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服务预防慢阻肺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效果分析

2020-11-17胡小艺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4期
关键词:性肺炎插管呼吸机

胡小艺

(通城县人民医院,湖北 咸宁 437400)

气管插管可以有效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避免缺氧,有效抢救多种危重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但是,患者在气管插管时会对口腔和咽峡部造成损伤,导致呼吸免疫力下降,气管插管时无法关闭口腔,会阻碍吞咽。上述因素会导致口腔内细菌滋生,细菌繁殖迅速,会明显增加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概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无肺部感染的气管插管引起的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气管插管的常见并发症[1]。本研究探析了优质护理服务预防慢阻肺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2月~2020年1月80例慢阻肺气管插管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每组例数40。其中实验组年龄45~76岁,平均(65.21±7.27)岁,男29例,女11例。对照组年龄41~75岁,平均(65.78±7.91)岁,男27例,女13例。两组一般资料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①加强手部卫生和洗手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措施,要强化医护人员规范洗手行为。②口腔护理:用200 mL氯化钠溶液冲洗患者口腔,另一名护士用仪器吸出患者口腔分泌物5分钟以上,用无菌棉签擦拭口腔。③体位护理:半卧位将床头抬高30°~40°,以减少胃内容物的反流和吸入,显著减少细菌在胃内的反向定植和胃-肺感染途径。④气囊护理:安全气囊压力每隔2 h准确测量一次,经吸痰、翻身、鼻饲等护理操作后,安全气囊压力维持在250.30cmH2O左右。患者进食时,采用最小漏气技术将安全气囊充气,防止食物回流气道或误吸。⑤气道湿化护理:在呼吸机管道上安装雾化装置,加强人工气道的湿化和温度,将加湿器内水温控制在33℃左右,气体控制在65%左右,每天更换一次加湿器灭菌和注射用水。⑥胃肠营养护理:提高免疫是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鼻饲管应选择管腔较小、不易堵塞的鼻饲管。每次鼻饲前应吸痰,并采取半卧位,检查是否有胃内滞留。⑦呼吸机管理:加强对管道及其冷凝液的管理也会产生细菌定植。每天更换相同的呼吸机导管并不能降低VAP的发生率。每7天更换一次,不仅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应及时清除管道和集水箱中的冷凝水。收集的冷凝水应放入有效氯含量为200 mg的消毒剂中,并放入有盖的塑料桶中。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满意度(0~100分,越高越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18.0软件中,构成比用x2统计,计量则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满意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满意评分比较(x±s)

2.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35,P=0.013<0.05)。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有1例2.5%,而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8例20.0%。

3 讨 论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临床常见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在机械通气后48小时内或机械通气后72小时内。一旦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就会增加脱机难度,死亡率非常高。据统计,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死亡率约为20~70%,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很大影响[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细菌误入上呼吸道和胃腔;吸入含有细胞的颗粒;血源性感染;邻近器官感染;气管内管内细菌生物被膜的产生。气管插管本身降低了患者呼吸系统的阻力。已有多项研究报道预防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在临床护理中,加强医护人员感染控制和洗手教育,严格院内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严格呼吸道管理,定期检测细菌感染,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正确给予肠内营养和半卧位,减少胃肺感染,做好口腔护理,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天数,明显降低医疗费用[3]。

该研究的成果显示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慢阻肺气管插管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性肺炎插管呼吸机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