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高龄孕产妇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2020-11-17李慧芳李艳玲
李慧芳,李艳玲
(吕梁市人民医院,山西 吕梁 033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不断开展,高龄产妇也出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经过对护理经验总结显示[1],给予高龄产妇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分析对其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产科收治的35周岁以上150例孕产妇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表格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75)和研究组(n=75),其中对照组孕妇年龄下限为35周岁,年龄上限为44周岁,平均年龄为(39.54±2.10)岁,孕周范围在32周~41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4.51±1.36)周;研究组孕妇年龄下限为35周岁,年龄上限为45周岁,平均年龄为(39.85±2.11)岁,孕周范围在31周~41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4.36±1.35)周。纳入标准:所选孕产妇年龄均在35周岁以上,并且均为单胎妊娠。排除其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对比2组孕产妇临床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其生命体征严密检查,并告知分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还应根据其身体状态为其进行饮食指导、心理干预以及健康宣教等。给予研究组高龄孕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1)在心理干预中融入人性化护理措施,由于高龄孕产妇年龄相对较大,因此在妊娠期间极易对自身身体状态以及胎儿发育情况过度担心,从而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引起应激反应加剧,在分娩过程中会出现疼痛剧烈现象。对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孕妇进行交流,为其讲解高龄产妇妊娠及分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还应告知家属多花时间陪伴孕妇,给予其一定的情感支持,使其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妊娠和分娩;(2)在产时护理中融入人性化护理模式,在生产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并对其疼痛程度进行有效评估,根据产妇疼痛程度实施适当的疼痛护理,并指导其采用正确的方式呼吸,以此促进分娩减缓疼痛的同时,护理人员还应采用抚摸及语言支持等,给予其一定的安慰[2];(3)产后人性化护理,产后护理人员应协助其取舒适体位,并指导高龄孕产妇抱婴儿的姿势和正确的母乳。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指导产妇按时更换体位,防止出现压力性损伤,为了促进血液循环,还应指导产妇进行适当运动。
1.3 观察指标
对产后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同时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对所选孕妇及家属进行调查,满分设置为100分,量表共分为25个题目,每个题目分值在0~4分之间,分数越高说明孕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越满意[3]。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比较2组孕产妇产后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孕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9.33%,而研究组为2.67%,组间比较(x2=23.416,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比较2组孕产妇产后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差异(n,%)
2.2 对比2组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差异
调查显示,对照组为(90.17±3.44)分,研究组为(99.05±0.45)分,组间比较(t=3.271,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属于一种较为新型的护理理念,其更加强调对患者实施人性化、精细化和全面化护理干预。由于高龄孕产妇年纪相对较大,其身体素质也出现下降趋势,妊娠和分娩过程中极易出现胎膜早破、产后出血以及巨大儿等并发症,从而给临床护理工作造成一定困难,本研究主要对高龄孕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护理期间不仅要加强对其实施产前心理干预、产时护理和产后干预,同时还应注意对产妇隐私部位的遮挡,避免侵犯孕妇权益。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孕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9.33%,而研究组为2.67%,组间比较(x2=23.416,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并且对照组为(90.17±3.44)分,研究组为(99.05±0.45)分,组间比较(t=3.271,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高龄孕产妇护理工作中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此护理模式值得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