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凝胶冷敷贴对预防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效果观察
2020-11-17陈清蓉黄威莉
江 梅,裔 敏,陈清蓉,黄威莉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 200240)
临床常用盐酸胺碘酮,可用于抗心律失常,但是,由于此药强刺激患者血管,pH值低,可对患者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1],从而导致患者发生静脉炎,临床应采取有效办法来预防。本组选择60例,分析了预防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过程中应用水凝胶冷敷贴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1月随机选择60例使用盐酸胺碘酮患者临床资料,均同意入组,抽签分组,观察组纳入30例,各项数据:男20例,女10例;年龄39~85岁,中位53.6岁,对照组纳入30例,各项数据:男21例,女9例;年龄38~84岁,中位53.5岁。经t检验或者X2检验,二组患者资料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二组均选择无静脉窦、上肢粗直、无炎症血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熟练操作流程,一次穿刺成功。本组探究中,二组均使用22 G留置针,在成功穿刺之后,利用5 mL的0.9%氯化钠溶液,为患者实施脉冲式封管,然后单管使用盐酸胺碘酮(已经配制完成),每隔48~72 h将留置针更换1次,若发现患者出现静脉炎,应立即更换。
对照组采用3M透明贴,对留置针进行固定,观察组采用水凝胶冷敷贴,沿着患者静脉走向覆盖水凝胶冷敷贴,面积10 cm×5 cm,对留置针进行固定。
二组患者使用盐酸胺碘酮过程中,首次用药剂量负荷量是150 mg,混合2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在10 min完成泵入操作,然后更改用药剂量,选择300 mg盐酸胺碘酮,混合44 mL浓度5%的葡萄糖溶液,泵入速度是10 ml/h,在患者复律之后,或者患者下降心率之后,注入速度更改为3 ml/h,平均患者用药时间在2~3 d。
1.3 效果研究[2]
参照《静脉护理操作指南》判定静脉炎标准,包括0级、1级、2级、3级、4级,判定标准分别如下:没有症状;穿刺处红斑出血,伴或者不伴疼痛;穿刺处红斑、水肿、疼痛;穿刺处红斑、疼痛以及形成条状痕、触诊存在静脉索;穿刺处红斑、疼痛以及形成条状痕或者纹、触诊存在静脉索且长度在1英寸以上、需要开展化脓性引流处理。
1.4 统计学办法
根据SPSS 22.0统计学软件来完成x2以及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检验标准α=0.05。
2 结 果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更低、静脉炎发生时间明显推迟,对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二组静脉炎发生率对比[n(%)]
表2 二组静脉炎发生时间对比[n(%)]
3 讨 论
临床分析静脉炎,属于静脉壁化学炎性反应,在临床上常见,分析发病原因,是由于患者从静脉输注药物且药物具有高刺激性以及高浓度特点,或者患者长时间将导管留置、药物外渗等。临床分析盐酸胺碘酮,可强度刺激患者血管,可对患者血管内皮细胞造成一定损伤并导致患者发生静脉炎[3],因此,子啊静脉使用盐酸胺碘酮过程中,注入位置一般选择中心静脉导管位置,但是,由于深静脉置管费用较为高昂以及风险较大,在临床上,不能广泛应用,若采用外周静脉注射泵入方式,使用盐酸胺碘酮过程中,会发生局部皮肤组织无菌性炎性反应以及外周静脉血管无菌性炎性反应等[4]。
相关性文献报道,盐酸胺碘酮高浓度应用,采用外周静脉泵入,可导致患者高发静脉炎,本组实验得出: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更低、静脉炎发生时间明显推迟,结果证实,采用水凝胶冷敷贴的价值较高。
临床分析水凝胶冷敷贴,在临床上常用,组成部分包括防粘层、背衬层以及凝胶层,黏性材料的使用,可保护敷料自黏性,其中凝胶层存在吸收性能,可将大量毒素以及渗出物质吸收,可促使患者药物外渗导致的肿胀以及疼痛均有效缓解,临床优势明显,具体如下[5]:水凝胶冷敷贴舒适度高,可以良好贴合患者皮肤,不会导致患者皮肤过敏,不会刺激患者皮肤,作用较为持久,应用时,较为方便,容易将其揭下,不存在痕迹,另外,水凝胶冷敷贴无色无味、温湿度合适,在贴上后,可将闭合环境形成,可对白细胞介素以及巨噬细胞释放起到一定刺激作用,有利于患者加快炎症消退并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改善,可促使患者淤血以及水肿均加速吸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临床研究证实,预防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过程中应用水凝胶冷敷贴,临床认可。
综合以上得出,预防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过程中应用水凝胶冷敷贴的效果可靠,可促使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更低、静脉炎发生时间明显推迟,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