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模式探索

2020-11-17雷新胜

药学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创新性药学

雷新胜

复旦大学药学院 (上海 201203)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近四十年,培养了大批学术研究型人才。随着经济结构的细化、社会分工专业化快速发展,各行业急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1]。为此,教育部于2009年颁布《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开始了由学术研究型向专业应用型的重大转变[2]。为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培养既具创新思维又有职业适应能力的专业学位硕士,探索其人才培养模式和规律刻不容缓且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上已把生物制药作为科技发展下新兴产业的关键。得益于多学科的快速发展和交叉融合,生物制药的发展速度进入了空前快车道,我国医药行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科技水平逐步与国际水平接轨。当前,我国医药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并呈稳步上升态势。国内医药企业逐渐从传统的仿制药生产转型到现代创制药生产,随之而来的是药学各领域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巨大需求[3],传统的学术研究型药学人才已不能满足现代医药行业的人才需求[4]。因此,高校加强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规模、完善其培养体系,显得尤为紧迫。

1 药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

近年来,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加上我国药学专业硕士学位的设置时间不长,其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5],目前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明显不足[6],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部分高校为综合研究型院校,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在教学、研究和质量保障等方面建立了完整体系,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对于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关键环节——专业实践场地,这些院校通常不具备,在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方面劣势明显。尽管可以通过“校企联培”或“分段式外派”方式克服这个问题,但部分企业实践育人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存在“只干活、不培育”的现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质量难以保障。

第二,多数院校中的导师为学术型研究人员,在实践经历和专业实践教学经验等方面有所欠缺,对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助力有限。尽管高校可以通过“双导师制”方式加以弥补,但是,如果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间没有或较少合作,易造成理论指导与具体实践联系不紧,实践效果不佳。因此,部分基地实践易变相为岗位培训,这与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宗旨不符。

第三,由于研究生分配指标有限,而校内导师通常科研任务重、考核压力大,当生源不足时,若与校外导师合作不密切,学生外派实践常常流于形式,易造成学术研究型与专业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同质化。

第四,由于外派实践会导致学生暂时脱离熟悉的校园生活,学生外派意愿较低,基地实践能动性不高,这易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2 药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建立

复旦大学为综合研究型院校,针对当前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现状和不足,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培养实践现状,就其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尝试以既有技术创新性又有应用潜力的研究课题为核心,针对研究课题的创新性和应用性要求设置具体培养方案。笔者通过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完成了创新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其“个性化”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药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2.1 兼顾项目研究的创新性和应用性来设计课题

近二十年来,有机化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合成方法、策略和概念层出不穷。合成策略从目标导向性合成转变为多样性导向合成、生物导向性合成,化学反应追求原子经济性,合成路线更趋向于步骤简洁和绿色化学目标。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这些方法、策略和概念为现代药物的新合成方法和工艺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

有鉴于此,笔者基于“药学偏好”的咪唑并[1,2-a]吡啶杂环骨架结构,为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设计了如下研究课题:以易得的2-氯代咪唑并[1,2-a]吡啶为切入点,采用多样性导向合成策略,通过对其进行脱氯反应和Suzuki偶联反应的创新性研究,进而尝试开发新颖、高效、原料低廉且避免剧毒试剂使用的合成米诺膦酸和唑吡坦的新方法。其中米诺膦酸为2009年在日本上市的抗骨质疏松药[7],而唑吡坦是传统的安眠药[8]。该项目在合成方法和合成策略上具有创新性,其工艺的完善又具有潜在的市场应用前景(图2)。因此,该课题较好地契合了当前制药工业领域所需的创新性和适用性要求。

2.2 以项目研究为纽带,组建个性化培养的“合作型双导师制”

根据设计课题的创新性和应用性要求,学院在组建导师队伍时,从医药工业研究方面颇具优势的研究院中遴选校外导师,通过项目合作方式组建“个性化”培养的导师队伍。根据课题设计的目的,选择在药物工艺开发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专家为校外导师,即以研究项目为牵引,组建密切合作的“双导师”队伍[9]。根据项目目标,双方共同协商学生培养方案。在项目研究与开发方面,笔者负责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和项目基础研究的指导工作,校外导师则负责项目后期工艺研究的指导工作。

另外,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加强思想育人,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学生辅导员作为“双导师制”中的重要补充,其参与到学生思想的动态管理、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共同保障学生培养质量[10]。

图2 2-氯代咪唑并[1,2-a]吡啶的多样性导向衍生化及其应用研究

2.3 由项目牵引的课程体系“个性化”设置

本院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旨在为药物技术转化等应用领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其培养基本要求是掌握药学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胜任本领域的实际工作。为此,笔者按照本校研究生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对药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了“个性化”设置,即在必修的学位公共课(政治、外语、专业外语等课程)基础上,按照研究项目所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要求,对部分学位核心课(包括学位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和学位选修课程进行筛选和优化组合。如在学位基础课上,主要选择了“现代有机合成方法与技术”“现代色谱技术”课程;在学位专业课上,主要选择了“药学研究进展”“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和“现代药物分析选论”;在学位选修课上,主要选择了“命名反应与药物分子骨架的构建”“全合成策略”“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相关法规”和“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为满足学生个人兴趣和未来职业的发展需要,他们可自选其他学位核心课和选修课,以达到学籍管理的学分要求。

由项目牵引而设置的“个性化”课程体系方案,既为学生的项目研究做了前期准备,又与后期的实践环节密切相关,同时还满足了部分学生个人意愿,因此,其避免了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在诸多方面存在同质化培养的劣势。

2.4 项目创新性的研究与项目延续性外派基地实践

当前关于米诺膦酸和唑吡坦的合成工艺路线依然涉及有毒试剂的使用,与绿色化学的要求不符。通过碳-氯键的断裂或交叉偶联反应构建其重要中间体的方法未见报道。此外,由于杂环上的杂原子易引起催化剂中毒,使得杂环上的碳-氯键的断裂或交叉偶联反应研究既有新颖性又有挑战性。

通过个性化课程的理论学习,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学院开展了该项目的研究,实现了一系列的2-氯代咪唑并[1,2-a]吡啶类化合物的脱氯反应和Suzuki偶联反应。在这个基础上,以2-氨基吡啶类化合物和马来酸酐为起始原料,笔者建立了米诺膦酸及唑吡坦的合成新方法。为进一步考察这些新方法是否具有应用价值,新方法的工艺优化是否为必不可少的一环,外派基地实践提供了一个有针对性的实践机会和有力补充。在校外导师的指导下,新方法的工艺研究顺利在校外导师所属研究院中实施,最终,通过关键中间体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均以满意的总收率获得满足质量要求的产品。这两条工艺路线具有原料易得、避免了有毒试剂的使用、无需柱层析纯化、易于放大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11]。

3 总结

由于该项目研究与基地实践匹配度和融合性好,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也大为提高,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在2-氯代咪唑并[1,2-a]吡啶类化合物的脱氯反应和Suzuki偶联反应研究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在米诺膦酸及唑吡坦的合成新工艺研究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训练。学生能较好地完成研究与开发任务,从相关工作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对未来职业发展愿景有了新的认识。这部分学生毕业时不仅获得了学院优秀毕业生证书,而且得到了多个国内药企和外资企业的青睐,较好地实现了“面向药物技术转化等职业领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的定位目标。

药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它是一项复杂且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导师在培养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培养模式。针对我国医药企业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设计兼顾技术创新与应用开发型课题,有助于培养我国医药行业急需的药学专业人才,也有助于实现科技人员把科研成果书写到祖国大地的时代要求。由课题牵引,构建药学专业硕士“个性化”的培养模式,主要包括组建密切合作、强强联合的“双导师制”队伍;针对课题目标与任务,建立“个性化”培养的课程体系,既符合学位、学籍相关规定又传授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实施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并举,校内学习研究与外派基地实践无缝衔接;导师及辅导员在学生培养过程的每个环节加强思想育人、保障质量管理等。这样一种“个性化”的培养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热情,而且也促使科研人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业务,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药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为我国医药行业输送更多的创新性应用型药学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创新性药学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