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冠心病PCI治疗患者自护能力及健康行为影响的效果观察
2020-11-17袁国香
袁国香
(启东市人民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启东医院),江苏 南通 226200)
冠心病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临床通常给予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现就选取48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不同的护理效果,分析循证护理对该病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开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5月我院冠心病PCI治疗的4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无精神疾病、交流障碍、恶性肿瘤等合并症。将48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循证组(循证护理,24例)和传统组(传统护理,24例)。在循证组中,年龄30~70岁,平均(50.78±6.41)岁,男15例,女9例;在传统组中,年龄31~69岁,平均(5.63±6.48)岁,男16例,女8例。通过软件分析两组资料,结果显示可比。
1.2 护理方法
给予传统组患者传统护理模式,包括口头宣教、饮食指导、观察切口状态等;给予循证组患者循证护理模式,包括:
(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召开小组会议,组织小组成员学习循证护理的流程,并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分享护理经验,明确护理工作的重难点,结合相关措施积极讨论工作中的问题。(2)提出问题:由于冠心病PCI患者的护理措施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因此护理工作的进行不仅会影响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还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可以在小组会议中提出循证问题,结合工作经验提出护理问题,经过投票决定,确定最终的护理问题。(3)循证支持:选择合适的关键词,如“冠心病”、“自护能力”、“健康行为”等,通过互询证观察和应用。联网或书籍等途径进行文献检错,整理出与该问题有关的资料和证据,作为护理方案实施的理论依据。(4)循证观察和应用:根据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定期为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知识的培训,内容包括冠心病PCI相关知识、护理心理学、循证护理理论、护理措施、饮食搭配、运动指导等,并在培训结束后为护理人员进行考核。(5)具体措施: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宣教,为其发放自护宣教调查表和自护知识手册,增强患者的自护能力,为其制定多元化的健康教育策略;术后为患者制定运动计划,护理人员先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即为患者按摩小腿,足背、下肢肌肉进行屈伸运动,在患者能够自行运动后,指导其在病房内慢走,每次5分钟,注意速度和动作幅度不宜过大。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分析两组数据,自护能力、健康行为评分均用(±s)表示,t检验,P<0.05。
2 结 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两项评分之间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循证组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自护能力、健康行为评分(±s,分)
表1 自护能力、健康行为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自护能力 健康行为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循证组 24 62.13±5.72 85.49±4.41 65.48±5.77 84.37±4.61传统组 24 62.48±5.69 70.58±6.82 65.98±5.49 72.48±6.77 t -- 0.21 8.99 0.30 7.11 P -- 0.83 0.00 0.75 0.00
3 讨 论
冠心病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血管腔阻塞,导致其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的症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对患者机体的危害也较大,如果治疗方法不当或不及时,会威胁到患者生命。临床上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虽然效果较好,但是还需要辅助相应的护理措施。
本次研究给予循证组患者循证护理,通过建立护理小组、提出循证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具体策略等方面,为患者开展护理,结果显示循证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自护能力(85.49±4.41)、健康行为(84.37±4.61)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70.58±6.82)、(72.48±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循证护理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其护理质量和护理态度都得到有效改善,增强护患之间的关系和信任度,同时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也能够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使患者愿意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依从性都得到提升,同时,对冠心病PIC相关知识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得以改善。
综上所述,给予冠心病PIC患者循证护理,能够提升其自护能力,使其健康行为增多,推广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