而“MPCK”就是数学(Maths)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的结合体,“MPCK”知识为教师的数学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以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板块教学为例,介绍“MPCK”视角下的教学实践操作。

一、基于“MK”视角,用“高观点”统领数学知识

“MPCK”知识可以初步分为数学学科知识(MK)、一般教学法知识(PK)、关于学生的知识(CK)等。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首要的问题就是“学什么”的问题,这是数学课程本体的问题,也是最为核心的问题。著名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先生认为,“学什么”永远比“怎样学”更为重要。因为“学什么”牵涉的是教学的方向问题,而“怎样学”牵涉的是教学的方法问题、策略问题、路径问题。基于“MK”视角,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高观点”视角来统领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不仅包括显性的数学知识,而且包括隐性的数学知识,如数学思想方法、核心观念等。就图形与几何知识而言,其外在的特征、面积公式、体积公式等就是显性知识,而推导过程所蕴含的思想、方法、策略等就是隐性知识。对于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其本质,更要认识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要从高观点、大思想的视角认识数学知识。比如,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从“MK”视角看,不仅包括长方形知识、正方形知识、平行四边形知识、三角形知识和梯形知识,而且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换言之,数学知识教学不仅包括结果性知识,而且包括過程性知识。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推导过程,让学生形成图形面积推导的转化思想,形成剪拼、平移、旋转、分割等的图形面积的推导策略。不仅如此,教师可以从知识视角对多边形的面积进行统整。比如,动态地展示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就能通过梯形的面积公式将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有效整合。如“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看成是上底为0的梯形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看成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看成是上底和下底相等、高与宽相等的梯形的面积公式”,等等。这样的一种高观点,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本质,把握数学本质知识之间的关联。

基于“MK”视角的数学知识,表征了教师对数学本体性知识的基本看法,包括数学的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等,教师要对数学知识进行统揽、组织。教学中,尤其要把握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本体性知识的灵魂,是最具活力的数学知识,能够发挥迁移、统领、概括等作用。

二、基于“CK”视角,用“学生立场”观照数学学习

学生数学学习的效能,不仅取决于教师对数学本体性知识的解读,更取决于对学生具体学情的把握。基于“CK”视角,教师要努力站到“学生立场”上去,从“学生立场”“学生视角”去观照数学知识。只有从“学生立场”来观照数学知识,数学教学才能取得应有的实效。因而,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普遍性的年龄特征、心理规律等,更要把握每个学生的认知特质、认知倾向,把握学生的学习态度、相异构想等。

对于图形与几何这一部分内容,不同的学生会做出不同的解读、探索。有学生喜欢对图形与几何进行动手操作,有学生习惯于对图形与几何直观认知,有学生能够对图形与几何进行有效推理,等等。因此,在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部分学生擅长于图形的变换,另一部分学生擅长于公式推导等。学生对不同的图形与几何板块内容的学习适应性是不同的。比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有学生进行撕角法的直观操作,让三角形的3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也有学生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画出对边的平行线,根据直觉判断相等关系的角(同位角、内错角等),从而洞察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还有学生通过画三角形的高,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直角三角形进行推理等。不同的学生显示出认知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握好学生的认知差异,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才能提升数学教学的效能。

基于“CK”视角,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把握学生的可能认知路径,把握学生理解的发展历程,认识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优势、障碍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图形与几何教学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融入数学学习之中来。

三、基于“PK”视角,从“教学法”来审视教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着眼于学生是否掌握数学知识,这种掌握主要是对结果性知识的掌握。基于“PK”视角,从“教学法”来审视教学,我们不仅要考量学生对结果性知识的掌握,更要考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合理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表征,注重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

因而,如何将“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成“教育形态的数学”,如何有效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如何盘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催生学生的数学想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等,就成为“PK”视角下教师教学应当注重的问题。由于教学法知识的差异,同一个数学知识,不同教师会做出不同的教学设计,有的教师课堂教学平平淡淡,而有的教师课堂教学则风生水起。比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圆锥的体积”时,有的教师会将这部分内容研发成“探究性教学”,有的教师将这部分内容研发成“验证性教学”,不同的教学有着不同的旨趣。一般来说,“经验性知识”适合于“探究性教学”,而“超经验性知识”适合于“验证性教学”。“探究性教学”注重的是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注重的是让学生进行发现。而“验证性教学”注重的是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小心地求证。以“验证性教学”为例,首先让学生提出猜想,有的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应当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一半,因为等底等高的直角三角形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而直角三角形沿着直角边旋转形成圆锥,长方形沿着长或宽旋转形成圆柱。但通过实验验证后,学生很快就否定了自己的猜想,进而形成新的猜想: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在通过实验验证之后,学生获得的猜想并不一定正确,必须进行有效的验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MK”视角分析,教师对数学本体性知识有清晰的认知;从“CK”的视角分析,教师要尽可能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具体学情,关注学生学习差异;从“PK”视角分析,教师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MPCK”,逐步建构最佳的“MPCK”结构,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维新.学科教学知识: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外国教育研究,2005(3):10.

[2]舒尔曼著.王艳玲,王凯,毛齐明等译.实践智慧:论教学、学习与学会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黄毅英,许世红.数学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特征与研发举例[J].数学教育学报,2009(1):5-9.

猜你喜欢

视角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支撑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成实践
真实世界的寓言
论电影中角色参与的心理快感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