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与媒介内容生产应用
2020-11-17□
□
媒体对新技术的应用一直是不断实现自我突破的方向之一,新技术的应用往往都会给媒体的内容生产流程、呈现方式、传播效果带来新的改变。从中央厨房到AI播音员,新技术不断给媒体带来创新的空间。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已经被各大媒体提上日程且正在步入实践。作为底层信息布局技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信息流动模式都会给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媒体产品创新提供发展空间。本文结合区块链技术的几个应用特性,阐述其几个可能的应用方向。
一、智能合约背景下的社区内容生产环境
智能合约是通过计算机语言自动执行的合约内容,并没有人的参与,也有人称为自动合约。智能合约的安全等同于区块链网络的安全,所以智能合约可以被认为无法篡改,因此在用户中具有高信任度的特性。智能合约执行的内容和传递的信息能够创造稳定的社区生态。
信息涉猎面广,质量良莠不齐是当前社区运营的痛点。通过社区形式传播和获取信息,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不可或缺的渠道。社区内信息传播质量的良莠不齐,垃圾信息过多,成为困扰各类社区运营的难点。专业的媒体或机构,利用自身技术能力,建立相关数据库,对不实信息预警提示后进行人工干预,已经一定程度在借助机器的力量干预信息生产过程,但耗费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更新迭代快,这在中小机构和社群的管理中难以实现。一些中小机构为了维护社区的环境,耗费大量的人力进行社区管理、信息维护。
社区信息质量的高低、传递的效率都是关乎社区运营成败的关键节点。社区内信息质量的品质一方面需要高质量信息源的支持,社区内KOL(关键意见领袖)的引领,更需要社区内成员对社区内信息发布领域、真伪、形式等具有共识,让用户能够快速准确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所以,排除干扰信息就成为关键环节。
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可以对社区内的信息发布进行首层筛选。具备智能合约功能的社区,用户在参与社区时从自我角度判断是认可社区理念的。这是智能合约在社区中的第一层应用。然后,在日常的运用中,智能合约的管理模式可以通过程序的自动执行对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和禁言,减少垃圾信息对社区的干扰,从而提高社区内容的供给质量。最终,在社区信息生产传递中形成“人—智能合约—人”,改变“人—人”的信息生产传播模式。
事实上,第一层次的应用目前已经存在。大型社区和专业机构在用户注册时就会要求其签署相关的用户协议,一些社群也在成员中发布成员管理规定。但传统模式的合约不具备自动、实时执行的能力,从而导致约定内容难以发挥约束力。执行智能合约的社区将有效把相关约定通过数据代码形式布局在社区的底层区块链上,在社区成员中自动执行,违反约定的信息将无法在社区发布,或者对相关发布人进行已约定的惩罚措施。
智能合约社区的用户管理路径。目前,各种规模的社区数量庞大,既有像腾讯、优酷、知乎这样专业化机构打造的大型社区平台、也有在各大平台下的兴趣小组和由KOL为核心形成的社区。但观察社区发展的路径可以发现,由开放型社区向半开放型社区转变是未来社区发展的方向。在半开放式社区中,用户准入会更加严格,知乎盐选会员系统采用付费方式筛选社区用户、Bilibili(哔哩哔哩)采用知识问答形式确定用户对自己的认知程度。这些行为都是对用户进行筛选的行为,也是社区管理与互联网应用的结合。建设智能合约应用下的社区,要具备以下特点:1.准入协议和日常运行管理协议的内容可以被翻译成具体的计算机语言并执行;2.基础数据库搭建具备区块链的信息存储特点;3.借助自动执行的能力,实现24小时实时在线自动管理。
二、数据结构模式对原创内容的保护
移动通讯技术的升级,给移动终端的视频内容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发展,使视频化信息传播成为大众追捧的信息接收方式。视频传播具备直观性、可视性、同时满足视听双重感觉的特点。但存在易模仿、不易被保护,恶意剪接和截取的现象。
对原创作品和原创者的保护是媒体平台长期发展的核心。当下活跃的媒体平台,主要依靠信息生产者自身积累的用户和流量,经过深耕细作来获取更多的知名度和用户量。对于媒体平台来说,不断吸引、寻找、扶持优质的内容生产者是稳定和促进平台发展的重要工作,维护他们的利益更是平台与用户共同的追求。随着各类媒体平台的走红,一些有组织的运营机构通过对他者作品进行简单的加工后进行二次传播,既没有获得原创者或机构的准许,也没有给其支付相关费用,严重损害了创作者的利益,打击了原创者的创作积极性。
以区块链数据结构为基础的平台建设,可以避免原创作品被他人录播后转发或抄袭。在区块链数据结构中进行的信息传播,不是以单一的由传者到受者,受者可以通过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本身所携带的信息特点,寻找到信息传播的根源。也就是比特币交易中,虽然一个币经过了很多次交易,但在信息链上可以清晰找到最初的转让者及每次交易的记录,这也就是信息传播的源头。在媒体信息传播中,可以建立同样性质和结构特点的数据库,通过信息溯源和对比的方式来保护原创作品和作者的权利,当有模仿信息出现时,系统可以追溯最先的发布者,对非原创作品进行传播链上的舍弃。平台也可以自动弹出类似信息,提醒生产和发布者,对于完全相似的信息,可以直接禁止其上传和发布。
区块链在版权保护领域的应用是其在新闻出版领域最早的实践方向。版权保护能力的提升是激发创作者参与内容生产的有效途径。区块链的数据中数据信息的可溯源性,使其可以追溯到信息发布的源头,且登记在链的内容不易被恶意修改,这为确定和寻找原创者提供了支持。
稳定、活跃、优秀的创作者对任何媒体和媒体平台来说都是宝贵的资源。对于媒体平台而言,可以通过自身的后台系统进行数据结构升级改造,实现区块链技术在平台内的使用;对于面向公众的监管机构而言,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区块链式管理或者建立涉及范围更广泛的区块链监管溯源系统,都是可以实践的方向。区块链在版权保护领域的应用是其在新闻出版领域最早的实践,已经在一些机构开始研发和验证使用。但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原始数据都不在区块链网络之上,所以溯源或者侵权监测,还需要建立完整的信息链条,不能仅仅依靠区块链技术。
三、提升内容生产的参与度、趣味性
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要,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是实现信息有效传播的前提。媒介信息与受众黏性,除了体现在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中,还应该不断发现有趣的传播方式、新的传播模式,吸引和引导受众接收信息、参与信息生产与传播。
Flooding的信息传播特点在媒介信息传播中具备激发用户活力的可能。在网络中,Flooding(针对泛洪式路由算法)是指从任何节点通过一个路由器发送的信息包会被发送给与该路由器相连的所有其他节点(除了发送信息包出来的那个节点)。Flooding是快速散布路由更新信息到整个大型网络的每个节点的一种方法。在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诞生的比特币系统中,消息节点间就采用Flooding的传播方式。Flooding的信息传播方式,可以将系统中新产生的交易信息,传播到区块链中的任何一个节点,但这种传播是具备偶然性的,可能是物理距离与消息产生节点最近的地方,也可能是物理距离最远的节点。
在Flooding信息传播过程中,对象的非可控性,可以减少人对信息的干扰,从而增加可信度。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已经不断实现了超越,但如何保证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被干扰,一直没有良好的管理工具。互联网中信息传播可以被干扰,原因之一是其在传播过程中可以根据用户画像决定谁会成为较早的信息接受者。在微博热搜榜的评论区中,经常可以看到因为对信息传播干扰产生的争执。其实参与争执的双方都在积极的影响和干预信息传播。而在Flooding的信息传播网络中,这种任何节点都可能成为下一个信息接收点,信息接收的先后顺序由系统自动决定,减少人为控制信息传播的因素。对于信息接收者而言,收到这样的信息,可信度要高于被刻意传播的信息,内容更具客观性。
信息传播模式的变化可以为媒体开创新的产品应用提供帮助。区块链应用中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和信息传播协议,在与当下各类平台的结合中,可能会创造出全新的用户体验。这对激发用户活跃度,提高用户的参与度,使平台处于不断推新的状态,有根本性帮助。
当下的信息传播链条中,生产能力薄弱或者不具备信息生产能力的用户,难以成为传播主角。随着信息用户对信息质量需求的提升,多数优质内容的生产者已经是成熟团队,并非个人能够完成,一定程度上与个人自媒体创建的初衷有偏离。如果区块链技术的信息流动模式能够改变这种现状,增加边缘用户的黏性,提高二次传播的积极性,对创作者也是一种推动力。
新技术的应用往往会给媒体的内容生产流程、呈现方式、传播效果带来改变。区块链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已经被提升至国家层面,伴随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应用也将从“信息传播网到价值交换网”逐步转型,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在不仅在内容生产模式上有探索空间,也是媒体实现价值转化的工具。