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奋斗(一)

2020-11-17金一南

当代贵州 2020年8期
关键词: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有心人

这些年来,我站上过很多党政军机构、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的讲台,但在庄严的毕业典礼上讲话,还是第一次。

我从未从哪一所院校毕业。我们这代人属于一个特殊群体:长身体时遇上国家经济困难、进中学时遇上文化大革命、结婚时遇上计划生育、步入中年又遇上机构改革打破“铁饭碗”。若就不能输在起跑线这一说法来看,我们早已满盘皆输。1987年初我与5个分别20年的老同学聚会,他们的学历不是本科就是研究生,只有我这个当年的班长、保送上中学的全优生是初中毕业。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人生危机,当时已经35岁。

就在那次同学聚会后,我参加自学高考,第一年考过5门,第二年考过7门。自学的小屋内贴满手绘的各学科各种图表,考前躺办公桌上枕个抽屉睡一会儿。两年时间考下的“党政干部自学大专”,成为我的最高学历。就这一点来看,今天在座的大多数人都比我强。如果说这就是命,我们这一代人命中注定要比别人走更为艰苦的路程。参军前我当过两年工人,抡大锤打铁,成为全厂青工模范。突击支援越南前线代号为“525”的输油管接头,在C620车床上连续干了36小时,创造车工加班最高纪录。入伍后在基层连队干了11年,出墙报版报、打篮球、参加技术比武忙得热火朝天,全然不知高考的机会正在身后悄悄逝去。我从来不是那种敏感的人,在机遇面前表现麻木,我36岁学外语,41岁学电脑,46岁副高职称,47岁上讲台,是一个疲于追赶末班车的人,从来没当过时代弄潮儿。几十年下来回想,自己只把握住了一点:从来没有厌弃过自己干的任何工作。当工人时被称为“天生的好车工”,到部队后被称为“天生的好技师”;进国防大学图书馆被称为“天生的好馆员”;最后站上讲台又被称为“天生的好教员”。其实哪有什么是天生的。我相信一句话:一个人如果热爱生活,从热爱工作开始。一个人如果热爱祖国,从干好工作开始。

数十年一路走来,我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三点体会:

一、做有心人;二、干困难事;三、立大格局。

先说第一点:做有心人。为什么要做有心人?因为生活变化太快了,因为世界变化太快了,因为我们学的东西过时太快了。唯有心,才能让人持续积累,持续追赶。2000年初,我去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那里的教授不论讲什么几乎都从历史开始,从哲学开始,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洛克、霍布斯、马基亚维里、卢梭;1215年英国大宪章、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同去的战友英语专业毕业,句子能听懂,连在一起却不太明白讲的什么意思。我是自学英语,水平远不如他,下课两人一起凑情况,却能告诉他讲课内容的要旨。他说:唉呀到底是国防大学的,不简单。我自己也很感慨:整整20年前在军区通信团当无线技师,在冬天四面透风、脸盆里毛巾冻得梆硬的宿舍内,把一本《西方哲学史简编》划得密密麻麻,完全想不到当年的积累成为后来在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的基础。人生充满了不可知,就是这些不可知,成为人们改变命运的奋斗空间。

人们常说:学到用时方恨少。我体会关键在于是不是有心。如果无心,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也不一定学进去;如果有心,风餐露宿的场所也是学习天地。我在基层连队12年,没有比别人更好的条件。之所以能多看一些书,多做一些笔记,回想起来很简单,不过是利用了别人聊天、打牌、看电视的时间。社会有种种不平等,唯时间对每个人一律平等。对这个平等资源的不同运用,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人人皆知知识无限,人人皆知学习重要,人人也都看到了松懈的普遍。学习与积累不但克服惰性,而且磨练品格。知识积累与精神积累,在这一过程中相辅相成。

猜你喜欢

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有心人
揭佳怡: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陈靖璇 做传统文化的有心人
做英语学习中的有心人
军民融合如何更好一些怎样更快一些——国防大学学者对军民融合的见闻、探因及建言
提高新闻敏感性要做“四有心人”
解放军制胜之道20 对外海战首告捷,胜利收复西沙岛(上)
解放军制胜之道16 技术兵种,边打边建
解放军制胜之道15 吃堑长智,“零敲牛皮糖”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3年招收20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