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手术护理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0-11-17孙宇
孙 宇
(沭阳协和医院,江苏 宿迁 223600)
腹腔镜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一项技术,是安全、简单的微创手术,对患者造成的疼痛小,术后创伤小,并恢复快的优势[1]。但因医疗环境、身体情况与术后预后情况等因素,在腹腔镜术后也会出现并发症等情况,进而不利于患者恢复[2]。手术室护理路径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护理方式,将其用于腹腔镜中获得满意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本研究现对需进行腹腔镜手术室护理路径做以下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被研究人员均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5月入住本院的58例需手术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各29例,前组29例人员年龄23~74岁,平均(48.59±2.04)岁,男14例,女15例;另外一组人员年龄22~75岁,平均(49.04±2.74)岁,男10例,女19例;2组成员的一般资料呈正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人员行手术室常规护理,对术前、术中、术后做好护理,对患者加强巡视,指导其下床活动等,以及饮食指导。
观察组人员与对照组基础上加手术室路径,如下:(1)依据患者的病情、身体情况组织医务人员制定护理路径表,从入院检查、医疗条件、治疗方案、健康指导与出院计划方面进行。(2)待患者入院后,主动向其介绍手术室的环境,以及术前术中与术后需注意的事项,另外对患者的生理、心理进行评估,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的患者及时进行疏导,帮助缓解其不良情绪,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3)在手术开始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观察,对手术室内的温湿度调节在适宜范围内,另外,帮助器械护士与医师实行手术,在术后将患者留下进行观察一段时间,对其生命体征与各项指标进行监测,查看患者有无出现不良反应等,做好预防并发症的出现。(4)待患者情绪后,将其转入病房内,护理人员要交接功能,配合责任护士对输液、输血以及用药情况进行核对等。要严格依据临床路径表对其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记录与观察,针对性护理要贯穿于整个手术过程中。
1.3 观察指标
将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前等待时间、手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与不良反应(腹胀、烦躁、恶心、皮肤压伤)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x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P决定是否有差异,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指标对比
经过将2组人员的手术指标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人员的手术前等待时间、手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 相较2组人员的手术指标(±s)
表1 相较2组人员的手术指标(±s)
组别 例数 手术前等待时间(d)手术后进食时间(h)排气时间(h) 下床时间(h) 住院时间(d)对照组 29 2.59±0.41 15.39±1.58 22.39±5.08 18.85±4.28 5.39±1.44观察组 29 1.58±0.54 11.08±1.58 13.22±6.21 12.52±4.87 3.20±1.44 t 8.022 10.387 6.154 5.257 5.791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人员中未有并发症出现,发生率为0%,对照组人员中具有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0.69%,其中腹胀、皮肤压伤均为2例,烦躁、恶心均为1例。由结果可知,观察组人员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20.69%),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腹腔镜手术能有效降低患者手术的痛苦,且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较小,且回术后恢复时间短,以及术后瘢小且美观,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减小,无仍和的负担与压力[4]。该种手术形式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深受好评。
在临床实践中,若加上手术室护理路径,能够进一步提高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手术室护理路径主要以个性化护理模式干预,于术前、术中、术中对患者实行不同的干预措施。在该种管理模式下,不仅让患者身体健康得到关注,且对其心理、生理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另外,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护理质量也随之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提高与改善。本研究通过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实行手术室护理路径,患者的手术前等待时间、手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要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少,进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具有明显效果。
综上所述,对腹腔镜手术配合手术室护理路径,具有明显效果,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